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三)〉繼承,別忘了遺產稅】《法律綸語》2021-04-09&2021-04-16(五)首播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條規定,凡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之中華民國國民死亡時遺有財產者,應就其在中華民國境內境外全部遺產,課徵遺產稅,而如果是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外之中華民國國民,及非中華民國國民,死亡時在中華民國境內遺有財產者,則應就其在中華民國境內之遺產,課徵遺產稅。
所以什麼是遺產稅?什麼財產該算入遺產總額?價值該怎麼計算?哪些應扣除而免徵遺產稅?哪些屬免稅額?稅率是多少?誰是納稅義務人?該怎麼申報、繳納?都需要您我了解!
而如果經濟困難或剛好沒有足夠現金,那能不能分期?甚至直接用實物抵繳?
當然,更多人會想問的是:「有什麼方法可以少繳、不繳?」。究竟是生前移轉財產好,還是死後再繼承就可以,也讓人好奇!因此《法律綸語》特別邀請到專研稅法,並就遺產稅著有專論的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清秀來為各位深入探討。
- 詳細內容
- 分類: 5法律綸語(梁樹綸律師) 首播週五22:00 重播週六08:00 週日15:00 週一04:00
【〈臺鐵太魯閣號408車次出軌意外〉全數救出!總計48人罹難】
清明連假首日,台鐵408次太魯閣號2日上午行經花蓮大清水隧道發生出軌事故,8節車廂載350多人。依消防署16:01最新通報,這起重大事故造成48人死亡、118人送醫,目前已無人受困。
傷者分別送到門諾醫院8人、部立花蓮醫院9人、花蓮慈濟醫院28人、國軍花蓮總醫院12人、蘇澳榮民醫院5人、羅東博愛醫院4人。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對於意外非常遺憾,對罹難家屬和受害乘客表示最大歉意。總統蔡英文在臉書上做出四點指示:「一、各相關單位全力投入救援任務;二、衛福部啟動大量傷病患緊急醫療救護機制;三、交通部及台鐵積極因應後續交通調度;四、運安會嚴格進行事故調查,務必完整釐清事故原因;全力搶救受困人員是最優先的任務,我們為救災人員加油,更祈願人員平安。」
搶救過程中除了事故地區主責政府花蓮縣府之外,宜蘭縣消防局、基隆市消防局、台北市消防局、新北市消防局,都有派員,其中新北市長侯友宜急電徐榛蔚縣長,表達全力支援搶救,特別是在機具無法進入的隧道內的車廂,其總計派出各式車輛39部、消防人員63名、DMAT醫生2名、義消34名、民間團體4人、總共103人;這起意外,不幸罹難人數比2018年普悠瑪事故18死還多。
圖: 截至下午15:00,新北市消防局總計派出103人,計調派15分隊、1大隊,各式車輛39部、消防人員63名、DMAT醫生2名、義消34名、民間團體4人,現場指揮官特搜大隊長鍾世銘 (照片由新北市政府提供)。
- 詳細內容
- 分類: 即時新聞
【〈臺鐵太魯閣號408車次出軌意外〉36人死亡、72人受困生死不明(不斷更新)】
臺鐵太魯閣號408車次(樹林往臺東),今(2)早九時許於花蓮縣「清水隧道」出軌,疑似工程車由公路掉落,砸到臺鐵太魯閣列車,這起意外造成36人死亡、72人受困生死不明。
此列車共8節車廂,搭車乘客約350人,根據10:49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訊息,1到4車箱約100人,5到8車廂因變形無法順利進入,持續搶救;36人無生命徵象搶救中(5車3人、6車3人、7車約20人、8車10人),而救出民眾分別送醫到門諾醫院、部立花蓮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
- 詳細內容
- 分類: 即時新聞
【良知勇士的臉譜 — 專訪晏涵文教授】 《夢醒時分》2021-03-30(二)首播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繼承(二)〉死後還能決定事情?因為有遺囑】《法律綸語》2021-03-26&2021-04-02(五)首播
真的會嗎?並不見得!反而很多時候是為了遺產,互告纏訟。所以死了就沒辦法再決定事情了?
也非如此。「遺囑」可以幫助人們將生前的意志於死後實現!
