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管教孩子被通報!?別怕!】《風箏不斷線》2023-01-10(二)首播
  在老一輩的教養觀念中,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當孩子犯錯踩到底線時,習慣透過體罰的方式予以管教,甚至在學校,教鞭也成了學生不敢違逆對師長教導的標誌。然而現在的孩子不管是在學校不守規矩、犯錯、學習成效不佳,老師皆不能採取體罰。相對在家中,父母的管教權也限制在不允體罰的法治範圍。
  當兒少保護越來越被重視,以及政府設依法範定通報責任與設置通報、救助管道,並積極宣傳,除了使社工、醫護、師長、鄰里長乃至居民、路人均可發揮起保護孩子避免遭到虐待及不當管教之外,就連孩子也聰明的知道撥打「113婦幼保護專線」來對付父母的管教。
  本集節目邀請台北文山大安家庭支持服務中心主任謝宗燁,他將與聽眾朋友分享,若自己在管教孩子之際被通報,警察及社工人員找上門時,該對會去應對呢?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兒置兒的暖窩】《風箏不斷線》2023-01-03(二)首播
家庭,原來是提供關愛、照顧、保護與陪伴、支持孩子成長的地方,然而對被安置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單得不到原生家庭的溫暖,更因為原生家庭正處於最困難與邊緣的時刻,以致於在離開原生家庭的同時,他們也失去了所謂的「歸屬」。
歸屬感是人類心理上最深的渴望與需求,人們總希望在一個團體中是能被接納、被關懷與支持的。當有了歸屬感,就深知自己是屬於其中的一份子,並與其有密不可分的情愫在裡面,同時也長出「貢獻」的動機與力量。
本集節目將與聽眾朋友聊聊,如何幫助離開家庭,被安置在機構中的孩子找到歸屬感,使他們感到不是苦撐在安置機構的時空生活,而是能獲得安慰、建造及支持的地方。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難置兒」的樣貌】《風箏不斷線》2022-12-27(二)首播
  搬家對有些人來說是充滿興奮與期待的事,但對有些人卻是充滿無奈與不願。不論是期待或無奈,搬家後新的環境需要時間適應與調和,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更需要父母協助孩子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當兒少因為失依、嚴重疏忽或不當教養、虐待,被迫離開原生家庭,遷入安置處所時,周遭皆是陌生的長輩或同儕,對經歷長期不當教養的兒少,很容易產生適應上的問題,若無法安頓,可能經歷多次轉換,亦或適應後突然可以返家,卻又發生不當教養導致再次安置,孩子的身心困擾與情緒行為問題將更加難以適應安置生活,成了保護系統中的「難置兒」。
當安置兒少入住到新「家」時,總希望這個窩能成為幫助兒少度過難關的歇腳處,然而對難置兒而言,每次轉換卻帶來被家人遺棄的創傷,以及被迫獨自適應陌生環境的痛苦與不安。本集節目將於聽眾朋友一起討論難置兒的樣貌、處遇與方向,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何處是兒家?】《風箏不斷線》2022-12-20(二)首播
每個安置機構的孩子,都是他們沒有選擇之下的選擇。
當孩子因為遭受疏忽、遺棄、虐待、性侵或是家庭失能而不得不離開應該是最安全、可以避風的原生家庭時,必然帶著許多的不解與無奈,走上有家卻歸不得的旅程。
親屬安置是在安置體制中,對兒少造成的心理衝擊是最小的。然而並不是每一個需要被安置的孩子都可以如此幸運,有適當的親屬願意開接納他們。也因此「趨近家庭樣貌」的寄養家庭、類家庭及團體家庭照顧模式取而代之,儘可能營造「家」的氛圍與功能,使失家兒少獲得妥善的照顧。
不管是任何一種短暫性替代照顧的安置模式,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受保護之餘,身心也能健康成長,本集節目將與聽眾朋友剖析各種型態的安置樣貌,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黑暗中復原的盼望】《風箏不斷線》2022-12-13(二)首播
