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slides

現在播出節目
  
20250424開心一點
受訪嘉賓:金克剛老師-諮商心理師
一、從社會學系到心理輔導的旅程
金老師老師原本就讀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但該系課程內容涵蓋許多社會工作與諮商心理學的知識。受到當時教授和學姐們的影響,他第一次接觸了諮商心理學,並深深受到吸引,從而開啟了一生的志業。
二、張老師中心的啟發與成長
張老師是一個由救國團設立的青少年輔導中心,起初是因應時代青少年問題而設立。金老師在大學時便參與其中擔任志工。
張老師不僅提供助人技巧訓練,還打破傳統尊卑制度,營造出開放、接納的學習環境,這對金老師產生深遠影響。
三、第一次被“傾聽”的感動
在金老師大學時期暗戀一位女同學時,他到張老師中心接受輔導,卻獲得了“你們有開始嗎?”的回應。這句話雖直接,卻有效地喚醒了他對現況的理解,也促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情緒。這次經驗深深影響了他後來的專業選擇。
四、成為專任張老師的契機
退伍後,金老師順利通過張老師中心的考試,成為專任輔導員,並迅速被指派負責基隆張老師中心,管理超過100位義務張老師。這段經歷給予他從實習到領導的快速歷練,也奠定了他的專業基礎。
五、傾聽的三種服務方式
張老師的工作包括三種形式的服務:面談、電話和回函。無論哪種形式,核心都是運用相同的輔導理論,目標是協助當事人減輕痛苦、恢復力量。
六、督導制度的重要性
每一班次結束後皆安排督導會議,幫助張老師厘清個案內容、提升專業技巧,並提供心理支援,確保助人者本身也不孤單。
七、什麼是“真正的傾聽”?
金老師強調,傾聽並不是聽完就提供解決方案,而是接納當事人的情緒、尊重他的節奏。傾聽是一種非批判、深度接納的過程,而不是急於給出答案。
八、經典案例:傾聽如何協助一位焦慮父親
金老師分享一位求助的家長,因兒子加入幫派而焦慮不安。金老師沒有立刻提供“解決辦法”,而是關心他的情緒,並透過每週一次的持續傾聽,協助他穩定情緒、思路清晰,最終幫助他找到親子修復的方向。
九、從被動協助到“自我生產”的轉變
在諮商過程尾聲,這位父親開始主動尋找資源、改善親子關係,展現出“自我生產”的能力。金老師也因此決定結束這段輔導關係,因為個案已具備自助的能力。
受訪嘉賓:金克剛老師-諮商心理師
現(兼)任於淡江大學、犯保協會、北市勞動局就服處等機構,並受聘於多位諮商心理師為其長年個別專業督導。以交流分析學派及整合學派為執業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