在前3周,《法律綸語》已先詳細解說繼承及相關法令,也介紹到民法第1189條規定有自書、公證、密封、代筆和口授等5種訂立遺囑之方式。其中,公證遺囑因為有公證人協助,其專業素養和製作過程的嚴謹,最能避免出錯,也最受到推薦,因此接下來2周邀請到台北地區公證人公會理事長趙之敏從公證遺囑的角度為各位深入探討。
其實,只要是有行為能力人或年滿16歲之限制行為能力人,而且訂立的當下,意識清楚、言詞表達能力正常、精神狀態沒問題,都得訂立遺囑。內容上,則因為是對這個世間的告別,即使只是情感表述,亦非不可。
- 詳細內容
- 分類: 5法律綸語(梁樹綸律師) 首播週五22:00 重播週六08:00 週日15:00 週一04:00
閱讀全文: 【〈繼承(二)〉死後還能決定事情?因為有遺囑】《法律綸語》2021-03-26&2021-04-02(五)首播
【兩大之間難為小!不只兩大國、還兩大聯盟,台灣如何趨吉避凶】《焦點話題》2021-03-25(四)首播
中美高層於美國阿拉斯加戰略對話,美方代表布林肯一開場,即強硬指責被中國視為內政與核心利益的港、疆、台事務;中方代表楊潔篪也高調回嗆:「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標誌了「新冷戰」儼然成型──拜登不只蕭規曹隨、可能比川普更狠,這下不只是兩大「國」,還是兩大聯盟!
中國四圍的日、韓,都與美國加強安保聯盟時,中國大陸與俄國抱團籌組十六國聯盟,以防止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對其反人權,發動所謂的「片面制裁」。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22日說,陸委會持續與相關機關評估「分階段」恢復兩岸人員及運輸往來,有人認為大陸與美國現正衝突,陸委會不應該緩和兩岸關係,然而,拜登政府如何看兩岸?兩大之間難為小,如何對台最有利呢?歡迎收聽!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導引高教循正軌前行的契機何在?— 專訪張光正校長】 《夢醒時分》2021-03-23(二)首播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世界最低水價阻礙產業升級動能、陷全民於缺水之災,政府再漠視恐使全民受累!李鴻源提「多贏可行政策」】《觀點會客室》2021-03-22(一)首播
人人追求高CP值方案,迎戰越來越常見的大旱,政府除了砸上億預算重整水資源分配,有沒有多贏可行政策?
比起政府祭出「開源」將用海淡水,所引發四大難題,含成本高快一度四十元的水費、高耗電、鹵水衝擊環境、回送挑戰等;面對台灣農業用水占七成、民生用水占二成、工業用水占一成,李鴻源提出三帖可打造多贏又不缺水的政策,作為解方。
對於「護國神山群」的工業用水,李鴻源舉中鋼使用再生水為例,全國首座也是唯一營運中的鳳山溪再生水廠,日產4.5萬噸再生水,縱使每度水價快19元,但是,比起斷水而一天蒸發7億元,民生汙水來源穩定而成了「救命水」;並且,高雄市政府因此每日進帳80萬元、一年可收高達1.2億元!這是他在內政部長任內所促成的,事實上,面對「南北平衡」呼聲、而日益增加的南部人口,這是因應其自然上水資源分布不均的重要可行方案。
而每逢缺水,經濟部都以「台灣農業用水占七成」為由,要求停止農業灌溉用水,現在全台農地於春耕期停灌面積創新高,而過去30年來作物種植面積減少四成,現在水權統計有過時之虞;李鴻源指出,必須盤整了,並且將目前浪費在廢耕地的農業用水釋出,挪作他用,這樣其餘部門也免受缺水之苦。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世界最低水價阻礙產業升級動能、陷全民於缺水之災,政府再漠視恐使全民受累!李鴻源提「多贏可行政策」】《觀點會客室》2021-03-22(一)首播
【迎戰56年大旱!除了救急還有永續,是時候討論「以價制量」如何可能】《焦點話題》2021-03-18(四)首播
台灣水價世界最低之一,水價正常化調漲而「以價制量」是理想,現實則是民選領袖「馬蜂窩」;但是,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2016年曾調漲,當時如何辦到?
耗水費正熱議,但對「護國神山群」高耗水的高科技製造業開徵耗水費一案,有可能兼顧環境與產業?
