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整理自《知心人語》2020-7-7 & 7-14播出節目,由王伊妮撰寫)
如果您想瞭解「區塊鏈」而作網蒐時,會一直見到「王可言」出現在相關訊息中。為了製作這一集科普訪談,竟然讓兩位闊別四十多年的老友意外地重逢。在各自走過千山萬水之後,兩位曾經的文青此刻對談新科技。
王可言博士,清大數學系學碩士畢業丶普渡大學電腦博士。服務於IBM超20年,其間獲獎無數,並擔任全球服務企業轉型的研發創新長、與多個全球服務部門的技術長。他的團隊曾為20多個世界級公司作轉型顧問(包括GM,波音,AT&T、渥爾瑪等)。也因此被台灣政府全力網羅回國進入資策會擔任副執行長,協助台灣規劃及創設智慧服務產業,因為數位創新科技是資源稀缺的小國能出奇致勝的發展方向。
王博士首先回顧了過去70年全世界產業經歷的三個階段,第一波是由產品/品牌/成本驅動的年代,這個過程台灣是全力參與的,一直到90年代台灣因工資成本優勢外移大陸;這一波的主旋律是全球化、數位化、與供應鏈優化,台灣製造代工成本掌控表現亮麗,賺得了淹腳目的資產。
第二階段是電子商務驅動軟體與資訊服務,主流廠商以服務模式創新與使用者體驗,推動全球整合掌握使用者資訊,台灣產官學本來應該儆醒佈署軟體服務的年代,卻安逸於前段硬體製造的成果沒有更進一步。當時如果與時俱進,由政府領軍丶全力發展服務趨動的產業. 例如提昇使用者體驗,利用大數據資料分析等,至少能夠和中國的電子商務丶金融改革的速度比肩,可惜這個階段台灣只是零星參與,並認定淘寶丶亞馬遜丶蘋果丶穀歌的發展模式不適用於台灣的體量,如今這些公司己成世代的巨頭,因循了十餘年的台灣己追趕乏力。
如今我們來到了由智慧創新趨動的時代,幸運的是現代科技崇尚共用,台灣可以受惠於世界上第二階段的果實,此刻積極努力,今後仍可有後發先至的機會。王可言提出智慧創新時代應推動《新巔覆性科技》的概念,這類科技的特徵,就是由數位驅動,去中心化,去實體化,過去掌握資料丶並使用數據的獨占大企業寡佔了收入,但如今區塊鏈技先智術顛覆了舊的競爭原則。任何小人物可以寫出API透過生態圈給上萬個使用者,便宜又好用。這也説明今天一些小蝦米的新創公司如何運用生態圈融合扳倒大鯨魚(如salesforce.com),因此台灣仍有機會。
主持人請求這位16歲便考入清華數學系的老友,用聽眾能理解的語言,來科普當今最主要的技術及應用:
Al人工智慧
API數據共用
Big Data大數據
Block chain 區塊鍵
Cloud IoT 雲計算智聯網平臺
王可言在2011年受聘回國,擔任資策會副執行長及技術長,目標是要協助台灣發展智慧服務、雲端、巨量資料分析等產業。訓練了超過300位雲端、大數據分析與系統架構人才。擔任雲端計畫主持人,也帶領團隊開發首件國產雲端系統外銷日本。
在資策會服務五年,他也協助政府形成策略,如國發會智慧國土、農委會農業4.0、金管會金融科技等。離開資策會後,成立台灣金融科技公司和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力求整合國內創新創業人才、資源、技術,與資訊,最終形成一個金融科技生態圈。生態圈的核心便共用資訊與智慧科技。
在IBM的二十年中,他眼見這個大型電腦全球市佔率超過90%的藍色巨人,因為無法放棄大型電腦的市占,破釜沉舟投入伺服器的研發,生產丶行銷,當市埸全面青睞小型機時,公司的營收一路下滑。1993年淨虧損82億,公司後來請來了不懂電腦科技的Lou Gersner, 將公司轉型以服務為主營事業,之後每年以二位數成長。由1991年到2011年,IBM硬體營收由500 億跌至100 億,而軟體服務則由60億一路升到870億,公司才得以起死回生。而另一抗拒顛覆式科技數位影像的著名百年企業柯達公司,其下埸則是直接走入破產。
因此他強調:營運策略的失誤可能是無比昂貴,甚至是致命的。而創新轉型的步調緩慢也是沒有等待空間的。他在資策會的五年感覺數位轉型是相當嚴峻的挑戰。最終他決定自行創業成立台灣金融科技公司(Fushion $360)和金融科技協會,為企業的創新出謀㓰策,更為台灣培育新科技人才。他致力於建立金融科技生態圈推動普惠金融,用AI、區塊鏈與雲端科技降低門檻,讓中小微企業也能得到合理的金融服務。十年前他們夫妻放棄兩人在IBM的高薪回台時,就是深感過去受到栽培,應該回報國家,替家鄉作一些事。老友,真是好様的!
這兩堂難得的新科技普及課,您準備好了嗎?歡迎收聽《知心人語》!
※後記:為了慶祝老友重逢,主持人特將王博士21歲時(1977年)因台美斷交有感而發的詩《鷹架上的人》手抄稿回贈,並請其為聽眾們朗誦,以紀念我們心懐「詩和遠方」的年輕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