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傳遞平安祝福 一起好好過生活】《愛的復原力》2025-02-19 (三)15:00首播
近幾年的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對於花蓮這樣一個資源相對有限的地區更是如此。交通不便與資源短缺的情況,使得有些家庭陷入生活機能停滯或中斷的重重考驗。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得以見證復原力的展現。
這集「愛的復原力」節目,邀請到善牧花蓮瑞穗中心的曾淑惠督導和羅銀妹組長,分享他們在疫情期間推動「平安箱」服務計劃的經驗。從物資的蒐集、分裝到配送,充份展現部落族人與夥伴之間的「互助」精神。

閱讀全文:【都是海妹騙我們來的啦!】《愛的復原力》2025-2-12 (三)15:00首播
在阿美族部落中,受人敬重的婦女被尊稱為“Ina”。她們承載著世代相傳的珍貴智慧,精通野菜的運用、部落文化與生活技能。在婦女培力的道路上,Ina們成為了最寶貴的指引者。每當問起這些Ina們為何投身於文化傳承,她們總是笑著說:「都是海妹騙我們來的啦!」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了大家口中的「海姐」,善牧花蓮光復中心鄭惠美督導,與我們分享她在當地婦女培力的點滴。

閱讀全文:【別忘了,你不只是媽媽和太太】《愛的復原力》2025-2-5 (三)15:00首播
不知道你身邊是否有朋友,婚後一直擔任「家管」的家庭主婦,漸漸地你發現她們常常「不敢自己出遠門」「不敢自己做決定」,這次「愛的復原力」談的是「別忘了,你不只是媽媽和太太。」邀請到善牧台中市婦女培力中心社工高嫚潞分享在和婦女工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大齡女子的心境,進而培力他們找回自信。
「那你自己呢?」在服務過程中,嫚潞常這樣關心這群中、高齡婦女,希望帶著婦女分辨角色期待,進而找到自我與夢想。

閱讀全文:【用生命陪伴生命】《愛的復原力》2025-01-29 (三)15:00首播
你是否也有這樣被觸動的經驗,旁人的一個舉動、一個眼神,就讓你覺得印象深刻,你不認識他,但他願意伸出援手給予支持,於是你也願意成為這樣友善的傳遞者,在這一集「愛的復原力」中,我們訪談在台中婦培中心服務的志工淑貞,聊聊她與新住民姐妹彼此生命的陪伴,一轉眼她已服務18年。
人稱陳媽的她常說自己從南部嫁到中部,是島內移民,而新住民姐妹是島外移民,所以她很能同理這群姐妹的心情,透過陪伴和傾聽,陳媽成為他們的後盾,讓他們更有信心面對生活的挑戰,歡迎大家收聽這集「愛的復原力」,感受許多「用生命陪伴生命」的暖心故事,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挺過生命風雨,必能重新得力】《愛的復原力》2025-1-22 (三)15:00首播
「人生的困難從來都不是阻止我們前進的理由,而是讓我們變得更強大的契機。」善牧高雄中心社工謝惜涓在服務單親家庭的工作歷程中,感受到單親爸爸或單親媽媽們這股強大的復原力。因為愛孩子,他們努力在逆境中成長,也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這些家庭成員們面臨租屋、經濟、育兒以及不為人知的情感失落與社會眼光,在挺過風雨後,他們重新梳理人生,看見生命的意義。這一集「愛的復原力」讓我們一起聆聽惜涓在服務工作中的感受和感動,同時也提醒自己多一些包容,試著理解每個人的不容易,試著成為這些家庭重新得力上揚的助力,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生命歷程中的斷捨離】《愛的復原力》2025-1-15 (三)15:00首播
人生難免高高低低,當深陷低谷時,要如何面對低潮和困境,找回開朗的自己,看見希望的明天,誰都沒有答案。善牧高雄中心的素人講師小曼就曾經面臨這樣的景況。活潑健談的她常支援中心在社區的預防暴力宣導活動,曾經她也經歷過暴力。
