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半染疫死亡逾500例、但接種後不明原因猝死全台竟已傳出逾80例!指揮中心指出「初步死因研判與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史相關、與接種無關」;該如何看?
A1:目前與國外數字、自然死亡率、都差不多,國際經驗中也沒這種現象,總而言之,疫苗與死因的關聯性連不起來。確實很令人困惑。
已知的疫苗有兩種清楚的副作用:一是急性過敏性休克,通常發生30分鐘內,在此期間沒事、回家再發生的機率就極低;第二是免疫反應引起副作用,例如歐洲會見到的血栓,這是因身體產生對血小板的抗體,這大部分是五六天後、而更常見是兩個禮拜後。
但這次很多是數小時,甚至隔一到三天,這跟上述都不同;到目前解剖相當多例,其中兩例,都是冠狀動脈阻塞,而且很嚴重,直接死因也如此。我們在臨床上常見心肌梗塞,都是在沒發病前一直不覺得自己太大問題,一發病才驚覺原來心臟早已出大問題;因此疫苗成猝死主因應該是不高、甚至可忽略的。
我認為疾管署應該、而也確實正在做的是,用自然死亡去推敲,並且,與外國來比,視其發生數目與我國相較。疫苗副作用在全世界已發生非常多次,先進國家有一套系統來評估副作用與疫苗的因果關連性,可是,實證醫學有其限制性,若是接種疫苗而隔天死亡,若對普羅大眾說不是疫苗引起,大家會質疑,而最強的證據是,一群人接種疫苗、另一群人是安慰劑,這種疾病在有接種者身上出現,於是我們才能說這是「副作用」,但這種研究太過費時費力。
〈Q2:輝瑞、莫德納副作用更大嗎〉
企業將贈政府達1000萬劑輝瑞BNT,250萬劑莫德納抵台;但與我們同樣接種腺病毒載體疫苗(AZ)為主、mRNA疫苗為輔的韓國,接種猝死案反而是輝瑞高數倍!mRNA疫苗(輝瑞、莫德納)常見副作用是甚麼?
A2:mRNA疫苗會引起很好的免疫反應,但通常伴隨是人的不適,例如高比例發燒、局部疼痛、腫脹很大、全身倦怠、頭痛,但都是短暫的、無須到住院程度,也有百萬分之四到五的急性休克。
不過,其安全性高、又保護力達94%~95%,mRNA疫苗稱得上前幾名。
至於其傳出有心肌炎的不良事件,會不會建議心血管疾患者不要接種,因為因果關連性與危險因子還沒絕對明確前,目前還沒甚麼建議。
〈Q3:或者高端更適合長輩嗎〉
高端疫苗蛋白質次單元的特性,適合65歲以上、多慢性與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接種嗎?
A3 :如果比較標的是接種完兩三天內的副作用,蛋白質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確實是中等溫和的。
〈Q4:高端比國際大廠安全〉
國際標規是三期試驗萬人、因此追蹤風險小到「萬分之一」,但如今高端擴大二期試驗近4000人、只追蹤到「千分之一」;這種以千分之一來與萬分之一比,專家仍稱「高端副作用比國際大廠低」,該如何看?
A4:高端所比的標的,是指別人的「百分之一」,但有些風險是萬分之一,就無法偵測到。
疫苗保護力──
〈Q5:免疫反應等同保護力嗎〉
高端總經理接受CNN專訪回覆「保護力」質疑時答「99.8%受試者誘發免疫反應」,這,能跟「保護力」畫等號嗎?
