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5陳瑋)近日疫情死亡率持續創新高超過3%、猝死案頻傳、跨區移動潮剛結束、移工染疫一度讓苗栗確診數超車熱區台北市,種種「疫情火勢」蔓延且猛烈跡象,該如何因應?
〈中年猝死案多、疫情死亡率持續創新高,專家:大量篩檢並擬妥篩陽通報機制〉
傳媒總監、內湖電視台攝影師、立委助理──許多中年人猝死,而前一刻還在接觸的同事與家人成了高風險群,藥局血氧機與氧氣瓶缺貨,種種現象即是指揮中心與疫調多次指出,隱形缺氧與Alpha變種病毒(即英國變種株)的特性。
「無症狀時期與發病後的病毒濃度不相上下!過去通常無症狀病毒含量不會太高,但是英國變種病毒的無症狀常出現CT值常25以下」,前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現任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說,這是英國株、與武漢和其演化株D614G老病毒,最值得留意之處。
大規模篩檢有效圍堵病毒!從醫院、學生夜唱染疫的學校、酒席餐廳、到科技大廠與百貨公司櫃員,陳秀熙說,圍堵隱性傳播鏈在國際普遍採納作法為大量篩檢,而高疫情快篩與低疫情時有不同作法;我們進一步詢問,如何看待居家快篩與陽性反應的通報機制?陳秀熙說,原本的快篩劑是列醫材風險等級第三級高風險性而須醫師執行,目前食藥署已核准的居家快篩是大眾可執行,「要在警戒措施、與恢復正常生活而來的群聚可能感染之間取捨時,就會依據不同場域選擇快篩工具,例如犧牲一些敏感度、來換取公司行號及時的大量篩檢」。
事實上,快篩在歐美多國與香港,都是藥局、地鐵站等多處有提供,民眾可回家自行操作,連精準度更高的PCR,都在韓國有俗稱「PCR得來速」,陳秀熙說,不只抗原快篩與PCR,也應該作抗體快篩,目的去偵測出社區潛藏多少隱性感染者,例如2020年時的彰化萬人抗體檢測,「這樣有助於讓公司或學校等組織行為時,免於『存有黑數』的恐懼與責難」,這是許多歐美國家都會做的「科學抗疫」。
那篩陽的配套措施呢?陳秀熙建議,「以『組織』、而非『家戶』為基本單位來規畫」,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所共同做的計畫,從篩檢、確診、到指揮中心安排的集中檢疫所等,規畫出不同場域的準則與所需物資,至於沒外出工作的家屬,也一併考慮進去。
致死率屢創新高的肇因呢?陳秀熙說,「要與全球比,是比錯流行波」,因我國尚屬第一波傳播,通常長輩與慢性病者易病逝,全球第一波時甚至致死率10%,但如今很多國家進入第三波,已有疫苗與抗病毒藥物充足供應,另外,是我們分母較小,「英國株的特性是無症狀感染者多,確診數可能還沒完全被篩檢出」。
曾任衛生署長的楊志良回覆我們說,政策上要肯定篩檢的圍堵病毒策略,而且要落實政策,不能只坐辦公室、必須要到第一線看看,他舉例說,「諾富特有派人去看嗎」?
〈台灣創舉!陳時中指出台灣是全球首個EUA標準採「免疫橋接」取待「第三期」。但到底有沒有保護力?〉
高端國產疫苗二期解盲成功,不過接種的重大目的「保護力」尚屬未知,等到六月底才可望明朗;不過,高端疫苗有不獲國際認證的風險。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黃玫甄10日即說,該成果暫和食藥署是否會通過緊急使用授權無關,因要審視免疫橋接結果,即高端疫苗的血清抗體效價不能低於AZ疫苗,預計本月底中研院才會檢驗分析出來;11日時陳時中坦言,台灣是全球第一個EUA標準採免疫橋接取代第三期;而高端疫苗雖宣告將爭取國際認證,但路透社5/26報導指出(註),美國食藥局可能再也不會提供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授權,換而言之,這支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合作的疫苗若欲申請美國藥證則必須第三期。
到底如何確認高端疫苗的保護力?
「陳培哲院士點出了重點,國產疫苗都是在體外合成的次單位蛋白疫苗,保護性絕對低於體內合成,如腺病毒載體(如AZ)、mRNA(如輝瑞BNT)的疫苗」,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回覆我們說,「三期除了『保護力』之外,另個意義是,測試公司的量產能力,否則怎知量產會不會出問題呢?」,他說,政府法規上當然可給緊急授權,但能否取信於國人最重要,而且,若疫苗走不出國門,不就憋死在台灣嗎?
「重組蛋白疫苗有加上佐劑(而莫德納和輝瑞BNT的不需佐劑),這是個重要秘方讓其功效強化,但這也可能是常被忽略的一關鍵功能」,陳秀熙說,大家都會想比較疫苗哪個好,但這是很難比較的;不過,陳秀熙提出創見「生物相等性」,在只願接種國際認證疫苗之外的民眾,徵召「確診者的接觸者」來參與,分一半打國產疫苗,一半打AZ疫苗,去觀察症狀、重症、住院、死亡等減少情況是否相當;陳秀熙預估,上述生物相等性試驗,AZ組、國產疫苗組各需收案大約6萬人,共需12萬人,且要搜集到大約600名個案,即可證實,陳秀熙也表明自願當這個相等性試驗的第一個受試者;陳秀熙說,這個方案既符合時下接種意願高的民情、又避免安慰劑組的倫理爭議。
陳建仁前副總統以其專業,為免疫橋接取代三期背書,不過,即使,5/26時WHO召開的專家視訊會議中對「免三期替代方案」指引進行討論,但尚未有共識,而免疫橋接法過去主要用於不同世代疫苗的開發(如因應變種株而研發新一代疫苗時可以對比上一代)、而非全新藥品開發。
倚靠感覺、追求如台灣抗SARS的「行政成績單漂亮」、仰仗意識形態,都不是抗疫的最佳解,因為討論的,不是政策,而是人命。
……
※圖片來源:FB「新北衛什麼」
※註:Reuters (2021)〈U.S. FDA may not review new COVID-19 vaccine EUA requests during pandemic〉,《Reuters》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us-fda-may-not-review-new-covid-19-vaccine-eua-requests-during-pandemic-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