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們還追得上嗎09〉矽谷銀行前亞太總監語needs:瞭解「實況」,就不會以為是全球金融海嘯前兆】《焦點話題》2022-03-16(四)首播
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破產」?宛若「雷曼2.0」將掀銀行倒閉潮與全球金融海嘯?美國第16大銀行倒閉危及「大眾」?
Tony Huang黃君耀,作為K2 Venture Finance創辦者、曾任SVB亞太地區總監,告訴needs實況應是,SVB作為創投界市占率龍頭,客戶全是法人(創投、與其所投資科技公司等),不像一般銀行服務項目相當大宗會是個人戶、車貸與房貸等,此其一;SVB也並非破產最常見的資不抵債,而是任何銀行都難挺得住的擠兌潮爆發,此其二;現在美國政府以總統之尊迅速介入、可謂「殺雞用牛刀」,並以超乎常規25萬美金的「政府全額擔保其存戶存款」,所以「火勢」不太可能延燒成全球金融海嘯,此其三;而陰謀論「此為美對中的科技鎖喉戰升級,而藉機沒收中國高科技公司資金」,更是偏離現實,此其四。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明天,我們還追得上嗎09〉矽谷銀行前亞太總監語needs:瞭解「實況」,就不會以為是全球金融海嘯前兆】《焦點話題》2022-03-16(四)首播
【職業婦女「蠟燭N頭燒」是要再幾年?民間團體給總統候選人的十大性別政見】《焦點話題》2022-03-09(四)首播
「『同工(質)不同酬』越來越大」、「職場上的不平等連動到家庭照護責任,常見『薪水低的辭了工作來顧老小』」、「幼兒托育在0-2歲歸衛福部、2-6歲歸教育部,前者看『實際年齡』後者卻看『學齡』,一個不注意就2-3歲銜接不上導致媽媽工作不保」、「已婚女性為了顧爸媽或公婆而中離職場,更容易晚年貧窮」、「我們日前民團聯合記者會中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指出,『台灣的男性均薪約莫6.1萬、但女性僅4.9萬,一年少13.6萬』」、「台灣老年貧窮率26.25%,高於OECD平均12.5%」,婦女新知基金會的秘書長覃玉蓉在needs專訪中,指出眾多現況。
以照顧家庭幼童或長輩為優先,錯了嗎?相信沒有人會說是錯的,但自己的加班量做不完,轉嫁到其他同事身上呢?在公司裡這顯然是錯的;難道,這是讓職業婦女左右為難的無解社會嗎?
覃玉蓉說當然有解!「一是減少工時、二是有薪照顧假、三是孕產照顧假」,她解釋說,近年修法新增了「家庭照顧假」但卻常見不給薪,此應比照《公務員請假規則》辦理,而育嬰假等在歐洲常常修新、但台灣的人口變化這麼劇烈卻逾16年沒修原地踏步。而近八年女性閣員比例,竟落到台灣解嚴後最低紀錄4.76%,婦女的公共參與權,為何重要?又如何能被確保?更多詳情歡迎收聽!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職業婦女「蠟燭N頭燒」是要再幾年?民間團體給總統候選人的十大性別政見】《焦點話題》2022-03-09(四)首播
【〈今日國際‧明日台灣04〉從以小博大的俄烏戰爭周年、能借鏡台海?】《焦點話題》2022-02-23(四)首播
烏克蘭還沒死啊?!那麼若有著如烏克蘭的「西方後盾」,能否使台灣面對不對襯衝突時、免於「首戰即終戰」、確保「獨撐幾日即能獲國際馳援」?「美國智庫近來欲『用俄烏看台海』,但發現很難類比」,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博士一語道破。
舒孝煌解釋,一來,烏克蘭幅員大台灣30倍以上,維生基礎設施較台灣分散,二來,其為歐洲大陸一國,他國奧援方便、歐洲各國也視其為北約與俄國間的緩衝國而有援助,「台灣則是四面環海,雖是天險但也很可能被中共海域封鎖,那我們在彈藥補給、能源存量、與糧食自給等等層面,都將有高度風險,特別是戰爭初期的耗損通常特別大」。舒孝煌進一步總結,若有人以為「打仗只是軍人的事」、「備戰只是國防部的事」,並不符合實況。
面對《經濟學人》封面指我「世上最危險地區」,台灣民眾黨立法委員賴香伶說,民眾黨對兩岸論述為「兩岸和平、台灣自主」,並非台獨也非一國兩制,而是重視交流溝通、做好國家安全準備、不求戰也不畏戰。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今日國際‧明日台灣04〉從以小博大的俄烏戰爭周年、能借鏡台海?】《焦點話題》2022-02-23(四)首播
【世界經濟引擎2023仍看大陸?劉孟俊語needs:中國經濟將好轉、但「世界工廠」轉向「內循環」】《焦點話題》2022-02-09(四)首播