這集節目中,我們訪問到講師小曼,她從不避諱談到自己曾經的傷痛,面對婚姻風暴,他曾迷失自我,因著孩子的一句話,她堅定自己要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做好關係的斷捨離,她成為現在勇敢的自己,也重新思考自己與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期待這一集「愛的復原力」能讓你感受更多能量,成為更好的自己,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如果分開,我們仍是友善的父母】《愛的復原力》2025-01-08(三)15:00首播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結婚時,夫妻彼此對於這份約定的期待,但婚姻經營很不容易,如果在婚姻關係中,存在不小的價值觀差異、子女教養觀念分歧或有其他衝突,後來得重新思考這段婚姻的存續,在這個歷程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和詮釋,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了孩子的處境。
夫妻過往曾經的美好,都真實刻在彼此生命中的軌跡裡,如果決定不再同行,也許可以試著放掉不好的,讓曾經的刻骨銘心化成對孩子的愛與對「合作夥伴」的平心靜氣,一起努力當孩子的「友善父母」。

閱讀全文:【一起描繪對家的想望】《愛的復原力》2025-01-01 (三) 15:00首播
常常聽到社工夥伴說:「曾在家園生活過的孩子連絡我,她遇到困難,身邊沒有可以幫助她的人,只想到當初的社工姐姐…。」於是夥伴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再和她討論有哪些面向需要思考,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聽到這樣的消息,總讓我們擔心又心疼。
當孩子在家園的時候,社工一直努力要孩子找回自信,但當孩子離園後,可能必須一個人面對一切,而社工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社工們都在,也在這樣的緣分下,因著孩子們漸漸長大,在不同的生命歷程遇到了不同的生命議題,於是有了年輕爸媽的服務。 
在這一集「愛的復原力」節目中,我們請到善牧新竹區主任怡芳和在新竹小羊負責年輕爸媽服務的Yo,跟大家聊聊她們的工作歷程,以及對離園孩子自發性的持續關心,到陪伴她們一起邁向人生下一個階段,一起看見復原力的「我有、我是、我能」,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有愛就甚麼都不怕了】《愛的復原力》2024-12-25 (三) 15:00首播
新住民朋友飄洋過海嫁來台灣,面對到很多的不容易,無論是語言、生活習慣、文化或是家人間的相處,這集「愛的復原力」我們邀請到善牧新北市西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的姊妹義雅,23年前,她從泰國嫁來台灣,笑說:「我在台灣的時間都快比在泰國的時間長囉!」
訪談中,我們發現義雅不怕困難的精神,總能蘊育出豐富的能量和技能,也因著她的熱情和溫暖,成為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心中一股穩定的力量。就如她自己在訪談中所說:「不學痛苦,就不認識幸福。」如同在路邊堅硬的石頭縫中,總能長出生命力旺盛的小花朵,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謝謝你!讓台灣可以更美麗】 《愛的復原力》2024-12-18 (三) 15:00首播
內政部日前公佈112年「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結果,有9成以上在臺新住民覺得日子過得很快樂、也有穩定的工作;6成以上曾參加新住民照顧服務;約1/3的新住民過去一年曾參與社會活動。整體而言,新住民已更加融入臺灣社會、甚至投身公益,成為國家發展的一股新力量。
而觀察整體的大數據,在台灣婚姻移民人數已近60萬人,有75.9%新住民在臺居住超過10年,39.0%已超過20年,因此在服務新住民的工作上,會因著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需求。
在這一集節目中,我們請到善牧宜蘭中心的社工林雅梅分享她在家鄉宜蘭致力於新住民服務的點滴與復原力的看見。
在地耕耘10多年的雅梅在節目中聊到,當初為照顧新住民二代而成立的課後照顧班的孩子,已經有人結婚生子,社工與姐妹們共同經歷代代相傳的溫馨,是她在助人工作中感到最珍貴的價值,誠摯歡迎你跟著「愛的復原力」,一起感受新住民艱辛且充滿復原力的生命歷程。本節目由善牧基金會與Stars RADIO共同企劃,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看見璞玉的光亮《愛的復原力》2024-12-11 (三) 下午 3 點首播