不僅全台農地於春耕期停灌面積創新高,從新竹到台南多個縣市亮起水情吃緊的橘燈,台灣三大科學園區全數處在橘燈區域、「國安級」半導體產業受到影響引發國際關注等。經濟部王美花部長日前所提出四管齊下「救急」,桃竹幹管、新竹海淡廠、抗旱水井、節水措施四方面下手之策,行不行?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迎戰56年大旱!除了救急還有永續,是時候討論「以價制量」如何可能】《焦點話題》2021-03-18(四)首播
【「綠電革命」或「贖罪券」而已?!RE100綠能百分百,到底行不行?】《觀點會客室》2021-03-15(一)首播
來個預測:高科技業老大哥帶頭響應RE100,將掀骨牌效應(例如愛講滅台計畫的韓國大廠也將加入),或「空前絕後」了?
2050年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RE100對於講本求利的產業而言,綠能的間歇性、並儲能技術未突破前,RE100是否淪「贖罪券」的表面形式(例如不真用綠電、而只去買再生能源憑證)而已?
「台積電成為世界第一家加入RE100的半導體廠牌,與沃旭能源簽約20年」這句標題,耳熟能詳,具體是指說──2050年百分百使用離岸風電嗎?風力發電有間歇性,沒有風時台積電不就慘了?
RE100即 Renewable Energy 100%,綠能百分百到底行不行?更多系列內容,歡迎收聽!
※來賓──溫麗琪(中華經濟研究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暨研究員)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綠電革命」或「贖罪券」而已?!RE100綠能百分百,到底行不行?】《觀點會客室》2021-03-15(一)首播
【〈繼承〉避免紛爭!您不可不知的繼承知識(上)(中)(下)】《法律綸語》2021-03-05 & 03-12 & 03-19(五)首播
雖然無法永生,但世間卻有許多眷戀。希望自己的親友獲得妥善的照顧,希望自己的財產獲得合理的安排,而這就需要了解什麼是繼承了!
所以《法律綸語》特別製作繼承專題,就繼承人、應繼分、喪失繼承權、繼承辦理、遺產及分割、拋棄繼承、遺囑和特留分分3周為各位詳細解說。
繼承人可分配偶和配偶以外親屬等2類。其中,依民法第1138條,配偶以外親屬有4種,繼承順序是:
- 詳細內容
- 分類: 5法律綸語(梁樹綸律師) 首播週五22:00 重播週六08:00 週日15:00 週一04:00
閱讀全文: 【〈繼承〉避免紛爭!您不可不知的繼承知識(上)(中)(下)】《法律綸語》2021-03-05 & 03-12 & 03-19(五)首播
【新生代的眼中,還有永續的前景嗎?— 專訪黃介正教授】 《夢醒時分》2021-03-09(二)首播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為何全球誓2050淨零碳排?!孩子飯碗與企業下一代存續挑戰─專訪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觀點會客室》2021-03-08(一)首播
在疫苗大戰下,國際間還有另一攸關存續議題:2050年淨零碳排。
二月時強大暴風雪侵襲德州進入「重大災難狀態」,聯合國秘書長2020年數度呼籲淨零碳排、2/17宣示將組2050淨零碳排聯盟,日本與南韓拼2050淨零碳排,國際好幾種相應倡議: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 (TCFD)、電動車倡議(EV100)…….
上述種種,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同時是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說,「這不只關乎環境,而是產業競爭、國際貿易、和國內從褐色經濟轉向零碳社會」!他舉例說,台灣是很多大廠如蘋果的供應鏈的廠商,而蘋果響應RE100,若台積電不想被抽單、就要百分百用綠能,所以為什麼找上沃旭能源還一買就20年,而這當中所稱綠能並不包含核能。
不過,反正2050年還很遠?周桂田不這樣認為,他說,2050年時,你孩子正在大展身手,而各企業接班人也必定碰到這問題。他解釋說,過去談「CSR(企業社會責任)」,大家會想像的是,幫助偏鄉、藝術,這當然很好,不過,目前轉向「ESG(環境、社會、企業治理)」,這是一個全球運動,「跟氣候連結一起,看有沒有做到環境友善」,這是去因應氣候災害、或暖化而來的傳染病大流行等。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為何全球誓2050淨零碳排?!孩子飯碗與企業下一代存續挑戰─專訪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觀點會客室》2021-03-08(一)首播
【誰是下個「鳳梨」?救急之餘,農業產銷永續之道在哪裡?─專訪台大農經系主任雷立芬】《焦點話題》2021-03-04(四)首播
全台都大啖鳳梨,那其他果農怎麼辦?台糖鳳梨罐頭原來設廠泰國!那反過來,我們把國產水果罐頭賣給泰國或港澳日韓星與東南亞,行不行?若賣到非華人的國際市場,那當地人喜歡甚麼口味、消費文化好惡、市場飽和度,還有如何用當地語言開拓市場?如果市場調查和現在的台農普遍品種不同,那要砍掉重種新品種之際,誰來確保農民拿得到苗種、產品銷得出海外?在「救急」方案與北京當局政治動機推論,都已震天價響時,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雷立芬為「農業產銷永續」,提出觀察指標。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誰是下個「鳳梨」?救急之餘,農業產銷永續之道在哪裡?─專訪台大農經系主任雷立芬】《焦點話題》2021-03-04(四)首播
【(上)藻礁公投突破法定門檻,到底爭甚麼?(下)科學抗疫,「老藥新用」現曙光!】《觀點會客室》2021-03-01(一)首播
2018年大選前一個多月「拿藻礁換深澳」震撼彈,而後,上演了環評由官派代表為主而爭議通過、時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為此辭官,然後呢?
