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2020-05-08 首播《知心人語》,由製播人王伊妮撰寫)2014年年底白中琪先生,即受訪來賓汪治惠博士之友,在北京拍賣會拍得了一些抗日空軍烈士周志開的遺物,還有張位於重慶南山公墓的墓序圖。奇妙的故事由此開展。
﹝背景﹞
1939年抗日戰爭中期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陪都,期間任委員長的蔣介石為了安葬抗戰中血灑長空、為國家壯烈捐軀的空軍烈士們,特選定在他南山官邸旁的一塊風水寶地,厚葬這些平均年齡僅24歲的抗日英雄,當時稱南山空軍墳。
1949年政府遷台後,由於此公墓為國府時期所建,自此後就無人管理了。50年代初期大陸遭受了自然災害以致國窮民困,南山當地的居民因曾經目睹厚葬烈士時的過程,了解所用棺木及墓材是極為珍貴的金絲楠木與四川特級條石,貧困無知的鄉民開始盜取來建屋或變賣。到1966年文革時期,群眾假革命為由任意刨墳破棺,這是中華民族文化與歷史的悲劇,全國多少歷史古蹟已無法修復,而這些英雄的長眠之地,如今只餘墳坑、少數墓穴及界道隱藏在荒野蔓草中。
2000年以後開始有一些美國飛虎航空隊員及國內外烈士的後人家屬來重慶尋訪逝者長眠之所,希望能掃墓祭悼,也有一些近代抗日史學家來作研究。2008年重慶市政府開始在空軍墳舊址,闢出了汪山航空抗日烈士陵園,在2010年完工後和原蔣委員長官邸,合併共稱為愛國教育基地──汪山抗日博物館。
當2008年修建墓園時,並未有墓序圖的出現,乃由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空軍烈士名單在此立了168塊墓牌,建成現在的墓園。當這張民國34年3月29日航委會南山空軍墓園舉行的公祭公葬墓序圖,在2015年的北京拍賣會場上岀現時,才清楚烈士的墓序位置與編號,也讓人了解到新修建的汪山陵園不符原貌。
﹝緣起﹞
這張墓序圖是在拍賣會場以三十二萬人民幣標得,白先生很誠意的將此墓序圖原件,送交汪山抗博管理處,希望他們能據此修正,然而事與願違,主事者僅將此圖封存而沒有任何後續行動。白先生將此經過與汪治惠分享之時,兩人都感十分遺憾。
其實汪治惠的家庭與空軍素無淵源,她的父親少小離家獨自來到台灣,對於山東的家鄕和祖輩的思念從未放下,每年都會率家人祭祖。她記得致祭後父親必定入室獨處,透過隔牆她總能聽到那位已為人父的失親少年止不住的啼泣。可惜等到了終能返鄕的年月,卻早已子欲養而親不在了,汪爸爸心中至痛至今不能釋懐。這些記憶傳遞給了治惠清晰的家國和根源認同。當她聽聞此事並拿到墓序圖影本時,心中有股強烈的趨動,使她決心要去把這些墓序圖中的名字及事蹟找出來,使烈士們受到後世追念丶禮敬。即使他們的長眠之地已經傾圯成為廢墟,但這些愛國捐軀者不能輕易地成為時代的灰燼,被世人遺忘。
﹝行動﹞
她立即啟動以專業訓練作調查研究,為這段被錯待丶破壞的歷史完成修復的工作,也替慘遭刨墳毀屍的烈士們找回該有的尊嚴與崇敬,讓烈士們回歸青史,讓正義得以復位。
所有資料如國軍忠烈錄、空軍忠烈錄,她更向國家資料庫、國民黨文史會、國家圖書館、中央日報通訊社、空軍司令部、南京航空烈士館索求資料。追尋已近75年前的事蹟決非易事,但汪治惠有如拼命三郎上下索求,其中如空軍幼校校友們因為她的努力而熱情協助,但也遭遇過一些部門層級的無感甚至不配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130位墓序圖中的烈士中有80多位找到了生平資料。
由於要忠於歷史原貌,不論墓穴位置地貌及當初公祭公葬的程序等,都必需詳加考證。汪治惠很慶幸幼校校友兩度陪同她遠赴重慶,至南山找到墓園上方樹林中的舊墓穴,以照像、繪圖、定位等方式,作出了一個3D立體動畫微電影。更尋訪到南山當地耆老:當初在南山上人民公社小隊長及隊員,來口述當年烈士墓園的様貌及被破壞的詳細經過,記錄下一段很重要真實的口述歷史。
空軍幼校同往重慶的校友中有周志興,他的二哥就是聞名的周志開烈士丶首座青天白日勛章的獲頒者。志開烈士之母當年在他空戰殉國之後,忍痛含悲再將幼子送進了幼校,以求繼續報效國家,更可敬的是她見到國家在戰爭中財政艱難,雖自家的生計也窘困無著,竟婉拒了中央政府十萬元法幣的撫卹金,捐獻給了空軍教育基金。後來幾年因家用困難,只能將周志開的遺物典當換取生活所需,這也就是那批70年後白中琪在拍賣會拍得的物件,捨己愛國之志實在令人不忍。
這位偉大深明大義的母親曾獲得「空軍之母」的封號。先總統蔣公於政府遷台時,特派專機將她和家人接到台灣,這是感知周志開烈士的事蹟,定意要保全他家一門忠烈。
周志開烈士之妹周志敏,是在世唯一陪同母親參加了民國33年烈士葬禮的見證與口述歷史的人物。
而幼弟周志興則是在國府遷台後,生活在大陸,雖也受政治影響迫害,仍會去汪山腳下悼祭他的二哥,也是唯一對原有的墓園形貌丶環境位置瞭解並有記憶,且腦筋清楚聽講無礙口述歷史見證人。汪治惠稱他家及幼校友人對她搜尋工作「如有神助」!
﹝託付﹞
汪治惠兩次在南山墓址,頂著炎夏四十幾度的高溫,蚊蟲侵襲丶不支幾乎昏厥之下尋找地標。她在美的本職工作壓力極大,每年用完了全部休假,自費往來美國丶台灣丶中國,走訪各有關部門求助……她曾多次感到身心俱疲丶無以為繼,也不諱言自己哭過無數次,因為太疲憊丶有時太失望,但卻始終沒有想要逃離。
因為在她自己心靈中所感知的責任丶或者來自於父親溫和的鼓勵,都是一個肯定的力量趨動著她,她清楚認知自己是烈士們揀選託付的人。靠她及多位有志一同協作夥伴的努力,烈士們將不再埋沒在荒煙蔓草中,而是能在歷史中找到正確的位置!
經過了六年,汪治惠終於說服兩岸的相關部門同意開放重要的檔案資料,使墓序圖中174 位烈士的生平及罹難事蹟全部重見天日,並且也完成了大多數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首都專祠的批核手續,今年可望能補足全數入祀忠烈祠。她更立志要持續尋找其他烈士墳的史料,登上互聯網資料庫,使他們的後代及國人得以認識丶紀念丶並感恩這些曾用生命來守護的英雄們。
※來賓:汪治惠博士丶祖籍山東萊陽、生於臺灣、留美政治學博士,在美國從事政治諮詢工作,為事務所合夥人,也是美食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