國際間通膨持續又利率飆高、戰爭仍未止、連疫情間逆勢猛長的晶片業如今傳裁員風暴,當景氣普遍看壞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與台灣貿易依存度居首位的中國大陸,在所謂「間諜氣球」案再顯美中G2緊張時,2023年其政策轉向與經濟發展為何?又,台灣美國商會2/7最新調查,逾半會員盼台灣政府施政優先重視「兩岸關係」並有47%美商調整業務,美中台關係如何影響台灣的產業布局?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師大與淡大的兼任副教授劉孟俊向needs RADIO綜合分析道,以中共政治局的7位常委暨24位委員的經歷、與「二十大」報告內容,習近平顯然「政治穩定優先於經濟發展」,此其一;中國經濟2023的上半年會好轉、下半年可望迎來經濟復甦,此其二;其轉向從積極鏈結國際市場的「世界工廠」轉向到「內循環」、並且強調高端消費,劉孟俊解釋,正例如2008年為緩解國際金融危機而大規模「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只是現在預測會為因應國際減碳潮與技術升級,而可能在「雙碳政策」下力推新能源汽車、智慧型家電等,此其三。
為什麼防疫政策比普遍預期提早於去年底大轉彎,那可是傳播率與重症率仍高的冬季、又在醫療量能尚未齊備時?劉孟俊說,應是扛不住經濟壓力,所以而後才會有,中央對於堪為地方政府經濟重要收益的「土地財政」、並佔GDP大約20%的房地產業,進行止血,又對被官媒稱「精神鴉片」的中國電玩禁令、隨「雙減政策」所限制的補教業線上教學、和電商消費等,監管都稍有放軟。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世界經濟引擎2023仍看大陸?劉孟俊語needs:中國經濟將好轉、但「世界工廠」轉向「內循環」】《焦點話題》2022-02-09(四)首播
【大陸官媒發文:江澤民病逝】
(觀點新聞2022/11/30 16:50)
新華社30日報導,中國大陸前國家主席、中共前總書記 江澤民,因罹患白血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經搶救無效,已於本日12時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 詳細內容
- 分類: 即時新聞
【您清楚「11/26大選綁公投」中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影響嗎?】《焦點話題》2022-11-24(四)首播
「十八歲公民權」作為中華民國憲政史上,首次由人民參與的憲法修正案,11/26(六)您就要投下神聖一票了!
「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法案內容」!「連自立生活都難的高中畢業政二代,就可以出來選立委議員、而代你我行使權利」?「成年於刑法、行政法,都是18歲,並民法一個月後即元旦也下修18歲正式上路,所以,被選舉權的落實才有助於權責相符」?「
此案內容,是將選舉權門檻下修,讓18歲以上的公民可以參與地方大選、修憲公投等,擁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被選舉權,其中最被討論的即是後者。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您清楚「11/26大選綁公投」中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影響嗎?】《焦點話題》2022-11-24(四)首播
【〈今日國際‧明日台灣03〉美期中選舉對美中台歐關係的「變」與「不變」。湯紹成語needs四大觀察】《焦點話題》2022-11-10(四)首播
美國選舉常情是「總統所屬政黨在期中選舉丟席次」,但共和黨「紅潮」為何不如預期?不過,選舉結果共和黨於眾議院席次仍獲過半,那麼,四處助選有成、又11/15將要重大宣布的前總統川普,可能2024年回朝?雖說參議院席次,因喬治亞州等少數幾州長勝負未明、所以可能等到12月決選才揭曉,但拜登未來執政堪憂?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向我們分析四大觀察方向,拜登恐成「跛腳總統」,因眾議院變天、而使議案不易通過,並且其遭彈劾的風險增,此其一;然而,兩黨共識「抗中保台」可能更加碼,不過中共也在二十大後祭出「戰鬥內閣」,我國「兩大之間難為小」考驗智慧,而德國總理蕭茲率企業巨頭赴中訪習近平,顯見美歐離心,此其二;而「紅潮」不如預期應是「成也川普、敗也川普」,此其三;川普經預測應會角逐2024年總統,近期助選有替不久未來佈樁之勢、又民主黨未見強棒,不過,其素行恐成「西方國家夢魘」,此其四。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今日國際‧明日台灣03〉美期中選舉對美中台歐關係的「變」與「不變」。湯紹成語needs四大觀察】《焦點話題》2022-11-10(四)首播
【故宮的「內憂外患」?!前院長周功鑫語needs當務之急】《觀點會客室》2022-11-07(一)首播
「改箱為櫃」更合時宜?無論文物珍貴度或人為疏失與否,都難是聲「抱歉」了得,在出展或地震等風險因素下,文物有保險或保安?又作業規範如何更嚴謹?除了內憂,而外有擬議中、將作為歷史建築的正館入口增設大型意象,恰當否?
