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來賓 許書華醫師。節目中輔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書華醫師與你談談骨質疏鬆。骨鬆是引發骨折的一大主因!包括會引發劇痛的髖部骨折,以及慢慢擠壓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 後者因疼痛感低,常要到很嚴重或因其他疾病照 X 光時才會發現。
此外,骨鬆對於高齡者的健康影響 也逐漸受到國際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認定骨質疏鬆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流行病; 而在國內,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 60 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 80%都是女性, 至 2025 年恐有 500 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
若能及早預防,是有機會降低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及死亡率。 現行骨鬆治療分為口服藥和注射劑,但口服藥因患者的用藥遵從性低,且用藥狀況不易追蹤,容易影響治療成效。新型皮下注射劑型不同於過去點滴式,半年回診一次;而在治療成效上,根據臨床試驗顯示,新型皮下注射劑持續施打三年後,能降低近 7成新發生脊椎骨折風險、4成觀部骨折風險,十年治療追蹤顯示,治療後骨密度持續增加,並能夠持續抑制骨質代謝指標,對於擔心用藥遵從性不佳的患 者而言,是改善骨質疏鬆治療的新選擇。
請教許醫師如下:
Q1:請許醫師幫我們說明,目前國內骨鬆的盛行率有多高?
Q2:骨鬆危害長輩健康的情況,的確非常需要重視和注意,目前,臨床上因為骨鬆而造成的死亡率大 概有多高?可能較癌症嚴重威脅長輩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Q3:現行骨鬆的治療選擇有哪些?用藥及針劑注射的優缺點分別為何?
小叮嚀: 由於骨鬆症狀不明顯,一旦有「背部彎曲駝背」、「輕微小動作就導致骨折」、「起床時背部、腰部 疼痛」、「向前彎腰感到痛苦」,都可能是骨鬆所發出的警訊,建議 50 歲以上的男、女性,每年健 檢也應該加入骨鬆檢測,切實了解骨密度狀況。 目前坊間骨質密度的檢查儀器是用超音波檢測腳跟骨,但這種檢查僅可作為初步篩檢,建議骨質 密度檢測定仍應以中軸型的雙能量 X 光吸收儀(DXA)為依據。檢測結果以 T 值來判定,若是 T 值>-1 為正常;若介於-1 至-2.5 表示有骨質缺乏,即應提高警覺並定期追蹤;若小於-2.5 則可能 是骨質疏鬆症,應進一步的接受評估與治療。 在治療上,最新的皮下注射劑型已經通過健保給付,凡停經女性因骨質疏鬆症引起脊椎或髖部骨 折,或因骨質疏少症(經檢測骨密度分數 T 值在-1.0~-2.5 之間)引起脊椎或髖部兩處或兩次以的 骨折,可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
Q4:在上一段醫師也有跟我們分享到,平時可以透過一些自我檢測的方式了解本身骨頭的狀況,也可至醫院篩檢或 DXA 檢測,判定骨質疏鬆的可能,並及早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作改善。這邊也請問醫師,臨床上是否有遇過骨鬆患者,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後,因為用藥遵從性低無法改善,而改以使用皮下注射劑型的案例? 許醫師分享臨床案例。
Q5:請許醫師幫我們說明,在目前皮下注射劑的作用機轉及治療反應率?使用皮下注射劑型對患者治療上的優勢為何?施打多久骨密度會顯著增加?是否能幫助降低骨鬆的發生率?
Q6:請醫師給予民眾,在骨鬆生活改善上給予相關建議。
歡迎收聽王勇堯主持的《健康大數據》。
來賓:許書華醫師
現職:輔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臺大醫院實習醫師,不分科住院醫師(2011-2013)
臺大醫院家醫部住院醫師(2013-2016)
臺大醫院家醫部總醫師(2016)
臺大醫院家醫部研修醫師(2016-2017)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進修中(M.P.H)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骨質疏鬆症專科醫師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會員
主治專長:
骨質疏鬆症
婦女醫學(更年期身心、產後憂鬱、經前症候群、乳房超音波)
家庭醫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減重諮詢、B型肝炎追蹤、痛風)
心身醫學(失眠、憂鬱、焦慮、慢性疼痛、自律神經失調)
預防醫學(癌症篩檢、疫苗注射)
旅遊醫學
安寧緩和醫療
needs RADIO全球廣播網《健康大數據》(王勇堯主持)
台灣時間
首播週一18:00(晩間)
重播週二05:00(凌晨)/重播週六13:00(下午)/重播週日22:00(晚間)
(非台灣地區聽眾,需換算至當地時區時間收聽。)
收聽方式:
1.電腦網路收聽:
needs radio首頁點下去,再點選on air,即可收聽節目。
2.手機收聽:
下載「HiNet hichannel廣播」app→下載安裝後,搜尋「needsRADIO」,即可收聽
3.中華電信MOD機上盒收聽:
MOD首頁選「音樂廳」→「廣播」→「生活類」,選「needs R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