新聞媒體每三天兩頭總會出現讓人心酸的兒童家暴或虐童新聞,根據統計顯示在台灣每小時就會出現一名受虐兒童,可見隱藏在燈斗底下不為人知的,是多少讓人心痛的兒虐案件正時時刻刻的在上演著。
  因為照顧者的疏忽,使孩子呈現體重過輕、營養不良,或沒有沒有按時施打預防針。或因照顧者失控的暴怒行為,也讓許多孩子成了家暴者手中情緒出口的犠牲品。這些往往都顯示出這孩子所處的環境可能是高風險家庭。
  本集節目將於聽眾朋友探討分享如何建造社會安全網絡,降底受虐兒的事件發生,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轉大人的公民權】《風箏不斷線》2022-12-06(二)首播
2022年底臺灣的一場下修公民權年齡門檻的公投議題,賦予18歲以上的公民可以參與地方大選、修憲公投等,同時擁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被選舉權。此公投議題在檯面上看似獲得多數人的支持,但公投的結果卻是贊成的僅略過半,與選前檯面的風向落差甚鉅,也引起正反兩論提出不同的看法與見解。
是以青少年發展的客觀歷程來看,面對多數處在高中畢業前後,準備踏入大學高等教育生涯的青少年來說,除了仍在智識養成的階段,也正值血氣方剛,情緒易受他人左右、情感也正處於萌長邁向成熟的過渡時期,在面對擁有「被選舉權」時,他們的看法與身心穩定及平衡狀態,是否真的預備好投身複雜的政治環境?可以忠於理念與政見,不被操作與利用,而能作出福國利民的作為?對此階段的青少年以及選民而言,委其擔此重任究竟是福是禍,或許更值得深思。
當我們竭力落實國際兒童公約,談到兒童應有的表意權,我們是否有落實將公民與法治的概念與權利,讓兒少從小就開始被塑養明白身為一位公民的尊貴及應有的眼光及態度?以致準備好履行公民的責任與義務,甚至賦予積極投身參與政治的角色,本集節目將與聽眾朋友探討「十八歲轉大人的公民權」,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透過斜槓放大專業領域】《風箏不斷線》2022-11-22(二)首播
近年來,我們很常聽到「斜槓」這個詞,而「斜槓」也成了時下許多青年,拋開原所學的專業,選擇不同領域的職涯,或是為了興趣,或是為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或是為了獲取工作之外更多有形無形的價值,甚或是為了創造良機,以提早達到財務自由,有的著重生活型態與品質、有些著重於自我挑戰、有些著重對人群與社會的影響力…。
特別在現今多變的環境下,許多新的議題或是長久的老問題可以有新的解方。斜槓似乎提供了另一類解決問題的途徑。
本集節目邀請到亞洲創意對話中心執行長林慧容來與我們分享,在她不同階段的職涯中,如何藉著專業,從司法少年的輔導工作延展到成為企業組織文化的輔導者,其中如何經歷上帝的引導,初衷的復燃及呼召的回應。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運動心理學】《風箏不斷線》2022-11-15(二)首播
人類生活的每個層面都與心理狀態有關係,從人格、發展、認知、健康、教育到社會、管理、傳播、藝術甚至本集要談的運動。
人活著就要動,人們從事運動的動機很多,從事運動的當下也有許多心理歷程,無論你是為了娛樂、健康、體驗、自我挑戰、競技或其他各種原因、單次或長期持續,運動的過程其實不只是運動,也包括心理的驅動與運動帶來心理的歷程與回饋。
本集節目邀請到運動心理諮詢教練陳奕文來跟我們聊聊「運動心理學」。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全職奶爸好上手】《風箏不斷線》2022-11-08(五)首播
請育嬰假,一般想到請假的通常都是媽媽。傳統社會觀念下,會認為全職照顧嬰幼兒的應該是母親,倘若是由爸爸來照顧,媽媽去上班,又會是如何呢?
有一對年輕夫婦,在國內新冠疫情最緊繃的時侯,孩子出生了,再經過討論之後,媽媽決定繼續工作,而由爸爸擔任全職的照顧工作。對於一個原本就好動,喜歡跑馬拉松、打棒球的父親而言,會是什麼樣的經驗?面對周遭的議論與照顧的壓力,是否能調適得過來?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又有觀察到有什麼特別不同之處?
