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在擁抱中經歷真實的愛】 《愛你不孤單》2025-04-10(四)首播
你相信在宇宙中天、人有連線的頻道嗎?你相信日、月、星辰、宇宙太空,風 、水、空氣、山川河流,動物、植物、 礦物,微生物,甚至文字、 意念都可能成為造物者跟我們溝通的工具嗎?
有經歷的人都會說:「我相信」。
因為生命中有很多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失落,卻在關鍵時刻,讓我們看見自己曾用心的建構中,有根基上的缺失。

閱讀全文:【從責難到讚賞的失敗】 《愛你不孤單》2025-04-03(四)首播
根據2023年內政部統計,台灣不到10分鐘就一對夫妻離婚。全世界離婚率統計的排名,台灣位居第21名。在婚姻的失敗裡,一般都是被責難的居多,畢竟上至父母,下至子女,姻親及好友皆受波及是不爭的事實。
在Amy Edmondson( 艾美. 艾德蒙森)所著『正確犯錯』一書中 提到從受責難到被讚賞的不同程度的排序
1、破壞行為。
2、粗心大意。
3、能力不足。
4、諸多挑戰。
5、不確定性。
6、嘗試實驗。
但在仔細思考失敗成因的元素後,被認為應該受到責難的比例根據統計約1%~2%。

閱讀全文:【勇於追夢的女孩】《愛你不孤單》2025-03-27(四)首播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好像是月媛翩然而至人間的寫照。雖然人生之中有些選擇在自己手中,但也有些命運在稚嫩的童年就被別人決定。
月媛三歲就被送養,在阿里山的深山裡,喝的是溪邊的水,點的是煤油燈,沒有城市生活的便捷,但卻是爬樹採野果,雪地賞月光; 在藍天白雲、綠草如茵、潺潺山澗中,她就是森林中的小仙女編織著愛歌唱愛跳舞的夢。

閱讀全文:【白玉光專訪二「無心插柳柳成蔭」】《愛你不孤單》2025-03-20(四)首播
只是單純地聽了父親的話,進入了政治系。又聽從李健老師的建議,轉入了音樂系。一首「滿江紅」從聲樂的領域被任命到作曲、戲劇、 舞蹈、 國劇、合唱指揮。
當同儕紛紛退休的年齡,白玉光卻在民國103年~108年只花了五年的時間,就拿到台藝大表演藝術的博士。從金門啟航到台灣獲獎連連,之後又渡海到對岸,到大西北山之顛采風。白玉光博士說:「是一雙無形的手在引導我人生的方向」。

閱讀全文:【80歲活出18歲的情懷-白玉光專訪】《愛你不孤單》2025-03-13(四)首播
白玉光博士不管面對自己的事業或愛情,都充滿了熱情和專注。如果只是聽到他與太太對話,你會覺得是大哥哥在照顧一位小妹妹,但是眼前呈現的畫面,卻是高大的男人被一位身體佝偻又杵著拐杖的女人攙扶著走路。而女人的眼睛閃爍全是幸福的光彩。
用一甲子的歲月見證了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愛情。

閱讀全文:【揭露懼怕失敗的真相 】《愛你不孤單》2025-03-06(四)首播
「 經過明智判斷的正確犯錯,才能創造有價值的經驗學習。」
2019年OCED(經濟合作 暨發展組織)公佈「害怕失敗指數」評量的結果台灣學生是全球之冠。教育界開始反思,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會教出一群害怕失敗與挫折的學生呢?
2010年10月13日是芬蘭首創的「國際失敗日」。芬蘭社會為何慶祝失敗?其實芬蘭社會與華人社會對失敗的回應雷同。當人類社會行為在錯誤中察覺人性的本質之後,發現錯誤不是被隱藏或感覺羞恥的事,而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們應對之道是對事實從查覺到感知意識到建構系統並維護。它成為生存發展的組織規則,形成一種更高的意識形態。而不是在挫敗中因厭惡到恐懼以至於產生混淆。

閱讀全文:【與錯誤共存過真實的人生】《愛你不孤單》2025-02-27(四)首播
失敗是形容一種負面的結果。但是邱吉爾卻說「成功就是從失敗中跌跌撞撞地走過來,卻仍不失熱誠。」
Amy C. Edmondson
是哈佛商學院領導力教授,她撰述「 正確犯錯」一書,解開成長心態的關鍵是心理的安全感。如何分辨基本型、複雜型、智慧型三種不同的失敗類型,當認知其成因,就會有應對之道。

