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LOGOOK600 1

Multithumb found errors on this page: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hphotos-xap1/v/t1.0-9/12063421_1063207957047482_4163586118219339545_n.jpg?oh=37d58b77aa7c293e4294840f0c3523be&oe=56C5A6BC'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hphotos-xap1/v/t1.0-9/12063421_1063207957047482_4163586118219339545_n.jpg?oh=37d58b77aa7c293e4294840f0c3523be&oe=56C5A6BC'

(觀點新聞 陳瑋 2015/10/17)

「為什麼政府的表現,像害怕公民參與?而您曾擔任政務官,又近期為激烈的社會運動背書,面對牽涉到各門專業又多方利益需兼顧的公共決策現場,如何符合民意、又不喪失效率品質?」面對眼前這位曾被媒體封為「最紅政務委員」、為國家多部法案起草,且活躍於國際學研界、近日對社會運動不吝表達善意的學者,我很直接地提問。

他是台大講座教授葉俊榮,多元的歷練而來每個角色的立場,或相同、或相對,他如何看台灣的民主近況?alt

 

葉俊榮表示,許多人認為,近期公民社會昂揚,而在幾次社會運動的結果看來也「好像逼迫了政府改變政策」,很多人說這就是民粹。「但我認為這樣觀察不夠周延」,他長期觀察下來,「到目前為止,台灣社會還是滿健康的」。

台灣政府「黑箱」、「專制」嗎?葉俊榮表示,「政府的『運作機制』其實已完整,我認為問題出在『執行層面』」。

他指出,台灣的程序性、參與性、資訊性的法制,例如2005年實施《政府資訊公開法》、1999年實施《行政程序法》,「這些基礎條件,台灣可以說是80幾分都有了」,但問題出在,公務員決策的過程中投鼠忌器、擔心無法說服大家,覺得外界提供的資訊是種污辱、而非幫忙。

葉俊榮指出,「重點在於公務員要更直接面對議題,更直接感受到民眾的想法,所以,盡早讓民眾參與絕對是合適方向」;而公務員為了尋求認同,也因此會把政策內容掌握更清楚並善盡溝通;他說,未來應從各部會首長開始,清楚地讓所有的公務員知道要走這種方向。

但是,葉俊榮進一步表示,「確實有警訊,對民間與政府都有」!他說,應該在兩極端中---「政府的封閉決策」與「民意激烈表現」間-- 尋求中間點。

如何辦到?他相當具體地指出,對民間團體而言,應該更掌握公共政策的內涵,有更完整普遍的關懷,提出務實、階段性的可落實方案,並尋求更多與普羅大眾間的互動;他說,綜觀20年下來,民間團體確實不斷在進步!

常聽長輩掛在嘴邊「威權時代做事比現在要效率多了」,但難以否認的是,時代不同了,台灣社會越來越在乎公民參與,政府如何因應?葉俊榮說,現在很多事坐在政府辦公室中,不一定能掌握到,他覺得公民參與的作用是「資訊加值」與「政策加值」。他舉例,本來要推動一個政策,連我行政機關的資訊都可能不足,我需要外來的幫助,《行政程序法》中有這個規定,為什麼政策推出前要向大眾預告,就是請大家表示意見,而這些民間團體的意見,可是免費提供了政府很多資料與建議!「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我不太往『台灣很民粹』這樣想,我認為是應該往中間點走。」

最後,他對台灣的民主的決策模式表達樂觀。他說,台灣教育程度高,公民關心政策的程度也高,又經過民主淬鍊,越來越懂得分際,如此政府機關也學會可不是「侍奉自己的長官與立委就好了」!他表示,「民主絕不是選舉前夕的喧囂與動員而已」,而是常態地、選舉前後都一致地、普遍各領域的關懷,「我不這麼悲觀,台灣會有機會建立一個很有內涵的民主模式,這正在醞釀喔」!

※受訪者簡介:葉俊榮(台大講座教授/法律系資深教授。曾任台大法學院副院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研考會主委)

【此篇報導節錄自needs RADIO 9月17日首播的《觀點會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