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8發佈,文摘整理自2021/6/24首播的《特別報導》,由記者陳瑋撰寫)mRNA疫苗如莫德納、輝瑞對孕婦的安全性與保護力較好,但上一波「接種AZ後不明原因猝死潮」逾百人,指揮中心指出「解剖後,初步死因與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史相關,與疫苗接種無關」,讓人不禁要問,有慢性病與心血管疾病的孕婦,合適接種免疫反應比AZ更高的莫德納或輝瑞嗎?
「孕婦若染疫,重症的風險增加二至三倍,而且,若是高齡產婦─超過35歲,或像國外報告是超過40、肥胖、有心血管慢性病,更加危險」,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洪泰和醫師進一步分析,專科學會與國外經驗都指出,若經醫師評估過心血管慢性病在穩定控制中,建議去接種較好,而且,孕婦在懷孕期間,免疫系統會適當調節降低,來容許有一半非自體,來自先生的基因的胎兒,好好在體內生長,所以副作用會更少。
擴大來看,孕/產/哺乳的婦女接種前,應循哪些具體評量依據──例如懷胎幾月後?過敏?孕吐?妊娠糖尿或毒血?生產完多久?感冒發燒等──若都穩定,才合宜接種;洪泰和醫師逐一分析道:「進入十三周之後胎像穩定會是較好時機」,孕吐也同理是因大多數發生懷孕早期、十三到十六周後會明顯改善,但是,「若有妊娠糖尿、毒血、子癲前症、早產徵兆、胎兒發展遲緩,必須醫師評估身體到一定穩定程度接種,接種才會利大於弊,但若情況仍不穩定,首要考量應為母體與胎兒,疫苗接種應暫緩」,感冒發燒狀態也暫不適合接種;而六月時傳出接種AZ母親哺乳後女嬰死亡,日前透過解剖已排除疫苗致死,而是女嬰呼吸道感染而有肺炎,因此,洪泰和醫師說:「產後與哺乳階段基本上適合接種的,甚至可透過乳汁中有抗體,而提升寶寶的保護力」,「目前為止,國外接種案例,都沒出現不良結果」。
「美國有3.5萬名以上孕婦接種,截至目前為止,並沒增加胎兒先天畸形、流產、胎死腹中、早產或懷孕併發症發生的風險」,洪泰和醫師解釋說,雖新冠疫苗的試驗過程,不會對易受傷害族群如孕婦作雙盲試驗,只有動物試驗階段會對母鼠與其所懷胎,但mRNA疫苗,比起腺病毒疫苗(如AZ、嬌生),在國外有累積較多接種的安全性資料。
洪泰和說,不論有沒有懷孕,接種疫苗的普遍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搔癢、肌肉痠痛與頭痛、倦怠、輕燒,可以服用普拿疼,無須就醫,大概48小時可緩解;洪泰和強調,若遇下列情況則應盡快就醫,「持續高燒38度以上、嚴重頭痛或下腹痛、視力改變、四肢出現不明瘀青,並且特別是孕婦,若有陰道出血、子宮收縮、自覺寶寶胎動減少、或單單心中不安,就應該就醫」。
※受訪來賓:洪泰和醫師(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
※照片來源: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