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幡然醒悟又一春Repent & Return】《愛你不孤單》2021-12-08(四)首播
爸爸說「婚姻中兩個人要在平等的立足點上才有幸福可言」,當不想要的決定在終於要面對時,幡然醒悟,事實證明父親說得都對 。
若時光倒轉,現在的你
會對過去的你,說些什麼諫言呢?
我會對20歲的我說:
「要聽媽媽說的話」。
我會對30歲的我説:
「爸爸的眼光是正確的,沒有父親祝褔的婚,不要急著結。」
我會對40歲的我說
「外遇不是個偶然。」
我會對50歲的我說
「窮山惡水也是風景
襯托出內心的美麗。」
閱讀全文:【為時不晚】《愛你不孤單》2021-12-01(三)首播
Too late?
but not too late。
有三種狀況:
1、知道得太多。
2、過去的失敗投射全新的情境 。
3、決定停止信任與盼望。
使我們步入憤世嫉俗的掙扎,當發現內在危機,其呈現出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
這些狀態不是我們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悄然無聲的來到,幾乎是每個人都會遭遇的經驗。
行為的軌跡都是有跡可尋的,敏銳的察覺讓我們知道防範於未然,永遠為時不晚且逆轉勝,不再有為時已晚的遺憾。

閱讀全文:【性福階梯】《愛你不孤單》2021-10-20(三)首播
從含情脈脈的凝視
到儍笑伸出了雙手
當我說 I love you
是祝褔中呈獻於你
十八層愛情的階梯
性愛是合一的交集
神聖與莊嚴的殿堂
請用心珍視與保護
這孕育生命的地方
我要留給我的最愛

閱讀全文:【婚姻的迷思】《愛你不孤單》2021-10-13(三)首播
現代婚姻的觀念
是兩個人的事,
傳統的婚姻觀念
是兩個家族的事
原來早在民國17年,「民法親屬篇」草案公佈 ,
婚姻由男女雙方「自由作主」的方式,
取代父母「代訂婚約」之習俗。
而現代社會進入多元化,
使婚姻涉及的問題益形複雜。
進入婚姻潛意識的需求又因人而異,
如何破解婚姻之道的迷思?
清楚的認知是關鍵所在。
讓我們一同在節目提出的問題中,
回答自己,
也分享他人。

 
這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
根據內政部在2021年5月4日統計的離婚率,台灣的離婚率居亞洲之冠。
2020每月平均有4,306.67 對夫妻離婚,
2021每月平均有8,682.63 對夫妻離婚,
數據的比對,我們看出是倍數的成長。
夫妻離婚年齡的比例,
單親孩子年齡的比例,
未婚生子數據的攀升,
單爸與單媽,
願意求助的比例,
傳統家庭結構的崩解,
進入多元化的變遷。

閱讀全文:【 特殊境遇的幫助】《愛你不孤單》2021-09-29(三)首播
單親家庭家庭的困境有
經濟方面、職場方面、
居住問題、子女教養、
情緒壓力、不友善的社會。
這些看起來人人都有,
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是在面對世俗的眼光,
工作經濟的壓力,
子女溝通的隔閡,
堆疊起來,
卻能壓垮一個家庭。
心情不知向誰抒發?
困難不知向何求助?
在這集《愛你不孤單》節目中,提供求助之道,
七項社會補助,關懷專線號碼,歡迎聽眾朋友收聽,能給你實質的協助!

閱讀全文:【維持心靈健康的秘訣】《愛你不孤單》2021-09-15(三)首播
身、心、靈的全人健康講的是均衡的發展,平衡的對待 。
秘訣是什麼呢?
要如何維持呢?
1. 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
2. 培養正向思考模式 。
3. 解除一切外來壓力。
4、-------
還有許多祕訣
歡迎大家收聽。

閱讀全文:【理財的陷阱】《愛你不孤單》2021-08-25(三)首播
金錢是夫妻離異的重大因素,財務的窘困,常常也成為引發暴力的導火線。
今天暫時不談分析市場,趨勢?投資?選股?如何買基金?如何操作槓桿?今天只談陷阱。相較於成功,失敗的前車之鑑讓我們學習更多功課 ,理財的陷阱是源於「貪」。
提姆.凱勒博士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演講,貪婪,不易察覺,漸被腐蝕。魯益師說的更貼切:「驕傲不滿足於單純擁有,而且擁有的必須比另一個人更多。」
如何解套?觀今宜見古,無古不成今,歡迎大家收聽今天節目。

閱讀全文:【理財的品格】《愛你不孤單》2021-08-11(三)首播
知道我們是人生的過客,是寄居的。
承認上天是財物的擁有者。
身為管理者最重要是品格。
品格,通常是在艱困的環境中塑造出來。
當我觀照內心,
如何知行合一?
要100%的忠 心,
無論財務大小 ,
尤其在別人看不見的小事上。
甚至是別人的財務,
忠心造就了品格, 忠心使人蘊釀了知足。

