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slides

現在播出節目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德州肥料廠爆炸、美國白宮毒信、台灣高鐵桃園雙炸案等,讓全世界人心惶惶,無妄之災日日上演,讓人不禁問 : 恐怖主義回潮了嗎? 又從另一角度 -- 公共安全來說,則台灣人更重要的問題會是,政府、人民、警消、醫療等系統,從這一周的各大事件中是否已生出危機意識? 產出現場緊急應變之道?

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的教授汪毓瑋老師表示:「『恐怖主義』忌妄下定論,否則擾民生、盪經濟。而雙炸案非恐怖主義。」恐怖主義屬專有名詞,但各國定義不同,至今聯合國也尚未有明確定義,但仍可歸結出兩點 : 恐怖分子與一般罪犯最大不同,在於針對無關係淵源的全體大眾發動攻擊,以達訴求,而工具往往使用IED(土製炸彈),這是用日常即可取得的物品。

如果輕易冠上恐怖主義所致,則可能不只在機場等公共運輸處增加擾民之安檢作為、甚至因國內投資環境的不穩定,而影響整體經濟,甚至,「營造隨時可能遭受攻擊的社會氛圍,就能耗損一國家之國力而達成訴求」。

汪老師進一步表示: 「嚴格來說,台灣從未有過恐怖攻擊。但台灣公共安全意識從上到下都需加強!」恐怖分子攻擊的動機,並非被害者本身的條件,「而是看容不容易攻擊」,防不勝防的是,「他們大多沒有前科」。當台灣舉辦國際賽事與展覽的機會頻繁、觀光旅遊發達的特性,「反恐不能不做! 」「這需要全政府的途徑,軍、警、情治、國安系統等的整合,與公私部門的合作。」

最後,他呼籲台灣的民眾看到行跡詭異、穿著不合時宜、目光始終鎖定特定方位的人,一定要馬上通報;畢竟,土製炸彈的形貌非常多元,取材方便,防不勝防 ! 所以公共安全的最終利器,是如美國所宣導 「If you see something , say something .(看到甚麼,就通報甚麼)

 

到底「反恐精神」為何? 許多人對於美國自911恐怖攻擊後所發動的「反恐戰爭」,持各樣相對立的意見,

美國此刻境內面臨之民意所

趨?此刻的政策為何?

 

更多詳情,請鎖定《觀點會客室》。

首播 : 4/18() 21:00

重播 : 4/19() 2:00 / 9:00

精選 : 4/20()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