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slides

現在播出節目
  

20231209焦點話題 黃介正老師

「台灣人用選票教訓共產黨」?兩岸關係「病成高燒」,民進黨稱「台美關係史上最好」是良藥或毒藥?「今日俄烏/以巴、明日台海」,已隨義務役2024年起恢復一年、賴清德必須宣稱「義務役不上前線」救選情時,台海安全再成全民議題,而過去八年於「兩大」間已選邊的我政府,甚麼是現在美中關係帶來的台灣時局或變局?

〈黃介正語needs,「對於對手無知,可能是對自己最大傷害」〉

「對於對手無知,可能是對自己最大傷害」,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前陸委會副主委黃介正分析說,美國與國際輪番地友台聲明、不太有實質底氣,看看1950年代起「兩岸海峽中線」於蔡政府執政後不見了,去年美眾議院議長訪台後,大陸導彈飛越首都臺北市上空、沒拉警報,今年蔡總統與美國眾議院議長在美境內會談,大陸巡演逼近到與我只剩24海浬。

黃介正說,我們的選票決定了自己的命運、這張的「重量」前所未有,試想,這種危機要再繼續四年嗎?距離要再壓縮嗎?黃介正說,若執政者是從未與對岸接觸過的或接觸少的,易會判斷失準。

 

〈「東升西降」時代若來,則臺灣的未來?黃介正語needs美中兩大如此對台〉

百年難遇的「東升西降」,近年於對岸領袖習近平所標誌出,那麼,同文同種的中華民國未來?「在動盪中,台灣要能穩住自己局面」,黃介正分析,首先看美中競合,會是長達數以十年計,因美國從未遇過這麼強勁的「第二名」;他解釋,過往日本強僅經貿、蘇聯強只軍事,唯獨大陸,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世界最大兵工廠、並非白種人、且政治制度與價值邏輯與西方不同、又每一代領導人權力移轉模式尚不算制度化而致不可測性增加,「當代美國從華爾街到華盛頓的經濟與政治精英,都有彼此加乘的集體焦慮,就像賽道上的兩強、已近距離到可聞鼻息」!

對此,大陸領導人不是一再強調,太平洋大到容得下中美兩大?黃介正指出,既然都說「毛澤東讓中國站起來、鄧小平富起來、習近平強起來」,大陸已從陸地文明、轉向並重海洋文明,往太平洋發展就會有兩強「碰頭」、並第一站就是臺灣。

黃介正解釋,因大陸的根是陸權、美國則是海洋文明,當半世紀前大陸選擇了「改革開放」、將生產製造中心往沿岸放,就注定了向海洋發展;黃介正比喻,就像將保險箱,從自家臥房、搬到一進大門後的客廳,那麼警戒自然從大門外推到圍牆。

他進一步說,臺灣之於美中,「當大陸武裝力量與防線往外推,第一個就碰到台灣」,「大陸要走到太平洋,則,台灣以東才是深藍海域」,「太平洋論壇於去年開始接受美國政府委託計畫,今年二月起公開上網,主題是『台灣淪陷後的世界』,意即,美國已預想台灣再見,也以此籲請西方世界基於不要變危險、而要救台灣」。

黃介正說,臺灣之於大陸的數個意義是,除了有上揭「無台灣則中國大陸無海防」的戰略意義,還有「未竟之業的歷史意義」,他解釋,臺灣在,則象徵著中華百年屈辱的終結、所有外國勢力,都排除在此之外。

臺灣對陸還具備「東西方價值薈萃的示範區」的意義?黃介正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即民有、民治、民享,來破題指出,中國歷史上,沒有不死的皇上、與不滅的朝廷,中國大陸不太可能永遠一黨專政、聖君賢相的時代一去不返,取而代之是,更堅韌的公民社會、更廣泛的公民覺醒,自己的社區/生活由自己來救的民主體制,和平且制度化的政權移轉,這些都是我方存在的積極意義;但他也嘆,「若以聯合報自2010年開始〈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可知,台灣因量體小、所以警覺性較高、害怕喪失主體性」,「這樣情況特別顯著於年輕世代」。

〈黃介正:中華五千年煙硝常起於長城內戰,兩岸應以史為鑒、以交流取代交戰〉

黃介正說,海峽兩岸都有其嚴峻挑戰需因應,特別是都正面對人口急速高齡化衝擊國力與經濟,所謂「東升西降」真能做到?這不能「精神勝利法」。

黃介正斂眉正色道,129年前,中國國民黨矢志「改變全中國」而生,時至今日提及此願,恐怕笑掉眾人大牙,但,若落實到「台灣好好活出示範性」,「兩岸交流而非交戰」,「中華五千年來十有八九都是『長城內交戰』,兩岸,不要讓外人笑看『反正五千年都這樣』」!

※來賓黃介正教授: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國民黨國際部主任兼駐美代表處代表,曾任陸委會副主任委員。

【2023/12/9發佈,文摘整理自2023/12/7首播的《焦點話題》,由陳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