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8發佈,文摘整理自2021/6/24首播的《焦點話題》,由製播人陳瑋撰寫)南臺灣疫情警戒!擊潰印度防疫又壞了歐美解封的Delta株入侵台灣屏東,我們如何攻防?對抗不斷變強的Covid-19,哪種疫苗有潛力?想辦法增強免疫就不會染疫?確診數趨緩但為什麼確診死亡率居高不下達4%? 還有,接種AZ後不明原因猝死潮,免疫權威分析了四點原因,並建議長輩應優先選擇莫德納或輝瑞。
《Delta變種株入侵台灣!張南驥:盡快接種完兩劑疫苗》
英國衛生單位6/14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英國所有感染Delta病毒死亡病例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已打過兩劑疫苗! WHO六月中旬亦有專家示警傳播力更強的Dealta病毒正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株!免疫權威張南驥教授示警說,「台灣現在是第二波,一放鬆、絕對有三波」! 他舉英國為例,Delta (印度株)正流行,染疫九成都是Delta,原本計畫在本月21日解封,但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14日宣布,再延後4星期;張南驥說,對抗Delta,「不能捨不得經濟」,「一定要盡快讓國人接種兩劑疫苗才勉可對抗Delta株」!
《對抗變種株,哪種疫苗有潛力?》
張南驥指出,mRNA疫苗最有潛力,因為這種技術應變速度快很多;他解釋說,這種疫苗把病毒棘蛋白DNA模板放在試管做出mRNA;第一代用武漢株、第二代用英國株、第三代用印度或巴西株,而其本身就已被認證、做些修改後、能很快上市來普打第三針。
我們詢問蛋白質次單元的高端或Novavax,會不會有「後發優勢」? 張南驥認為可能性不大;他以高端為例指出,台灣有自產疫苗當然很好,但他正色強調,「國外常見,第二期中和抗體效價很高、但到第三期證實沒有保護效果」。 他接著說,台灣想用歐洲有人所主張免疫橋接取代三期試驗,但國際「普遍認為美國的標準是最嚴謹而有效的」,「世界各國有上百支疫苗正在掙扎前行,高端不作第三期臨床試驗證明對變種有保護力,要獲得國際認證的機會不大」;張南驥認為蛋白質次單元疫苗對抗變種要觀察,一來是這類疫苗本身製作成本高,二來要因應變種改變成不同蛋白質、重新作,速度很慢。
《想辦法增強免疫就不會染疫?張南驥:請照正常方式生活》
免疫增強就不會染疫?張南驥並不這麼認為,他說:「新冠病毒是侵入肺部,肺部是沒免疫系統與抗體的;而感染都在口腔、鼻腔等,在那裏免疫系統是沒有功用的」,此其一;只要進到肺,病毒感染單層肺泡使其腫脹、充血,「免疫越強反而更容易出血而死」,他舉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死者大都20到30歲青年,後來科學家才發現免疫風暴造成器官衰竭死亡。 他以自己的防疫方法為例,還沒打疫苗前,照正常方式生活,外出戴好口罩、減少出門,回家直接換衣服與洗澡、鞋子脫在外面等。「因為第三級警戒下,反而最常是家人彼此感染」。
《接種疫苗後如何降低副作用?》
他說,很難過時可以吃普拿疼、但其他藥不能亂吃,因為有不適反應很正常,是免疫系統起作用了。
《接種猝死潮!疫苗是該打不打?張南驥:這些原因使長輩打AZ風險高,應優先接種mRNA疫苗!》
