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們熟讀的李白詩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或者是那首盪氣迥腸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
主持人先父母的祖籍,是重慶與武漢,母親青少年時正當中日抗戰,她隨著學校穿過鄂西的棧道逃難入渝,和父親一樣是由長江邊的這一方水土養成。從小常聽他們對我描述四川的山水之美,又讀到許多歷代描繪風景的絕美詩詞,三峽成了我靈魂深處的故鄉。
三峽是四川與湖北兩省交界處最狹窄的河道所在,兩岸山勢高聳入雲,形成曲折的峽谷,造成水流湍急,行船及運輸的困難。這樣的天險形成了不世出的美景,更是兵家所稱最不能攻克的屏障。在日本侵華戰爭中,中國大部分領土都己被占據,百萬軍民能夠保存國本退到大後方,在八年後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全拜三峡阻擋了日軍的鐵騎!
三峽別稱天開圖畫,古人描述她是一幅說不盡的山水長卷。最西邊的「瞿塘峽」,又稱「夔峽」,由四川奉節縣的白帝城開始向東延伸8公里,在三峽中以「雄」著稱,古人形容是「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江流咆哮、浩蕩束瀉,形容此處江水的秉性樣貌。這兒離我父親成長就學之地不遠,不少同學也來自於奉節。最著名是兩岸群山中的猴子群落,許多古詩中都提及猿啼不止,是實況的描述。
向西便是歷代文人以無數詩詞謳歌的「巫峽」,在三峽中以「秀」著稱,長46公里,其中最美的山景是十二峰,以神女峰為最高,這一段河道百轉千迴,長年氣氳裊繞、煙雨濛濛,如少女蒙上面紗。此段峽谷曲折有多處河灘,船隻容易擱淺,因此自古生出了縴夫的行當,這些餐風露宿,生活貧困的苦力赤膊上身,集體用身體的力量背負縴繩,用力將船隻拉離淺灘,才能向下游續行。父親來自殷實的家境,曾向我描述兒時第一次看到上千位縴夫拖船的苦況,稚幼的他感到震撼與同情。
三峽的最西邊來到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的「西陵峽」,真正是川鄂之交的咽喉,為三峽中最「險」,長76公里,賞景的遊客可以注意到此段地勢由高而下水勢增大,此處已出川到了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由三維地圖可看出長江由宜昌之後,河道寬廣,地勢愈發平坦。
抵宜昌市之前有一個名為秭歸的小縣城,是千古著名詩人屈原的故鄉,如今新的重要地位是為三峽大壩的庫首,在秭歸有一個長江截流紀念園,由google地圖可見三峽大壩的位置。
在過去的半世紀,中國不斷地研議是否要建三峽大壩,重生態、愛自然美景、或如我在情感上以三峽為神魂夢鄉的人衆,以及在沿岸千萬將被動遷到他鄕的國民們,一直無法想像她的美景由地表消失,多年來極力高分貝地反對建壩。
但是不能忽略的事實放在治理者眼前:長江洪水是年復一年的災難,發電是建設華中地區的剛性需求,水利灌溉能餵飽沿岸農村,使老百姓盡快脫貧。
當建大壩的國家意志與規劃製定後,許多反對的聲量逐漸平息,之後幾年中長江三峽的遊輪之行,成了最熱門的旅遊項目。許多人湧去船上作三峽的最後巡禮,紛紛向一個將會消失的勝世美景,作感性的道別。
三峽大壩的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壩體長約2335米,壩頂高181米,工程總投資超過1000億人民幣。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自1997年11月起長江上游開始分區攔江蓄水,萬千居民移出了故居,三峽過去的知名風景逐漸被江水覆蓋,2006年5月20日全線導流工程修建成功。
三峽水電站於2012年7月4日投產,裝機容量達到2240萬千瓦,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水電站2018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創單座電站年發電量世界新紀錄。
用不能複製的三峽美景天險,來交換上億人民能因三峽大壩脫貧,交通便利及華西地區的經濟永續富強,您的選擇是如何?未來的歷史會有答案吧!
….
※播出時間:
*(中原標準時間) 週一22:00、週二08:00、週六15:00、週六24:00
*(美東時間)週一10:00、週一20:00、周六3:00、周六12:00
(請全球聽眾換算當地時間收聽)
※收聽方式:
請網搜「needs RADIO」,進入官網後點選黑色播音面板,即可線上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