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slides

現在播出節目
  

20220531 知心人語張愛玲是 20 世紀公認最傳奇的文學現象:生於1920年上海一官宦遺老之家,10歲父母離異,母親隨即出國深造,父親再婚與她疏離,而家中除了姑母外無人給予溫暖,高中畢業後赴港大就學,1939 年,剛剛滿19歲的她,以《我的天才夢》在全國徵文比賽中脫穎而出,以最年輕的新秀女作家一夕成名。

1943 年春,張愛玲拜訪上海著名作家和編輯周瘦鵑,獲得賞識,在之後的兩年中,得以連續發表多篇轟動性的中短篇小說,包括《沈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在淪陷時期的上海一舉成名。之後數十年,張愛玲的小說、散文發表遍及世界各地,不僅多次被改編成舞臺劇或電影,「張學」更赫然成為影響兩岸、遍及世界各處華人的顯學。

 1960 年代,夏志清在所編英文巨著《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對張愛玲的《金鎖記》極為推崇,1980 年代,王德威也曾論張學現象,對「張派作家」初勾輪廓,將台灣作家:朱天文、蘇偉貞、袁瓊瓊,香港作家:鐘曉陽、李碧華,大陸作家:王安憶、蘇童,與旅美作家嚴歌苓等等,歸入張派譜系。

張愛玲前半生雖有在文壇的輝煌成就、及無數讀者的擁簇,但她個人的情感及婚姻卻不盡人意,抗戰時期她結識漢奸胡蘭成而一往情深,當時的婚姻頗受爭議。抗戰勝利後胡蘭成因曾事敵獲罪必須到處藏匿,她一路的接濟丈夫竟發現胡多次的背叛,與逃亡途中所遇女子多人不倫出軌,最終張愛玲痛心地選擇絕交離去,但還是仁至義盡地給胡留下生活費。張愛玲從此不再理會胡蘭成多次尋找及復交的企圖。

情傷使張愛玲自謂「萎謝」了,事實上她的文釆也因此黯淡了多年。在1955年她由港赴美前,僅創作了〈秧歌〉及〈赤地之戀〉兩部小說,為了生計,她為香港的電影公司完成了較多電影劇本。

次年她在美結識了比她年長甚多的的美劇作家賴雅(Fred Reyher) ,不久即結婚。在十一年的婚姻中,她再度成了久病的丈夫在生活上的照顧者。1967年她申請到哈佛女校的獨立研究經費,進行19世紀小說《海上花列傳》的翻譯工作,她9月搬進麻州劍橋的公寓,不過一個月餘賴雅便病逝,在哈佛住研兩年期間,也替香港美新處作翻譯。

兩年間她深居簡出從未參與任何社交活動,僅有非常賞識她、有書信往來的夏志清教授,知悉她曾在哈佛駐足。主講人張鳳借助在哈佛圖書館的工作權限,取得不少獨家缐索,還原了張愛玲在哈佛的隱居生活。

張愛玲在美國一直沒有固定的工作,主要是中年赴美有適應職埸及人脈的困難,直到70年代後有了台港兩地的版稅收入後,才略有經濟保障,之前她需要每年到處央人寫介紹信,投牒申請研究經費為稻粱謀,一生心氣高冷的她,平生僅有知交一兩人,求人幫忙是最令她痛苦的事。

自1973年她選擇離開美東的寒冬與冷寂,遷到四季如春的陽光城洛杉磯終老,但依然是獨居也少人聞問。1995年9月8日,張愛玲於公寓中孤獨死亡,數日之後始被人發現,執行者依其遺囑盡速火化,由幾位朋友撒於太平洋中。出身前朝權貴家門,物質環境養尊處優的她,據傳最終所居公寓內,僅有少許簡陋的傢俬,所臥之處也只是一張行軍床而己。

張愛玲在她年輕時的作品中,描繪滬、港大都會的繁華浮誇,令兩岸三地的讀者好奇而艷羨,而她年輕早慧更將人的虛偽涼薄寫得入木三分。許多讀者不解這個看似得天獨厚的女子,為何極多地使用蒼涼暮色,而極少為故事賦予歡快明麗的結局?

夏志清是將她由通俗文學帶入經典文學殿堂的文評家,他曾經直言《金鎖記》是中國現代小説中偉大的作品之一。或許張愛玲的獨特,便是很早就看透了人生是由華麗走向蒼涼的過程,且用自己向世界證明了她的預言。

※來賓張鳳: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也為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總會副會長、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主持人。著有新華暢銷書哈佛思想系列:《哈佛問學30 年》、《哈佛問學錄》、《域外著名華文女作家散文自選集 - 哈佛采微》等散文獲首獎作品。持續應名校邀請,包括北大、 復旦、臺清交師大等等,在中港臺歐美演講。主持過百餘文化會議。曾任職哈佛燕京圖書館編目組25 年。

※圖說:張鳳攝於哈佛張愛玲故居前。(張鳳提供)

….

※播出對照表:

4/12 趙元任與趙如蘭、4/19 杜維明、4/26 李歐梵、5/3 張光直、5/10王德威、5/17孫康宜、5/24夏志清、5/31張愛玲、6/7葉嘉瑩、6/14吳訥孫(鹿橋)

(集集精彩、若有錯過任一集,歡迎來信、將建置「隨選隨聽專區」)

※本集播出時間:

*(中原標準時間) 5/31(二)21:00、6/1(三)07:00、6/4(六)18:00、6/5(日)10:00

*(美東時間) 5/31(二)9:00、5/31(二)19:00、6/4(六)6:00、6/4(六)22:00

 (請全球聽眾換算當地時間收聽)

※收聽方式:

請網搜「needs RADIO」,進入官網後點選黑色播音面板,即可線上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