本集節目邀請到運動心理諮詢教練陳奕文來跟我們聊聊,他的全職奶爸之路。

閱讀全文:【從少年輔導到運動輔導】《風箏不斷線》2022-11-01首播
  陳奕文主攻心理諮商,在畢業後踏入青少年輔導領域裡,用專業陪伴青少年,用專業輔導青少年。然而熱愛運動的他,在一個契機與思索下,踏入更專一的心理學領域中——運動心理學。
  曾經參加過幾場國際馬拉松賽,藉著自己的經歷與體驗,去了解身為一名運動員在不同心理狀態下,如何影響著外在生理的表現,以此不單藉著運動心理諮詢使運動員能維持正常狀態與表現,更擴及在每個不同領域及不同年齡層的人之中,藉著運動心理諮詢提升團隊精神與個人表現。
  本集節目邀請到運動心理諮詢教練陳奕文來跟我們聊聊,他從少年輔導到運動輔導的故事。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安置在園中的亞當】《風箏不斷線》2022-10-11(二)首播
  《聖經》裡記載著:「耶和華上帝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伊甸園,一個滿了上帝同在,使人領受生命和人生目的,並得享安息及保護的園子。
  屏東沐恩之家不僅僅只有成人福音戒毒事工,他們也有一個如同上帝安置亞當一樣的園子,是一個收容有著偏差行為且家庭失功能的少年安置機構。他們在園子中幫助這一群走錯路的偏差少年走上正軌,他們稱之為「亞當學園」。
  這群少年雖然在進入亞當學園之前,因著個人、家庭或社會的因素,導致他們用錯誤的態度及方式面對人生與生命。但沐恩之家—亞當學園卻以基督耶穌的愛,藉著福音輔導與陪伴這群失翼的少年重新調整自己,並找到重新飛翔的方向與目標。本集節目邀請到屏東沐恩之家的執行長-李國揚牧師來分享沐恩之家—亞當學園的點滴故事。

閱讀全文:【為接受主愛被揀選的人—認識沐恩之家】《風箏不斷線》2022-10-04(二)首播
數百年來,多少抱著犠牲奉獻熱忱的國外宣教士,他們到來台灣這個不毛之地蓋醫院、設學校,也不乏許多宣教士以耶穌基督捨身的愛投入在台灣貧困、弱勢、及被世人撇棄的族群中服務與奉獻。屏東縣基督教沐恩之家就是因著芬蘭的宣教士看到台灣藥物濫用嚴重情形,而至臺設立的福音戒毒機構。
德蕾莎修女曾說:「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飢餓、衣不蔽體和沒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貧窮是不被需要、沒有被愛和不被關心。」進入到屏東沐恩之家進行福音戒毒的癮者原本是想要戒毒,但卻沒想到在這裡卻感受到全然的被愛與需要,在自我願意放手讓上帝來帶領時,竟也藉著上帝的愛擺脫毒品的纏繞。
本集節目邀請到屏東沐恩之家的執行長-李國揚牧師來分享沐恩之家的故事。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更新的生命】《風箏不斷線》2022-09-27(二)首播
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並且身教更重於言教,父母身具教養的責任與權力,若不能負起教養責任,濫用教養權力,加上不良的言行,孩子或仿效、或困惑,亦或感到痛苦或憎恨,都會深深影響孩子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
本集節目邀請到屏東沐恩之家的執行長-李國揚牧師來分享他的故事,他從小生長在複雜的社區,父親管教嚴厲,但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常是缺席的,並且長期沈迷賭博,李國揚到了少年時期也開始逃學,接觸賭博與毒品,步上歧途不可自拔;到了最後,究竟是什麼讓他醒悟過來?並且能突破毒品對身心的捆鎖與折磨束,徹頭徹尾地改變,可以脫癮而出,甚至成為幫助成癮者戒癮的牧師,又在過程中遭遇什麼樣的挑戰,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少子化下的少年法庭】《風箏不斷線》2022-09-20(二)首播
隨著時代演進,犯罪手法也日新月異,從傳統的偷竊、搶奪、暴力到現今科技詐騙、新興毒品,犯罪型態詭譎多變,但讓人最憂心的卻是犯罪年齡逐年下降。
少子化已影響國家的根,然而因受少子化的影響,青少年人口相對也愈來愈少,青少年犯罪人數卻不減反增。特別是現在青少年觸法已不再是經濟弱勢家庭孩子為主流,更值得我們去重視及檢視現代的家庭功能問題。
本集節目將帶領聽眾朋友一起探討在少子化的社會中,當青少年犯罪率不減反增時,家庭該如何重整及調整親子間的互動與教養。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難搞青少年】《風箏不斷線》2022-09-06(二)首播
當孩子從兒童邁入青少年階段開始,總會讓大人們感到頭痛。青春期的孩子不僅口才一流、口條大噴發,就連情緒也常常無理頭大爆炸,常讓父母搞得氣質都沒的跟孩子槓上,時不時就演上一齣親子衝突的戲碼。
「難搞」成了青少年的代名詞,「難相處」也成了青少年的記號標籤。然而青春期的孩子並不是喜歡碎念與頂嘴,也不是故意爆衝或陰沉,只因大腦的理智管不住自己。