持續興建。然而,建設中的三接,2020年三月與十一月都發生工作船擱淺、與整個夏天颱風還沒進來、就遇工作船以海象不佳、而必須駛離躲避,天險地形實非理想的接收港……而儲槽從原規劃的九個、銳減到目前兩個……高雄氣爆與黎巴嫩港口大爆炸殷鑑並不遠,如今三接卻緊鄰大潭、環科、桃科、觀音等4個工業區,有數百家工廠,包含多家第三類毒性化學物工廠…….
環團提出「珍愛藻礁公投」,喊出應找更安全又投報率高的地形來建站、並守護七千年國際矚目的藻礁;然而,2025年燃氣欲達發電占比五成,遇台商回流破兆用電將激增,遷址,行政院與經濟部稱,建設期程來不及,到底會不會缺電?
節目的下半段來關心新冠病毒特效解藥現曙光。即使疫苗問世並開始普打,但特效解藥並未有明顯突破,瑞德西韋治療的成效不如預期、隨著病毒持續變種、又歐美疫情仍未見有效趨緩,美國甚至死於疫情的人數,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越戰的美國人死亡的總和,
陽明交通大學團隊從已在使用的藥物中,找到4款可抑制COVID-19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實驗更發現其中1款藥物的藥效比瑞德西韋強數十倍,比之於關卡重重的新藥開發,老藥新用的抗疫意義?COVID-19病毒持續變種,引起「研發趕不上變種」之憂,這4款也對變種病毒有效嗎?未來還要經過哪些實驗關卡,才能推往臨床使用?與可預期的期程?或,既然是老藥則代表可直接用於臨床作為治療的處方?
※來賓──
- 上半集:蔡雅瀅律師(大潭藻礁義務律師團‧律師/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 下半集:楊進木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生物資訊暨系統生物研究所‧教授)
- 詳細內容
- 分類: 1觀點會客室(陳瑋)/首播週一21:00/重播週二07:00/週日19:00/週一06:00
閱讀全文: 【(上)藻礁公投突破法定門檻,到底爭甚麼?(下)科學抗疫,「老藥新用」現曙光!】《觀點會客室》2021-03-01(一)首播
【蔡政府的兩岸關係將「春暖花開」?】《焦點話題》2021-02-25(四)首播
蔡總統國安團隊新人有「新」政?小英總統的春節前談話「祝福對岸人民新春安康」,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就職即表示「讓中台交流春暖花開」,元首於末任的任期中後段,往往開始追求「歷史定位」,所顯示的兩岸關係發展?一個巴掌拍不響!陸委會與國台辦你來我往,雙方態度似乎都不似以往地酸、辣、嗆,小三通復航如今有望?
讓數據說話!比較去年2020的貿易進出口數據,與更以往的均值,在「疫情」和「美中貿易戰」的雙重衝擊下,兩岸經貿不僅未脫鉤,我國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深?!反中是綠營長年主旋律,但他們似乎不反ECFA,到底此約對我國的經貿意義?
二月上旬,拜登與習近平首次通話就達兩小時;但過幾天,拜登又「中國會擊敗我們(they’re going to eat our lunch)」來呼籲美國要行動,20日,又於七大工業國G7線上峰會,公開宣示將聯合各國對中國展開制衡;向來重視人權議題的民主黨的拜登,會如何在,美國對中利益與北京對台港疆藏的態度,做出取捨?對台灣的影響?歡迎收聽!