截至6/24,往前推十日接種不明原因猝死案逾170例,接近過去一年半確診死亡人數605人的三成! 張南驥指出,AZ疫苗的最大問題,就是當病毒DNA透過腺病毒載體「登堂又入室」進到人體的細胞核中,會起的反應我們不完全知道,此其一;長輩大多經歷很多感冒、產生很多無效抗體,AZ與其的交叉反應可能產生非常複雜的副作用,此其二;「人種不同,AZ試驗階段以歐洲和美洲為主體,用到黃種人、又是台灣人的基因,要看我們的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反應,很可能是台灣人獨有的」,但他強調這需要未來嚴格的實驗才證實,此其三; 歐洲多國早期大規模接種時是從年輕到長者都有,許多文獻呈現是平均值,與我國目前疫苗不足、先讓高齡長輩接種,這不能相互比較,此其四。 訪談中他再三強調,腺病毒過去是做基因修補,用腺病毒做載體,將需要修補的基因帶到細胞核去置換。 現在疫苗用同樣方法,雖經過特別調整,希望將來不致會嵌進核內基因體造成癌症,但因「腺病毒載體DONA 進到細胞核中後,會存在多久、有甚麼反應,尚無詳盡研究結果,很難預測」。
張南驥說,莫德納與輝瑞應是比較安全,因為送入入體細胞內的並非病毒,此其一;又疫苗分子外圍是脂肪層、不具抗原性、即副作用少,此其二;mRNA不會進到人體細胞的細胞核、只會在細胞質中轉譯為蛋白質,加上mRNA本來就容易壞掉、很快就會消失,此其三; 張南驥提高音量指出,「我建議政府多多進口莫德納、輝瑞,好讓長輩、孕婦、年紀較輕的女性 (因血栓風險比其他齡稍高)、12歲~18歲青少年,接種安全性更高的疫苗,這是美國疫苗接種給我們的看見的結果」。
《但mRNA疫苗也有不良反應青年心肌炎?張南驥「接種部位」是關鍵》
張南驥指出,應該去做研究,年輕人接種部位不同、會不會就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從左臂改為打右臂甚至小腿,因為離心臟遠」。
張南驥解釋說, 因這疫苗理 應可以進到各種細胞,不像腺病毒是需要細胞有接受器、才能進入。 年輕人活動力比其他齡層都強,就會擴散各種細胞、易產生激素風暴引起發炎,但目前看來好像大多可以治療。
《確診數趨緩但確診死亡率居高不下達4%,單株抗體、瑞德西韋、伊維菌素,有用?》
我國的死亡率應如何降低?疾管署6/12時公告專案進口單株抗體供高齡輕症患者用,有效? 伊維菌素、瑞德西韋、輝瑞新冠口服藥、奎寧,有用? 對此,張南驥直言,臺灣死亡率高,是因醫療量能沒有準備好,很多人逝世於家中或檢疫所,又PCR量能差,過去世界已肆虐一年半、透露著「沒準備好就是死亡率會高」,臺灣卻沒因此借鏡。 關於台灣目前使用單株抗體療法,他說,全世界好像只有禮來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GSK) 和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稍微成熟,「但試驗仍不夠完整、也未獲藥證的完整授權」,此其一;其對重症完全沒效、對中輕症可能有幫助,但也都只是急救用,效力不明確,此其二。 張南驥說,輝瑞口服藥等過了第三期才能定論,另外奎寧、瑞德西韋,被證明沒用,印度使用對抗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 Ivermectin)」那是既有的藥、治療頭皮疥瘡用,傳出靠此控制住疫情,但台灣這類藥庫存很少,指揮中心也沒同意使用。
他總結,藥的部分要較保守以待,因為有毒性與副作用、但又無法被確實證實其效用。 張南驥語重心長的說,「既然疫情嚴峻,良藥難尋,真正使國家脫離危險的唯一方式是大規模接種疫苗」,「不只要有逾三千多萬劑的量、更要讓民眾有『疫苗的選擇權』啊」!
沒有光靠防守就能打贏的戰爭,疫苗仍是「終極武器」,人命關天、疫苗需求孔急,政府真做到「以蒼生為念」了沒?
※專家簡介:
張南驥教授 信望愛臍帶血基金會-執行長/ 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馬偕醫學院醫學系-退休教授
※照片來源:「卓越行道會」官網https://reurl.cc/2rYb9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