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 王茜芸女士
您一定常聽說「多吃魚才會變聰明」。但是魚類體內所含有的DHA從何而來呢?原來魚自身無法合成DHA,而是魚類食用了富含DHA的藻類,DHA在魚體中累積,才使得魚成為人類補充DHA的重要來源。魚類體內的DHA是來自於微型藻類 (microalgae)
我出幾問題請 王茜芸女士,來聊聊:
什麼動機讓你再一次進學校唸書?海洋大學 養殖海藻類
2.藻類的美麗與哀愁,請你告訴大家?分類、功能、實用性
3.藻類的養殖有哪些困難需要突破?
4.藻類的應用的挑戰?
5.今年在歐洲參加相關研討會的收穫有哪些?
6.哪些人在食用上需要注意?
王茜芸女士簡單的對藻類幫我科普一點常識:藻類是像植物一樣可以行光合作用,吸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藻分2大類,海帶那類叫大藻(肉眼可見),綠藻那種叫微藻(需用顯微鏡觀察)。
1,地球在35億年前有了藻類產生,它放出氧氣讓地球形成一個有氧環境,這時萬物才開始有了生命。
2,食物鏈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蜉蝣生物(節肢動物,豐年蝦等等)蜉蝣生物吃微藻...。所以可以說微藻是所有生物的續命來源。
3,藻類在運用上包含了,我們日常的食,衣(纖維),住,行,娛樂,環保,節能減排(以後有機會再細說)。這些項目大多都在科研階段,還沒有做到商業應用,因為成本高。目前普遍應用還是以食用為大宗。
4,東方人從小吃藻類食物,非常習慣它的微微的“海味”,加上廚藝精湛很會調配,所以我們吃的多。但是西方人不懂的吃,他們不會處理,也買不到,就算買到了也不會做。
5,我6月到丹麥參加國際海藻大會,現場做了紙本的調研,回收交叉分析後,發現他們不會吃,買不到,也不會烹調。
6,DHA,是人類大腦發育時需要的物質,所以很多嬰兒奶粉中都添加DHA。DHA的來源大多是養殖的淡水微藻,這個常識沒有被普級,消費者都不知道。
7,還有一個雨生紅球藻的蝦青素的抗氧化是維生素C的6000倍...等等。所以它可以廣泛應用在食品美容營養保健...。
8,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發找尋解決二氧化碳排放破壞地球的方法,因為藻類可以吸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這個特點,所以在聯合國推動減碳的議題上,藻類可以擔當重要角色,它可說是當紅炸子雞。
感謝 王茜芸女士耐心熱心分享她的研究,希望大家"藻"知道。請您也來聽聽吧!
歡迎收聽王勇堯主持的《健康大數據》
來賓:王茜芸女士
學歷:海洋大學碩士生
needs RADIO全球廣播網《健康大數據》(王勇堯主持)
台灣時間
首播週一18:00(晩間)
重播週二05:00(凌晨)/重播週六13:00(下午)/重播週日22:00(晚間)
(非台灣地區聽眾,需換算至當地時區時間收聽。)
needs RADIO收聽方式:
1. 手機收聽可下載「myTuner」App→點選右下方「搜尋」→輸入「needs RADIO」(Android系統與IOS系統手機皆可下載)
2. 電台官網 https://www.needsradio.org.tw/ →點選黑色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