VIEWLOGOOK600 1

0能怎麼轉

(觀點新聞 2018-08-27 記者陳瑋、實習記者蔡依璇、林以愛 綜合報導)

一年已過2/3,蔡總統年初於《經濟學人》中說道:「讓台灣再成猛虎」,進展知多少?「企業出走潮」,究竟只是政黨間攻防的文宣操作,或實質出現在過去一年台灣的天空?讓現象自己說話。

◎ 祭出「愛台灣」政策,反使企業感嘆「根難留台灣」?

鄉民的呼聲,蔡政府聽到了!鄉民口中高喊的:「耗電污染大戶,滾出台灣!」,如今,已然成為事實……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已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言明雖上稅台灣,但不會回台;台塑集團旗下台塑化2月已宣布,將在美國砸下94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義聯集團在5月前往美國投資3.29億美元興建電爐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3奈米投資,因製程對供電需求嚴苛,今年首季透露「不排除赴美國投資」;日月光集團在3月初與美國高通及巴西政府簽署投資備忘錄,預計在巴西當地設立半導體廠……

企業嘆「根難留台灣」,為哪樁?去年台塑集團雖然獲利超過2000億,但一連遭遇彰化廠被停照、許厝分校爭議、六輕擴廠案重做環評等障礙,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2月時感嘆,如果可以,台塑當然會選擇在台灣投資,「但是我沒有選擇的餘地啊!」;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3月時也嘆處處受挫,不得不出走,台南七股、高雄彌陀與屏東設廠案都因環評與空汙問題受挫,中鋼原料價格太高,台灣下游無法生存,在台投資案一再受挫......

反觀美國,設廠申請效率快很多;指標性的台積電3奈米投資,也盛傳棄台赴美,因缺電風險與環評雙殺,雖然科技部表示大力協助南科高雄園區路竹基地,從投資案提出,到通過環評審查,時間恐來不及在其預訂的五年內完成。

有些人持「走了最好」的論調,主要原因是,這些產業大多屬「生產業」,而追求「白領」與「服務業」的青年族群,反正也看不上眼!然而,蔡政府「5+2」,就不需「穩定安全的電」?更何況,整個8月,進擊的蔡政府,又出奇事啦…

◎ 「廢核、減碳、不限電」,進擊的蔡政府?

從公務員到全台民眾,大家都看到了!八月初,「關冷氣、吹電扇、被限電」的,是全台公務員;更進階地,「大停電」這等18年來未曾見過的人為疏失,也都活生生上演,讓全台「輪流體驗」!然而,發電占比18%的核能即將關閉在即,「廢核、減碳、不限電」,這些前衛又美麗的口號,究竟落實了多少?

不論全面執政的蔡政府,過去15個月保證了什麼,顯然,國內外產業界並不買單,舉凡歐美在台商會,或國內外洞見觀瞻的企業代表們,針對蔡政府是否能做到既減碳、又廢核,並且供電穩定的承諾,均不表樂觀。今年度,美國商會、我國工業總會的白皮書,都不信任政府能廢核、減碳、還不限電;而歐洲商會白皮書則兩相對比尚未減核的2016年,就已出現備用容量3%的險境,但2017年起,「即刻失去的18%發電量」又遇低碳承諾的雙重挑戰。

美商會白皮書「摘要」即開宗明義道,要達到廢核與減碳的雙重目標,唯一的辦法是大幅增加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與風力發電,「但許多專家還是不相信這兩項遠大的目標能夠實現」,甚至點破迷思,指出作為使用者,關鍵問題不在用哪種電,而在「百分之百確定足夠、可靠、成本具競爭力的電」,白皮書中強調,「對已成台灣經濟重要支柱的高科技製造業來說,更是如此」。

工總2017年白皮書「第一章緒言」,以迄今共10年中,前所未有的重話指出,關於蔡政府新能源政策,「不僅無法吸引外資,還將國內資金逼出去」,「不利國家競爭力之維護與低碳經濟」。

工總白皮書指出,針對蔡政府提出打造「20(綠能發電),30(燃煤發電),50(燃氣發電)」(指發電占比),在穩定性、價格競爭力上,都有疑慮。另一方面,白皮書中也質疑,資源不到位,而政策彼此不連貫,原本8800億元版本的前瞻計畫中,與蔡政府產業創新計劃「5+2」相關的綠能與數位,竟占不到8%!

◎ 「它們」都被通過了,輪到真正的全民議題了嗎?

不是要唱衰台灣,而是把所有現象放在一起來看,很難不問:如果一例一休、前瞻條例、軍公教年改,都轟轟烈烈地通過了,那麼,真正攸關全民生存權利的議題 —「安全穩定的電」,請問蔡政府,「能」怎麼轉?

【圖說】:

*蔡總統在《經濟學人》年度特刊《2017全球趨勢》中保證:「讓台灣再成猛虎!」 (照片來源:《經濟學人》APP)

*美國總統川普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共同在白宮宣布,富士康將設廠於威斯康辛州。(照片來源: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