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亦曾創設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並任所長的周功鑫講座教授,向我們分析,改箱為櫃則遇地震搖晃、恐摔落風險,又,此刻瓷拿的專業規範、比保存方法更該被重視,此其一,故宮的寶物除了出展時保,其餘則難以保險、但有做足保安,此其二;若只為意象卻導致參觀不便,依照過去經驗來看,恐使受疫情等影響而人流低迷、更雪上加霜,此其三。
周功鑫斂眉正色道,國寶千里遷徙、躲避戰火、跋山涉水,「前輩真正用命來保護,使其不丟失亦不破損,故宮的典藏本有很好的基礎」。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踩死人、擠死人?專家籲:東西掉了別撿!若跌倒,採側躺、雙膝弓、護頭頸!】《觀點會客室》2022-10-31(一)首播
「側躺以減少受力面積,頭頸用合十雙手盡量保護、雙膝弓曲於胸前以保護上身軀幹各臟器,用隨身包包護胸腔」,新北消防局副局長、昔任職於台北時曾任101大型活動指揮官陳崇岳分析,若遇人潮極度擁擠而不幸已被推倒在地,這麼做可能增加生機;而若還站立、但卡在人群動彈不得呢?「東西掉了也別撿!因下一步極可能就被推倒在地而遭踩踏」,「身形嬌小者如兒童,避免進入搖滾區」,陳崇岳首先點破幾個禁忌,並說明自保原則含,活動容留人數若過高則避免靠近、遇推擠時保持鎮定並穩住重心、盡量靠牆與扶手於是就算重心不穩也還可避免跌倒。
跌倒了趕快站起來不就好了、且在空氣流通的戶外怎麼會窒息?!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院區‧急診室主任醫師朱偉岳解釋,這可能是「擠壓症候群(Crush Syndrome)」、「擠壓性窒息(Asphyxia)」,比起梨泰院案,過去較常在地震、車禍、工業意外見到,是當遭到用力擠壓到動彈不得、跌倒後骨牌效應、人疊人、遭不斷踩踏等,而使胸腔無法起伏、或心臟與脖子的氣管受阻斷、軟組織受損,就可能失去知覺、局部腫脹、低血容休克、嚴重甚至死亡,而腦部一旦4分鐘沒空氣,就算救起來、也可能就導致永久傷害。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踩死人、擠死人?專家籲:東西掉了別撿!若跌倒,採側躺、雙膝弓、護頭頸!】《觀點會客室》2022-10-31(一)首播
【換個首相救的了英國?—專訪李大中教授】《焦點話題》2022-10-27(四)首播
兩個月換三首相、英國脫歐後的外資撤離與聯合王國(UK)離心、通膨高漲到10%達四十年最高、能源價格飆升又入寒冬而陷人道危機、女王伊利沙伯病逝使許多人認為帝國榮光將不再;上述種種有多嚴重?
新首相蘇納克,是誰?印度裔移民、傳統英國菁英教育、脫歐支持者、對中政策,這,又代表其政策將可能採取的路線?歡迎收聽!
