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slides

現在播出節目
  

20220503 知心人語張光直教授,台大考古人類學系學士,哈佛大學博士,先後任教於耶魯大學及哈佛大學,並曾兼任兩校人類學系的系主任。百年來首位華裔美國人文藝術科學院院士,台灣中研院院士、副院長。

張教授為台灣首位台籍白話詩人張我軍之子,因父親渡海至北師大求學,受五四運動餘波影響,屢屢在台灣民報鼓吹大陸的新文化運動,是台灣中文新文学的急先鋒。於北京與羅心鄉女士戀愛、成婚,當時將情诗结集為《亂都之戀》,在京台兩地出版,引為盛事。張父於北京全職翻譯日文著作,張光直與兄弟們皆在京出生,就讀北師大附中直到回台轉學建中。因讀父親譯著《人類學泛論》與裴文中所著《中國史前時期之研究》而對考古人類學產生嚮往。

 考入台大之後,師從中國考古學的精英名師李濟之、董作賓、凌純聲、芮逸夫、石璋如、高去尋等,而班上學生竟只有三人。他曾謂自身研究考古學的理論傾向是三十年在美國學界生存所培養出的,但考古學實踐是在中國的範圍內進行的,當然受到中國考古學傳統許多影響。

張光直出版有數十部學術著作,直至今日仍堪稱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及理論的經典。這些研究跨度由三皇五帝至殷商青銅時代。他自謂執筆學術文章時,也掌握文學的基本技巧,引導讀者產生興趣,力求寫出有完整科學證據,又有高度可讀性的科普作品。

但這位英年早逝的考古學大師,除了考據遠古的殷商文物(約1675-1029 B.C)及歷史,他也曾在博士後主持台北大坌坑、高雄鳯鼻頭遺蹟的發掘,確立台灣在史前文化中的地位。也曾促成耶魯、台大與中研院合作,濁水、大肚兩溪流域文化的科研計劃。

張光直在1980年代曾向中研院長錢思亮倡議,中研院可整合台灣在地豐沛的研究資源,成立台灣史研究中心,

但是多年來台灣史研究一直未成熱門,他的倡議直到先生離世都未能實現。在經歷多年無數的人事更迭之後,台灣史研究所終在2004年正式成立。

張光直博士,這位從小成長在北平,説著一口道地京片子的台灣人第二代,在天堂裡或許因此會有一抹欣慰的微笑。

※來賓張鳳: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也為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總會副會長、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主持人。著有新華暢銷書哈佛思想系列:《哈佛問學30 年》《哈佛問學錄》《域外著名華文女作家散文自選集 - 哈佛采微》等散文獲首獎作品。持續應名校邀請,包括北大、 復旦、臺清交師大等等,在中港臺歐美演講。主持過百餘文化會議。曾任職哈佛燕京圖書館編目組25 年!

※圖說:張鳳與張光直教授。(張鳳提供)

….

※播出對照表:

4/12 趙元任與趙如蘭、4/19 杜維明、4/26 李歐梵、5/3 張光直、5/10王德威、5/17孫康宜、5/24夏志清、5/31張愛玲、6/7葉嘉瑩、6/14吳訥孫(鹿橋)

(集集精彩、若有錯過任一集,歡迎來信、將建置「隨選隨聽專區」)

※本集播出時間:

*(中原標準時間) 5/3(二)21:00、5/4(三)07:00、5/7(六)18:00、5/8(日)10:00

*(美東時間) 5/3(二)9:00、5/3(二)19:00、5/7(六)6:00、5/7(六)22:00

 (請全球聽眾換算當地時間收聽)

※收聽方式:

請網搜「needs RADIO」,進入官網後點選黑色播音面板,即可線上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