善牧基金會15年前開始「嘉義璞玉計劃」,提供無法在假日照顧孩子的父母們,讓孩子來這裡跟著社工和老師們學習品格教育、認識大自然、跟同伴們運動打球。一轉眼,已陪伴近1000位孩子長大,楊家齊就是其中一位在璞玉長大的孩子。
這集「愛的復原力」節目中,我們請到家齊聊聊,他是如何在璞玉計劃中感受到被接納、被愛,進而把這樣的經驗化為愛人及助人的角色,家齊說:「我長大了,可以用理解弟弟妹妹的方式去陪伴他們。」
這一集「愛的復原力」,我們跟著特派員,一起從家齊身上看見復原力的流動,把被感受到的愛傳遞出去,就像一顆象徵感恩的松果,等待時機從松果中迸出,落在土壤中發芽成長,然後成為一棵保護山林的大樹。
閱讀全文:【給夢想一雙翅膀 】《愛的復原力》12/4 (三) 下午 3 點首播
不知道聽眾朋友是否也為孩子課後何處去或假日學習而傷透腦筋呢?這集節目我們請到善牧嘉義區主任李旻珊來聊聊善牧在嘉義的兒童周末多元學習服務,社工及老師們透過陪伴,看見孩子的特質,重視品格教育的內化養成,成為孩子成長中很重要的養份。
不只是陪伴孩子成長,旻珊感受到自己也從服務中學習到「愛要耐心等待」:「帶著孩子學習愛、體驗愛、進而愛自己、愛身邊的人,就像看著小樹苗長大般。」過程中大人小孩都有很棒的領受,形成一個愛的循環,這一集「愛的復原力」邀請你跟我們一起「給夢想一雙翅膀」。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生命的復原力】《愛的復原力》2024-11-27(三)15:00首播
每個人都有復原力,在前幾集的節目中,邀請了社工夥伴及服務對象分享了他們所經驗到的復原力,他們怎麼從所經歷到的事件去發現生命中復原力的流動。
在這集節目中,邀請了善牧基金會兩位副執行長李碧琪及侯雯琪,分享他們從甚麼時候開始接觸復原力,同時也跟聽眾朋友介紹復原力的概念:「無條件接納與社會支持網絡、發現生命的意義、技能、自尊、幽默感」,從這復原力的五大積木來連結自我生命的旅程。
在這一集節目中,兩位副執行長也與大家分享,善牧的服務如何與復原力連結,工作者經由復原力的眼光看待自己、接納自己,進而真正理解到如何陪伴服務對象找到自己的復原力。邀請您跟我們一起在「愛的復原力」節目中發現生命的力量。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原來我可以暫停】《愛的復原力》2024-11-20(三)15:00首播
繁忙又沉重的工作腳步經常會讓人耗損、甚至迷失自己,然後伴隨著很深的無力感。在這一集的節目中,特派員李碧琪特別訪問到善牧基金會吳宇仟主任,宇仟主任在善牧服務多年,一直在善牧的兒少安置單位服務。宇仟主任提到在大學時就對青少年工作有很大的興趣,從當志工、實習生一直到畢業都從事著青少年服務的工作,一路從社工到主管。
在多元及複雜的社會問題之下,助人工作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無論是服務對象的不安、工作人員的輪班又或是工作人力的流失,這些過程曾經讓宇仟主任感到無力、落入深淵,宇仟主任在節目中分享他如何透過復原力安頓自己,稍微讓自己「暫停」,協助度過工作與人生的低潮。 
邀請您,在今天的「愛的復原力」節目中,一起與我們發現生命的復原力,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眼光的轉變,愛的實踐】《愛的復原力》2024-11-13(三)15:00首播
在陪伴兒少長大的輔導工作中,經常挑戰工作人員的是如何引導孩子真實地表達自己,社工人員在這樣的歷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兒少的權利,另一方面還要管理孩子,在這其中有很多的困惑及兩難。然而工作者會因著生活經驗不同,對兒少的假設及對待方式就會不一樣,工作者在最初視兒少是一個被保護的客體,而不是權利的主體,但其實兒少也是有能力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只是需要成人的理解與引導。
因此在這一集的節目中,邀請到善牧基金會副執行長李碧琪,來跟聽眾朋友分享他在陪伴第一線工作夥伴時,所看見夥伴因著看到兒少的需求、行為背後的原因而開始有了眼光的轉變,從抗拒、懷疑,到反思自己、嘗試新的事物,再看見人的本質、社會工作的理念。社工如何轉變自己看待兒少的眼光,尊重兒少是一個主體、聽見及看見他的意見,用復原力的元素,讓兒少相信自己的能力,並能勇敢發聲。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社工的魔法】《愛的復原力》2024-11-06(三)15:00首播