※來賓:李大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今日國際‧明日台灣01〉俄烏升級核戰?歐陸能源斷供?美歐離心?—專訪湯紹成教授】《觀點會客室》2022-10-24(一)首播
俄烏戰爭升級到了核戰邊緣嗎?俄若出核武「放大絕」後、將終戰了嗎?歐盟嚴厲制裁俄羅斯,但在俄國停供、零下寒冬衝擊、能源價格高漲,而引發民怨與示威下,歐洲會如何於美中間選擇求援對象?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湯紹成向我們表示,普丁一直都有可能用核武、但目前可謂先運用寒冬這項低廉卻關鍵的要素!
湯紹成解釋,要讓普丁動用核武的三個指標條件--領導地位受挑戰、經濟崩潰、烏克蘭進攻俄國,但目前都尚未達臨界,此其一;札波羅熱核電廠作為歐洲最大的核電廠,已被俄占領,其餘電廠也多將其炸毀,而烏克蘭將入冬下探零度,推測俄羅斯是要以天氣這樣的因素拿下烏克蘭,此其二。
俄國不是受「核武器不擴散條約」(NPT)約束?湯紹成說,NPT是針對戰略核武、但不拘束戰術核武,況且俄國從未承諾「不首先使用」,他進一步舉例,像北京就有兩個承諾,「不首先使用」又「不對沒核武國動核武」,此其三。
湯紹成解釋說,目前普丁所說的核武都是戰術、而非戰略等級,因此核當量即爆炸力並非最大型的、而採小當量約一萬噸,意即,若跨洲攻打他國就要採戰略核武,但俄烏緊鄰不大可能「在自家門口」引爆;關於殺傷力,則視引爆地點於空中或黑海上,此二途可能是警告意義,但若投擲於首都基輔就較大傷亡。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今日國際‧明日台灣01〉俄烏升級核戰?歐陸能源斷供?美歐離心?—專訪湯紹成教授】《觀點會客室》2022-10-24(一)首播
【政媒勾結離我們並不遠?前NCC委員翁曉玲籲:NCC要超然獨立應循法律標準,而非政治標準】《焦點話題》2022-10-20(四)首播
NCC與我有何干?但靜思即知,廣電主管機關的運作,框架了你我知的權利與社會風氣……
親綠媒體負責人周玉蔻遭多項投訴但都被輕放與拖延,《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惹「箝制言論」之議,2020年中天新聞台不獲續牌、又陳耀祥主委對52頻道新主過度干涉,2022華視跑馬字樣誤植但罰過輕,現在,鏡電視從申照到上架,過程中疑雲不斷,至少包含前董座裴偉「膨風」到總統與蘇院長、但一向對假新聞祭法辦的蘇院長卻說不追究,又其2個月內換4位董事長、如今驚爆董監事共6位中有4位辭職、甚至回打前東家要政府撤照……
對於小英政府全面執政後的NCC的爭議,清大通識中心主任、前NCC委員翁曉玲分析,並不贊成某些「NCC廢除算了」之嘆,因民主自由先進國的政府,之所以大多有廣電媒體監理機關,是因言論自由並非沒有上限、仍應在法治下,例如不應散播有害兒童身心發展、或仇恨言論等,此其一。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政媒勾結離我們並不遠?前NCC委員翁曉玲籲:NCC要超然獨立應循法律標準,而非政治標準】《焦點話題》2022-10-20(四)首播
【〈明天,我們還追得上嗎08〉美對陸科技禁令升級,鎖喉戰波及台灣!杜震華語needs:政府應積極與美談豁免權】《觀點會客室》2022-10-17(一)首播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經濟的命脈,美對陸的科技一紙禁令升級、全球晶片股瞬遭血洗、無數小股東的投資瞬間套牢甚至蒸發,台灣當然不在其外。
美國對大陸晶片業禁令升級,對其於超級電腦或半導體開發及生產的項目,各廠必須有許可執照,否則不准為其製造晶片,這其中,將台積電,與英特爾、三星,「一視同仁」都只給一年緩衝;對此,中國文化大學全球商務系兼任教授告訴needs RADIO,「應因勢利導去運用現在美將台視做馬前卒的情勢,而要求美對台有豁免處理」!