A5:當然不等同。免疫反應是最基本的,疫苗打進來而產生抗體,現在問題關鍵是「抗體多高才算有保護力」?如果知道、就不必免疫橋接、就直接測抗體就好。6/10解盲時「幾何平均效價」顯示其為662,這中等,不特別好不特別壞,未來要用這與AZ相比。
現在做免疫橋接結果是追求「和AZ差不多」,但這其中是有空間的,AZ是70%,那高端可能是65、55、或75、80;不過,WHO的標準是保護力50%,所以,「和AZ差不多」,代表很可能50%以上。至於「血清陽轉率」、「中和抗體之幾何平均效價(GMT titer)」、「GMT倍率比值」,這些數值都關乎保護力。
〈Q6:免疫橋接能證明保護力嗎〉
「免疫橋接」過去使用於不同世代疫苗、而非全新疫苗,US FDA更頒布EUA guidance指出是同一廠牌、同一技術、同一生產流程、為要因應變種病毒的增強版,才可使用,陳時中部長6/11亦指出我國為「世界首例要以其取代三期」;這樣替代,有甚麼風險?
A6:怕沒辦法保證保護力。
但問題是,做第三期越來越難,第一是要找大流行區,第二是有組人接種安慰劑、去暴露在風險之下,有違倫理,第三是耗費時間。
台灣狀況,一來是疫苗不容易搶到手,二來說實在也想扶植國內疫苗廠;坦白說,免疫橋接法,目前堅決不接受的就是美國,歐盟與其他國家也都在思考應急應變法。
〈Q7:AZ能對抗變種嗎〉
食藥署公布EUA標準要看高端的免疫橋接結果指標,是與AZ相比「血清中和抗體值」中兩個數值都達標,一為「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二為「血清反應率」,但目前大流行已非武漢原型株,則AZ對抗Alpha變種株、Beta變種株、Delta變種株的保護力?
A7:免疫橋接法是看這兩支疫苗是不是保護力表現相似,食藥署的指標,是目前比較符合學理、而疫苗試驗也有一段時間都如此觀察的指標。
AZ對Alpha株效果不錯、對最早的Delta株也效果不錯,但對較新的Delta株已經脫離其掌控,有些文獻顯示其效果大打折扣,但目前Delta株太新、各家都還在研究。
至於雖然對Beta株效果不好、但現在這種株不是主流。
〈Q8:承上,這兩個數值都達標,就能說「保護力和AZ一樣好」嗎〉
A8:可以猜測,但需要時間來證實。
〈Q9:高端該如何因應威力更強變種株〉
WHO 6/18日才有專家示警傳播力更強的Dealta病毒正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病毒株!英國衛生單位6/14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英國所有感染Delta病毒死亡病例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已打過兩劑疫苗!我國也遭此病毒入侵;高端疫苗持續研發方向,是該朝「加強版第三針」或「廣效型」?
A9:兩種都是好方向。
印度株變主流,最標準做法是,我們要讓疫苗跟Delta株很像,可是這需要時間,所以打第三針看能否增加對Delta株保護力,這有沒有效?唯獨只有做試驗才能得知!而像RNA疫苗,就已經進度超前正在改得像Delta株。
廣效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病毒變來變去,做得到就得諾貝爾獎了。
〈Q10:國產疫苗取信國人〉
在陳培哲院士退出食藥署審查委員會、並憂慮「擋不住總統預告普打疫苗的壓力」,有人憂所謂「專家黑箱作業」、「實驗結果不真實」;歐美如何以昭大信?
A10:全世界最嚴謹就是美國,EUA時公開直播,台灣要不要學當然可以考慮!不過,在高端尚未記者會前,已將條件公告、委員會同意,這是白紙黑字,就算不開委員會,只要對一下數據,就知有沒有通過,委員對此已經沒太大影響力。
至於若有人擔憂實驗結果遭竄改,我國臨床試驗與國際接軌同步,很多次國際來審查也通過,應該不大可能。
※受訪來賓:黃立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醫師/台大公衛學院 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 研究所‧特聘教授)
【2021/6/22發佈,本集《觀點會客室》由台大風險中心與needs RADIO共同製播,文摘整理自2021/6/21首播的《觀點會客室》,由製播人陳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