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伴走天涯》主持人 王伊妮)
由廈門出港行經南海,穿過中南半島一路風平浪靜,氣溫愈來愈熱,幾天前上甲板要穿羽絨衣,現在每天只能著短褲涼鞋吹點海風,船內也開始開冷氣,可知我們逐漸進入赤道帶,也就是靠近新加坡了。
台灣人自認為十分瞭解新加坡,因為三十年前同屬亞洲四小龍之一。兩地經濟在同一階段起飛。但是當我們進到市區之後,會同意今天新加坡的市容已把台灣甩在後面。
新加坡所稱的華人,是一個種族的名詞,占新加坡四分之三的人口,其中最主要成員是峇峇娘惹 (baba nyonya),其餘則是新客。前者為早年來到馬來亞的華人男性和當地土著婦女結婚後生下的後代,這些移民可以追溯到明朝鄭和下西洋,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生下後代的男性叫Baba女性稱Nyonya,而新客則是在近世紀由中國或台灣移民來的華人。
峇峇娘惹有人稱他們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他們的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麻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峇峇娘惹雖然遠離中國本土,但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國化”。他們也把馬來人的語言、服飾和飲食習慣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們講的是一種綜合中國福建方言與馬來語的混合式語言。最近入籍的眾多新客與推行50年的華文教育,使這些混血華人有了較好的華文程度。
早期的峇峇,由於敢於冒險,勤勉刻苦又善於理財,多半成為當地的富賈。18-19世紀,大多數的峇峇都進行豆蔻、檳榔和鴉片貿易,種植胡椒,投資開礦或房產,緊接著便開始涉足金融,在宗教、經濟、政治等重要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歷來娘惹們的服飾重高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娘惹娘家和丈夫的經濟條件。也就是最近風靡電影"瘋狂亞洲富豪"中的原型。
峇峇是南洋華族移民先驅,他們不同於20世紀後移民高潮中遷來的華人,大多接受了英文教育,而娘惹們生活中所融合的多民族文化色彩。上世紀峇峇接受英國教育,從事洋務,著西式服裝;而娘惹們留在家中作中國式的女紅與紙牌鬥戲,女孩們自繡傳統婚服,注重生育能力。娘惹們嚴格地承襲華人的祭祖與儀禮形式,並且多數受限於傳統家族的女性角色,留守家中。
新加坡的歷史少不了李光耀家族,他的是典型的峇峇,惟夫人柯玉芝非傳統的娘惹,而是受過西方高等教育的女強人。他們是新加坡的創始者及規劃師。
新加坡在馬來西亞脫英獨立的時刻被大馬驅逐出來,建國初期她似乎是個倉皇無助的孤兒。李光耀號召全國人民在危機中要團結一致,更促請精英們入閣,組織了世界一等一廉能的政府。
除了高效的精英政權,新加坡人經過智慧與努力,把沒有天然資源的城市小國華麗變身為物流及信息大國,有傲視亞洲的GDP。相信最主要的變化在他們的心中:今天新加坡人不再像他們的祖輩,(如陳家庚等),畢生將南洋致富所得都匯回家郷中國,只盻衣錦還鄉丶落葉歸根。峇峇娘惹的家郷不在閩粵,他們不再是中國人,他們是安身立命於麻六甲海峽之岸的新加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