閱讀全文:【重「新」出發,從「心」啟航 】《愛你不孤單》2025-02-20(四)首播
人生有兩種的失去,催逼我們的心境必須「死而復生」。
一、「失去重要的親人」
目睹ICU的病床上,曾經那麼熟悉的人,如今卻如此的陌生,冷漠,逃避不是無情,是份無法自處的深情真愛。
摸者溫熱的身體,逐漸的變成冰涼。一秒鐘前是生者,一秒鐘後是死人。
未曾有過如此無助、無力又無能的當下。護士用職業性的語調,宣告死亡的日期。彷彿人生就是一個舞台,所有的愛、恨、情、仇在落幕之後灰飛煙滅。這份失落必需整頓情緒重新出發。
二、「失去自己的健康」
無論是罹癌或是中風,失去健康所造成的不便,真是超乎想像。除了飲食、運動之外,情緒的波動有著很大的關係。

閱讀全文:【 音樂就是神自己的同在 】《愛你不孤單》2025-01-23( 四)首播
全世界有數以百計來維也納藝術學院應考的學生們,在嚴峻的考試過程裡,譚哲貽是唯一錄取的學生。她沒有雀屏中選欣喜若狂的興奮,她唯一想到的是..我終於可以好好吃一餐了。
這是怎麼了呢?
原來她出自一個父親母親皆懂音樂的家庭。從四歲起,媽媽的生活重心都在她學習鋼琴的事上。每天要練6~ 8 個小時的鋼琴,練錯一個音,就用毛線棒打手指的關節,沒有練滿6~8 小時,不能吃飯、不准睡覺。

閱讀全文:【兩岸婚戀故事(二) 新的親密 】《愛你不孤單》2025-01-16( 四)首播
未曾謀面的電話裡,卻有說不出的熟悉,
即使在沉默裡.....,彼此也不覺得尷尬。
故事始於2017年3月,
有兩個同種族、異文化交往的男孩與女孩,
為了許多價值觀的“不合”爭爭吵吵,那知越吵越“合”
「沒有衝突的親密關係是不健康的」
突然蹦出來的提醒,為這段瀕死的感情注入強心劑。

閱讀全文:【 兩岸婚戀故事(一)起初的愛】《愛你不孤單》2025-01-09(四)首播
“乾枯的盆栽,有人灌溉就能再次看見生機綠意盎然,我願意做那個澆灌的人”
在貧瘠中灌溉愛的能量,讓缺乏的心看得見希望,
故事主人翁深受母親的影響,心中埋下“樂於給予”的種子。
愛,超越宗教的框架,
具有無形的能力,得到與付出之間,
是能感受到情感的起落。

閱讀全文:【回家真好】《愛你不孤單》2024-12-26(四)首播
文哲,罹癌四期的病患,因為服用化療藥物之故,導致牙鄂骨都壞死了,連講話都發出一種變了調的聲音。
很難與曾是一位彬彬有禮、帥氣、熱請的陽光男聯想在一起,尤其他曾擁有迷人的歌喉,總是拿著吉他在人群中帶動大家歡唱。
文哲坦誠地說:在外我有極佳的形象,內裡的我卻充滿不為人知的隱晦且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當癌末四期的訊息從天而降,醫生說最多活三年。
此時一句聖經的話臨到我:「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我瞬時明白了這個痛苦是天父的禮物。

閱讀全文:【 照顧者的心態 】《愛你不孤單》2024-12-19(四)首播
同樣身為一位照顧者,照顧嬰兒與照顧長者,在心態上卻迥然不同,嬰兒一天一天的長大,猶如日出東方的朝陽。長輩一日一日的衰亡,彷彿日落西山的垂幕。
一般家族成員都選擇以「愛之名」將失智的長輩,在自主意識無能無力的情況下,交付醫療體系,接受醫療救人的SOP 流程。
但四海卻用感同身受的思維,決定要擔起親力親為的照顧者。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核心信念的執著,背後的支持者- 她的先生,卻也是關鍵的力量。

閱讀全文:【 量身打造編輯的愛 】《愛你不孤單》2024-12-12(四)首播
一位身處貧困家境的男孩劉國興,自幼遊盪於山巔水澗,浸潤於大自然的薰陶,化為對宇宙萬物之美的深情、熟稔與敬畏,孕育出男孩堅毅的生命力。
一位出自家規甚嚴的女孩翁靜育,北一女儀隊的總隊長,台灣大學一等學府的光環,在學業與感情一路順遂中,不自覺造就出持才傲物的優越感。
成長環境相差懸殊,順利與坎坷的對比,卻在漢聲雜誌社相遇時,文編女孩與美編男孩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在驟然來襲的挫折時,女孩融化在男孩溫柔的陪伴中,交集在愛情的感動裡,男孩亦在女孩的信任與倚靠裡茁壯成長。
這不是門當戶對的結合,卻是神量身打造與巧思編輯所牽成的愛!
歡迎您一起來收聽《愛你不孤單》StarsRADIO星蹤之愛廣播網