※來賓:林祖嘉(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曾任國發會‧主任委員/陸委會‧副主委)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疫苗來了!安全有效嗎?輪得到我打嗎?不同種類差在哪?接種前關鍵QA】《焦點話題》2021-02-18(四)首播
輝瑞疫苗要賣不賣?疫苗到底安不安全、有沒有效?中國大陸疫苗到底該不該買?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醫藥公司的Pfizer-BioNTech、美國莫德納(Moderna)、英國製藥巨頭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疫苗,差在哪?
即使快八十歲的美國總統拜登、與九十多歲的英國女皇和其快百歲的夫婿,都已接種疫苗,但,疫苗的安全性如何呢?會有甚麼副作用嗎?足夠到輪得到我接種嗎?政治表態與印象好惡之前,聽聽看專家怎麼說!今天邀請專長疫苗/新藥審查與輔導等科學評估,由衛福部成立之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的特聘研究員,亦曾擔任其執行長的陳恒德醫師,歡迎收聽!
※來賓:陳恒德醫師(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特聘研究員,亦曾擔任中心執行長/臺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疫苗、新藥之審查與輔導等科學評估)
- 詳細內容
- 分類: 4.焦點話題(陳瑋) 首播週四21:00 重播週五07:00 週六21:00 週日12:00
閱讀全文: 【疫苗來了!安全有效嗎?輪得到我打嗎?不同種類差在哪?接種前關鍵QA】《焦點話題》2021-02-18(四)首播
【 在「應為」與「可為」之間,就是風骨!— 專訪汪中和教授】《夢醒時分》2021-02-16(二)首播
汪老師基於專業認知而來的堅持,讓他不論處於何種角色與處境下,始終沒有任何動搖,對專業的熱情與情操,在人們的眼前,作了最好的示範,但如此的治學態度,當他置身大學校園施教之際,所獲至的回應,又有幾何呢?
面對現實環境中,青年學子,普遍無感於生存環境的種種“大事大非”的議題時,汪老師所採取的教導策略,是否能夠發揮“持續性的自我惕勵”與“有效的構成受教對象的重視”的效果呢?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解開創意的迷思,誰說了算?–專訪江岷欽副校長】《夢醒時分》2021-02-09(二)首播
長久以來,台灣大自國家,小至個人,最常說嘴的優勢,就是「創意」,但這個辭彙的背後,隱藏著多少一知半解、囫圇吞棗的誤解呢?青年學子時常以「顛覆」解釋「越變」,卻忽略了各種基本工的重要,最終形成了「怪而不巧」的尷尬局面....
江岷欽老師對於這方面的著墨,在高教系統中,是少有學養豐富且熱情洋溢的學者,因此希望以此就教於他,盼望能夠徹底解碼於「創意」的真義,使知識份子的社會貢獻,成為解決各種難題的藍海表現!
◎江岷欽博士—現任實踐大學副校長
- 詳細內容
- 分類: 2夢醒時分(陽明&李建中)/首播週二22:00 /重播週三08:00 /週日03:00/週日18:00
【重大修正!112年1月1日起,成年年齡降為18歲(上)(下)】《法律綸語》2021-01-29&02-05(五)首播
【重大修正!102年1月1日起,成年年齡降為18歲】《法律綸語》2021-01-29&2021-02-05(五)首播
成年應該是幾歲?民法第12條規定:「滿二十歲為成年」,然而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資訊日新月異,快速流通變動,年輕人也較過往更有自己的想法,社會上成年門檻降低為18歲的聲音越來越大,終於今年1月13日民法修正公布,有了重大改變。所以《法律綸語》特別製作年齡與行為能力專題,就這次修法的重大改變、行為能力和投票年齡分2周為各位詳細解說。究竟有哪些重大改變呢?主要有3點:
一、成年門檻降低,滿18歲即為成年。
二、統一訂、結婚年齡,也就是說不分男女,必須年滿17歲,才能訂婚;年滿18歲,才能結婚。
三、未成年不得結婚。
- 詳細內容
- 分類: 5法律綸語(梁樹綸律師) 首播週五22:00 重播週六08:00 週日15:00 週一04:00
閱讀全文: 【重大修正!112年1月1日起,成年年齡降為18歲(上)(下)】《法律綸語》2021-01-29&02-05(五)首播
登錄區
搜尋
在這裡
在這裡,你可以遇見所有想遇見的人,
在這裡,你可以聽見所有想聽見的聲音~ needs RADIO
【聯絡我們】
台北市士林區翠山街34號 / Tel:(02)2841-1965 E-mail: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統一編號:31884224 / 劃撥戶名:社團法人中華華美媒體傳播協會/劃撥帳號:1872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