在社會上有許多兒少因為家庭因素,不得不離開家庭委由安置單位代為照顧。而這樣的24小時替代性照顧的工作有很多的不容易,社工員除了照顧服務對象生活起居及三餐溫飽之外,還需要擔負起教養及創傷修復的責任。在這一集的節目中,特派員李碧琪訪問到兩位一畢業就到善牧安置家園的社工:楊繐綺及林鈞琳。兩位社工分享他們如何在處理家園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中,拿捏角色,在與服務對象的價值觀碰撞中,用復原力的魔法、透過社工的一言一行來影響著服務對象,他們如何一路在不確定與擔憂中找到自己的服務定位,從這樣的歷程中,他們看到了少女甚麼樣的轉變。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在這一集「愛的復原力」節目中,與我們一起看見社工如何施展復原力魔法,陪伴少女長大,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原來我可以離天空這麼近】《愛的復原力》2024-10-30(三)15:00首播
復原力是一種能夠在不利環境下適應的動態建構過程,可以透過個人內在自我概念的正向增強;也可以是外在環境資源的支持與經營。在今天的節目中,邀請到善牧基金會德璐之家的廖安琪主任,來與我們聊聊,如何用登山冒險體驗方案營造安置家園兒少的可控制感及可預期感,創造與安置家園兒少的共同經驗,透過一步接著一步的歷程,讓安置家園的兒少知道「人生是可以掌握的」。在登頂離天空很近時,提升安置兒少的成就感、累積安置兒少的自信,相信自己有很多的可能性。也在這樣一起挑戰與冒險的經驗中,滋養發展出同行的力量。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原來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愛的復原力》2024-10-23(三)15:00首播
「家」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安心、放鬆的空間。然而在社會上的一些孩子,因著家庭的因素可能需要離開家到庇護安置的家園去生活,其中有一些孩子可以順利返回家中,但有一些孩子離開家園後必須自己獨立到社區上生活,獨自面對生活中的許多狀況及挑戰,沒有親人的後盾及安穩的避風港,很多時候都得倚靠自己的力量,好好生活下去。在這一集的節目中,邀請了自立少女家瑜來跟我們分享他如何開始為自立生活而準備、如何調適自己抗拒長大的心情、如何跟社工在這個過程拉扯,也從這個過程中看見自己的復原力。邀請您,在今天的「愛的復原力」節目中,與已經長大的家瑜一起回顧這一段成長的過程,聽聽家瑜如何透過不同的選擇來開創自己的人生,透過分享一起與我們發現生命的復原力,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原來我可以被聽見】《愛的復原力》2024-10-16(三)15:00首播
在社會上有些孩子因著家庭的因素來到安置單位,他們在剛到安置單位時不相信自己說的話能被大人聽進去,他們覺得自己的想法是不重要的、更不相信自己可以決定生命的方向。後來因為在家園感受到被尊重、被包容、被傾聽,在家園裡可以有夢想、可以有人陪伴實現。因為這樣被支持、被尊重的過程,孩子才發現:「原來我的事情可以被聽見,我可以用我的方法去決定事情!」。
在這一集節目中,特派員李碧琪帶大家一起去聽聽小熊與小方的故事。聽他們分享自己如何在安置單位感受到被愛、被尊重、被支持,然後讓他們可以相信自己可以有目標、可以做決定,於是他們開始轉換眼光,思考更多回應生活的方式。
邀請您一起來看見他們的故事。歡迎收聽《愛的復原力》。

閱讀全文:【原來我可以被看見】《愛的復原力》2024-10-09(三)15:00首播
目睹家暴的孩子有著很深的不安全感,對他們而言,暴力無法預期、不可控,也無力阻止甚至逃離。而長期在這樣高壓、權控環境下生活的孩子,想法常被忽略,久而久之,也漸漸沒了自己的聲音。
善牧目睹家暴兒少培力計畫Voice Out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希望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支持陪伴這群孩子,帶他們認識自己的權利,學習表達內心的想法;也給他們時間,找回內在復原力,讓他們在未來面對生命中不同的關卡時,能有面對困難的勇氣與能力。
今年,Voice Out即將邁入第5個年頭,孩子從一開始一句話都不說,到可以慢慢表達家暴對自己的影響;對團體中他人的經歷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到成為兒童權利小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