閱讀全文:【 國風墨韻興志長存】《愛你不孤單》2024-12-05(四)首播
「國」 風韻墨,「興」 志長存。
劉國興,一位畢生致力現代水墨創作,盡心盡力發現光的元素且融於作品中的臺灣當代畫家,他離開這個世界了。
陸潔民,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資深顧問,IC之音廣播電台藝術ABC節目主持人,對國興的畫有這五方面評價:
1、鮮明獨特的風格。
2、來自生活的沉思。
3、難以取代的技術。
4、超越現實的內容界定。
5、雋永經典的美感。

閱讀全文:【 人生不需要後悔藥 】《愛你不孤單》2024-11-21(四)首播
一個常想要回到過去的人,如今領悟人生不需要後悔藥。因為經歷的過程發現二點:
1、 失敗的真相。
其實不是失敗,是跨越中的進行式,
正在「跨」尚未「越」。在不斷接踵而來的跨越中,都成了生命的養份。
2、 責任的歸屬。
當身體因工作而損毀時,不是壓榨你的人向妳道歉,為什麼呢?
因為,連自己都沒有學會如何保護好自己,所以,最該跟自己道歉的人是你自己。有句耳熟能詳的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當作者再活20年是否會說,人生有時不是需要執著,是要知道轉身的智慧呢?
閱讀全文:【給愛一支麥克風】《愛你不孤單》2024-11-14(四)首播
有人懼怕孤單,想在群聚中取暖;有人享受孤單,拒絕無效的社交。因為在孤單後,發現孤單是一種另類情感的享受,當愛的寂寞觸動心的憂傷,寂寞中的孤單卻孕育出憂傷解套的智慧,體悟到原來快樂與痛苦都是一種情感的經驗,都是出自神的祝福。
無論親情、愛情的領域,當為愛走出的舒適圈,當悲傷轉換一種幽默,這種在痛苦的環境中爆發出歡樂的能力,是出自Brenda的父親營造一個奇特的家文化,讓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傳承了這種黑色幽默。

閱讀全文:【我的心彷彿走過千山萬水 】《愛你不孤單》2024-11-07(四)首播
首位將壓力概念引入心理學領域的漢斯.謝耶,被稱為「壓力之父」。他描述「 任何施加於身體之要求,所引起的不明反應」 謂之壓力。
當家中的長輩突然昏迷不醒,在九個月之久跌宕起伏的醫療過程中,壓力迎面而來是不可言喻的,壓力的來源除了體力的透支,金錢的週轉,環境的轉變,情緒的衝擊,最可怕是陷入週圍一堆人善意的建議,
正如漢斯.謝耶的描述,這些施加身體的要求,使Sarah心情沉重的彷彿度過千山萬水般疲累。
親身體會個中滋味的Sarah說「最好的陪伴是在對方的需要上,給出自己所有的,而不是給建議.......」這是她深切的體會
並且提供了很實際的資訊,例如:
輔具如何的租借?
醫院能提供的幫助?
創世基金會申請的條件?
歡迎您一起來收聽《愛你不孤單》。

閱讀全文:【告訴你一個真相】《愛你不孤單》2024-10-24(四)首播
大數據的時代來到,數據的統計呈現出事實的真相,引發出人們合理的懷疑。
全世界八十億的人口中, 屬於真正健康人數的比例佔5%,在生病狀態之下的人數佔20%,
而所謂將病未病的亞健康族群佔75%。
所謂貧病交集,身體罹患疾病與生活貧窮是一種惡性循環。
綜觀現代醫學科技結合下,醫術的進步醫療儀器的先進,應該解決許多疾病的問題。但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是因應患者之需,醫院的擴建,醫師的加班,導致醫護人手的不足,人滿為患的醫院場景猶如大賣場一般,甚至像傳統市場。
『 時世異耶? 人將失之耶?』 如果我們以「黃帝內經」這句話來省思, 現代醫療思維的方向以及人們對疾病認知的問題,是因為時代世風環境不同呢?還是人們違背了天道養生的緣故呢?

閱讀全文:【同病不同情】《愛你不孤單》2024-10-17(四)首播
在常見的慢性疾病中,不同的疾病相同的症狀,負面的情緒是佔100%的比例,其次疲勞狀況佔百分68.2% ,
疼痛狀況佔63.6%,失能狀況佔54.5% ,產生呼吸急促現象佔27.3%。也有相同的疾病卻迥然不同情況的實例。
甲、乙他們都得了嚴重的關節炎,讓他們都疼痛的無法睡覺,55 歲的甲先生,因病提前退了休,在家總是無聊的坐著發呆度日,也因為雙腿疼痛無力,動起來呼吸短促,以至於他逃避所有的體能活動,漸漸情緒也變得很急躁,關心他的家人與親友,越來越不喜歡他,最後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66 歲的乙女士,同樣也被嚴重的關節炎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她每天都勉強自己練習走路,或到公園或到圖書館,當疼痛難忍的時候,她就練習醫院教導的放鬆技巧與轉移注意力。她還一週到醫院當幾小時的義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