閱讀全文:【在壓力中用愛教養】《愛你不孤單》2021-07-28(三)首播
世界名著《小王子》當中有一句名言:「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只是記得的人不多了」,我們可能已不記得自己身為孩子時的害怕、無助,但是當我們擔任親職角色時,孩子的某一些表現就觸動了我們過去的經驗,於是我們用焦慮來回應孩子,對孩子說出口的卻是責罵與羞辱,無意間傷害了孩子,也引發孩子的封閉或反抗,親子關係成為兩條平行線。
為人父母有許多生活壓力,也帶著許多成長的傷痛,先覺察自己的傷痛與壓力,理解自己,才能幫助孩子,進而幫孩子也理解自己。

閱讀全文:【與子偕行—從「錯」中學】《愛你不孤單》2021-05-12(三)首播
我們怎麼面對孩子犯錯?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Dr.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長思維和固定思維,在美國有中學參考Dweck的研究發現,將中學生的成績單不及格的呈現方式由FAIL(失敗)改為YET(尚未通過),意指接納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進度,指引孩子在面對失敗時,選擇以不同的態度來面對失敗,進而有勇氣面對失敗。
光是相信自己能進步,就可以帶來很大的力量。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思維,把每一次「犯錯」都視為自己和孩子在生活中的成長機會。

閱讀全文:【與子偕行—正向教養】《愛你不孤單》播出日期2021-05-05( 三)
體罰是愛之深責之切? 愛的教育真的是慣壞小孩嗎?
依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20年有一萬二千多名被通報的受虐兒,施暴原因的統計中,顯示有6500人次是父母缺乏親職知識和習慣體罰不當教養。顯見以教養為名的暴力行為,其實一直在造成兒童死傷。
當你打小孩,孩子還是會愛你,但是他會停止愛自己。許多體罰雖然沒有造成孩子明顯受傷,短期效果確實可讓孩子服從,但負面影響並不會立刻顯露出來。愛的教育不是停止管教,不打不罵還是有很多正向教養方法。
孩子的腦部發展是由下層的情緒腦至上層的理性腦,教養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啟動理性腦調控自己,使用暴力會讓孩子的情緒腦更加混亂。

閱讀全文:【家有青少年—以發展觀點看青春期】《愛你不孤單》 2021-04-28(三)首播
為何人類要有青春期?
青春期常被說是叛逆期,頂嘴、情緒驟變、常與同儕混在一起,把家長的話拋在腦後⋯⋯這讓許多家庭產生親子衝突,恨不得快轉度過這段時光。
但如果家長能換個眼光,看見青春期的行為其實都是在預備轉大人所需要的能力,也許就能多一點耐心和理解。

閱讀全文:【瞭解我的孩子—破繭而出】《愛你不孤單》 2021-04-21(三)首播
1998年美國醫師Vincent Felitti 等人所做的研究,發現了童年的創傷經驗和成人時期健康之間的高度關聯性。但生命中還有很多事物會對人有正面的影響,緩衝了童年逆境帶來的傷害───像是有沒有一個願意聽他講話、愛她、支持她且值得信賴的大人,或是有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或是朋友。這些都會影響到「創傷經驗」對一個人造成影響的程度。

閱讀全文:【瞭解我的孩子—回顧單親成長路】《愛你不孤單》2021-04-14( 三)首播
離婚是大人的事,與孩子無關?
1998年美國醫師文斯·費利帝(Vincent Felitti )等人發表的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研究,將童年經歷父母離異,與虐待、疏忽照顧,以及家庭失功能等狀況,視為相同程度的惡性壓力,相關的影響延續到成年。

 閱讀全文:【瞭解我的孩子一 獨一無二的你】《愛你不孤單》 2021-04-01(四)首播
瞭解孩子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我們不同是差異,不是優劣
無論是內向或 外向
謹慎或冒險
冷靜或憐憫
主導或服從
規律或創意
或天馬行空
或一絲不苟

閱讀全文:【學習饒恕一復原三部曲 】 《愛你不孤單》2020/03/18(四)首播
「從創傷到復原」 是開啟現代創傷研究的經典之作。
作者茱蒂絲.赫曼Judith Herman,哈佛大學醫學院退休榮譽教授,美國心理創傷研究先驅,曾獲國際創傷壓力研究協會終身成就獎(1996)、美國醫學婦女協會傑出女科學家獎(2000),也是美國心理學會的傑出會員(2003)。以上的資歷所要表達的,是一位女性窮畢生之力願意進入....
在經歷了殘酷的戰爭倖存者,性侵、 家暴、亂倫之後的創傷者,他們的心深處,為他們找出一條重建之路。創傷,摧毀了受害者的人性,導致人際的疏離;群體則可以恢復受創者的人性,重獲歸屬感。

 閱讀全文:【憂傷的深谷一做孩子情緒的教練 】《愛你不孤單》2020-03-11(四)首播
「憂傷的深谷」是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Elizabeth Kubler-Ross 在1969年提出「悲慟的五個階段」,其內容:
1、否認 (denial)
2、憤怒(anger)
3、討價還價 (bargaining)
4、抑鬱(depression)
5、接受(accep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