杜震華分析,因台灣仰賴貿易作為經濟命脈,但大型的自由貿易協定幾乎沒有、又與購買力平價世界第一的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長年最高(編按),此其一;可預見未來,世界勢必將成新的二元局面,分別是中俄(與非洲中亞小國等)、美加日等,二元會從國防面、逐步擴張到經濟面,特別是獲利最高的產業,例如國防與尖端科技,此其二;綜上所述,台灣經濟存續勢必要將「被迫選邊站」的時間往後拉,並讓美國清單項目縮小。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明天,我們還追得上嗎08〉美對陸科技禁令升級,鎖喉戰波及台灣!杜震華語needs:政府應積極與美談豁免權】《觀點會客室》2022-10-17(一)首播
【〈明天,我們還追得上嗎07〉當荷包變厚落後物價上漲的速度…專家:理財首重「風險承受度」與「目的」】《焦點話題》2022-10-13(四)首播
房子的頭期款、孩子的教育基金、自己的退休規劃,在荷包變厚速度、追不上物價上漲速度的時代,如何財富才不會被通膨吃掉?對策上,有人瘋買房、儲蓄險、黃金、股票、基金等理財工具,哪種才是「高CP值」產品?磊山保經業務總監、CFP國際理財高級規劃師蔡皆得說,各有優劣,選擇上首重個人的風險承受度與理財目的。更多內容,歡迎收聽!
※來賓:蔡皆得(磊山保經業務總監、CFP國際理財高級規劃師)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明天,我們還追得上嗎07〉當荷包變厚落後物價上漲的速度…專家:理財首重「風險承受度」與「目的」】《焦點話題》2022-10-13(四)首播
【〈明天,我們還追得上嗎06〉離金融海嘯有多近?美聯準會鷹式升息,IMF籲繼續、聯合國卻警告恐推全球入長期停滯。專家語needs:明年景氣更往下?】《觀點會客室》2022-10-10(一)首播
曾獲聘我國發會主委、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的林祖嘉,對我們分析道,「通膨持續、利率升高,明年景氣可能看壞」。
今年美國力抗通膨而已升息12碼、還可能再升5碼,到底通膨還會多久?
林祖嘉指出通膨的觀察指標為,美國2020年6月起川普實施「QE無上限」狂印鈔來刺激消費、歐盟日本也不惶多讓,目前美國通膨大幅超越平時的1%來到破8%,是自1980年來最嚴重,然而供給面卻持續緊縮,美中角力持續讓供應鏈重組,縱使「塞港」已隨疫情降溫而趨正常,但俄烏戰爭導致能源與糧食的價格雙漲,例如黃小玉歉收、北溪天然氣管遭炸、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不理美國請託還日減200萬桶等,綜上所述,大概通膨一時還不會停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七月示警「世界經濟恐將面臨1970年來全球最疲弱」,又 其總裁在年會籲全球「大國央行不應現在縮手」、「齊力避免現況變『新常態』」、「通膨率已到40年最高點」,對比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警告,若美國聯準會(Fed)和其他央行繼續升息,恐把全球經濟推入長期停滯。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通膨x低薪x買不起房?!都市改革組織把脈社宅供需失調、提五大倡議】《焦點話題》2022-10-06(四)首播
「都會區買不起房」可謂台灣民怨之首!當不動產這種大部分人終其一生最大筆支出、遇「通膨」加「低薪」的時代雙殺下,2016年總統蔡英文提出「房市三箭」含「改革房產稅制」、「健全租屋體系」、「建二十萬戶社宅」,備受矚目。
然而,徒法難自行,若以民眾需求度高的社宅來說,實況上仍令人感到少、慢、亂(註1),關鍵癥結在哪?許多專家憂心台灣人口「生不如死」持續負成長,則房地產供過於需的情況、恐將邁入日本經濟泡沫的失落世代,那麼,不「新蓋」而是「轉型」的「旅館轉社宅」,務實可行?
OURs都市改革組織的秘書長彭揚凱在我們專訪中指出,比之鄰近韓國6%、歐洲10%,我們卻只1%,是因這需長期積累、但我們起步較晚(2014年地方政府開始做),又,政府公共工程自「找地」到「招租入住」這過程,不只需挹注大量人力與能量、且至少需四年,都考驗政治領袖決心。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通膨x低薪x買不起房?!都市改革組織把脈社宅供需失調、提五大倡議】《焦點話題》2022-10-06(四)首播
【台大風險中心邀當代巨擘傑佛瑞‧薩克斯把脈動盪時局,籲請建立非美國獨霸的多極地緣政治】《焦點話題》2022-09-29(四)首播
Sachs教授在開場演說中表示這個世界正在一個極端危險的狀態,有著戰爭、氣候危機,以及各地的治理危機,需要各國開啟外交協商;Sachs教授認為,美國應放下單一霸權的心態,他批評這種心態在烏克蘭和東亞議題上都可見到,但以對中國科技禁令為例,他認為並不有用,因中國終究會發展出相關的科技,但相關政策一定會加劇地緣衝突,所以需建立一個以合作、而非以霸權為目標的多極地緣政治架構;簡而言之,Sachs教授認為邁向零碳經濟需要多方合作,而當前全球合作的失敗,是由於全球強權未能合作。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教授則詢問,是高碳排也是半導體重鎮的臺灣,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Sachs教授認為,需多邊體制來促進全球與國際合作,如亞洲開發銀行;而在對於臺灣的建議上,他認為最簡化的論述上有兩點,一是緩和美中間的緊張關係,二是降低兩岸間的緊張關係;Sachs教授認為對話是有必要制度化的,他以烏克蘭為例,在兩大強權間搖擺,很難獲得安全,但若緊張關係得到舒解,臺灣有很多可以著力之處。更多內容,歡迎收聽!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台大風險中心邀當代巨擘傑佛瑞‧薩克斯把脈動盪時局,籲請建立非美國獨霸的多極地緣政治】《焦點話題》2022-09-29(四)首播
【邊境解封旅遊熱,出遊的「抗疫」必備!「復發」與「重複感染」如何治療?】《觀點會客室》2022-09-26(一)首播
邊境開放預期將有掀旅遊熱潮,台灣民眾較常前往的北半球如美國日本將入冬、預計疫情再起,出國前的預防與備藥?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接受我們專訪中指出,美國NIH和我國專家群都主張「原則上,輕症採對症治療、重症才類固醇」,意即輕症不一定要抗病毒專用藥物、普拿疼等也可以,而這些成藥、或者中藥清冠一號,都是拿得到、出國可考慮的備藥。
確診數日日數以萬計,越來越常見到確診者的「復發」與「再感染」的情況,王醫師說,這兩者的主要差別是,有沒有上呼吸道症狀,前者不會有、反而大多是各器官的不適例如腸胃,但後者會有,此其一;且再感染大多是不同變異株,此其二;而復發若是出現MIS-A、MIS-C,則有需就醫的必要,不然,一般復陽則過幾天會好,此其三;王醫師提醒,雖然隔離多日後解陰、但只要又復陽,仍須和同住親友隔離以免傳染。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邊境解封旅遊熱,出遊的「抗疫」必備!「復發」與「重複感染」如何治療?】《觀點會客室》2022-09-26(一)首播
【如何解讀拜登四度說「出兵保台」與《台灣政策法》下的美台關係?】《焦點話題》2022-09-22(四)首播
拜登四度說「出兵保台」是口誤、或美國國策?審議中的《台灣政策法》,草案一度視台為非北約盟國、代表處更名,其中有多少是象徵、又多少是實質意義?將可能如何發展?先不論面對沒有正式約定的2022年俄烏戰爭,1949年杜魯門總統背棄中華民國、1975年福特總統背棄南越、2020年川普總統背棄一起對抗「伊斯蘭國」的庫德族、2021年拜登總統背棄阿富汗,殷鑑已遠?
當頭條焦點都探討「美國對台戰略模糊已死嗎」、「一個中國政策面臨風險嗎」,學者陳一新接受我們專訪時指出,從拜登「出兵保台」的承諾老是遭到手下官員「澄清」、且主責官員不斷宣稱「戰略模糊」政策不變,例如,其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等,而且原先來勢洶洶的《台灣政策法》也由強轉弱等面向來看,拜登的「出兵保台」仍不失為是「戰略模糊」的政策之一,北京還是不確定美國在台灣遭到攻擊時究竟會如何反應;陳一新進一步補充,參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應會避免上演1999年《台灣安全加強法》時,柯林頓所領導的行政部門,反制了過度強勢的立法部門,反而使該法無法立法成功。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