本集節目邀到更生少年關懷協會青少年就業服務組陳昱銘組長,用自己的成長歷程及帶領青少年的實務經驗,來與我們聊聊關於情緒起伏很大又死要面子的青少年,要用什麼方式與他們相處搞定他們。

閱讀全文:【塑建飛翔的翅膀】《風箏不斷線》2022-08-30(二)首播
「抓周」是在華人社會中流傳已久為孩子慶祝第一個生日的儀式。隨著孩子生的越來越少,這種抓周習俗也被越來越多父母所重視。看似是以此來卜測孩子志趣、前途和將來要從事職業,但其深處內涵乃是每位父母對孩子未來人生成長人生道路上的一種期許,期許孩子順遂與美好。
然而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是走在父母的期許中,許多年青人學無所用,甚至對未來充滿憂慮。更不用說身為高關懷的青少年,他們處在進退兩難的環境中,面對失學與失業的冏境,若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及專長,鎖定自己職業目標,往往容易陷入多金的求職陷阱中,面對觸法的高度可能。也因此職業探索與職業培訓,成了能接住他們的安全網。
本集節目邀到更生少年關懷協會青少年就業服務組陳昱銘組長,來與我們聊聊關於職探、職培、職涯體驗活動,如何增加青少年對職業工作的初步體認,順利找到定位與方向。

閱讀全文:【孩子的朋友,我熟!】《風箏不斷線》2022-08-16(二)首播
身為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健康、學業之外,小孩的人際與交友狀況也常是父母掛心的項目之一。特別當孩子進入到青少年階段,當他們慢慢的離開父母的羽翼,逐漸發展自己的朋友圈時,父母所擔心的不僅僅是孩子交不到朋友或遭同學霸凌,更擔心的是他們交到了壞朋友。
特別是司法少年,當他們第一時間觸法時,父母往往不太相信自己眼中乖巧,心中純正的孩子怎麼會搞破壞做傻事,總認為一定是朋友帶壞的。特別在網路科技無所不在的時代中,孩子若藉著網路社群媒體廣泛交友,卻與父母的互動關係逐漸疏遠、逐漸減少時,孩子的交友狀況就可能存在極大的風險。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怕孩子教到壞朋友,除了偷瞄孩子的社群、Line,而引發親子間的戰火衝突外,家長還可以怎麼做?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疼惜自己,讓自己更有力量】《風箏不斷線》2022-08-09(二)首播
有份工作,沒有休假,沒薪水,內容包山包海,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工作,永遠無法辭職,這個職稱就是「父母」。
特別在現今雙薪為主流的時代,許多父母在職場上忙完一天的工作後,回到家接續另一個全責的戰場,擔起親職,用心照顧家庭、照顧孩子,常常卻忘了照顧疲憊不堪的自己。
尤其對於處於弱勢家庭的父母,有時因著身心俱疲,壓力超出負荷,不免在教養過程,感到更加疲憊與挫敗,也許需要給自己多一些空間,或是尋求支持及專業的協助。
本集節目邀請到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王菽锳社工組長來分享父母喘息活動,藉著父母支持團體及精心刻意安排的出遊休憩活動,讓身為父母者親身經歷愛惜與疼惜自己所帶來的力量,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暑假青少年犯罪的溫床】《風箏不斷線》2022-08-02(二)首播
炎炎夏日,學子們期待暑假的到來。卸下課業的壓力,每天睡到自然醒、遊戲打通宵,參加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活動或營會,也可以打零時短工,賺些零用。在這個季節,不同於學期間單調的生活,但也可能存在著風險。
  有經濟能力的家長,會利用暑期加強孩子的學習、技能或體驗,但對於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父母繼續忙於工作,任孩子自行安排暑期生活,成天「迷網」就很可能誤涉網路陷阱,遭到吸收或控制。有的想要打工賺錢,為求較好較快的收入,就很可能誤涉非法的工作內容,一旦觸法後便難以脫身。
  在快樂的暑假中,究竟還藏著哪些讓青少年容易步入歧途或犯罪陷阱呢?本集節目邀請到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王菽锳社工組長與們分享,在時下科技進步的同時,青少年暑期打工應該留意些什麼,父母應如何在正確的指引下讓孩子度過安全快樂的暑假以減少被害的機會。

閱讀全文:【教養是助人工作】《風箏不斷線》2022-07-26(二)首播
天下父母都是有了孩子才開始學習當父母的,即使有帶孩子的經驗,帶自己的孩子跟帶別人的孩子還是不一樣。或許害怕犯錯,又或許有所期待,擔心失控,以致在教養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會過度地掌控,按自己的想像或擔心「干預」孩子的發展,抑或乾脆順其自然。但每個孩子都是複雜的個體,常令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有力不從心的感受。
親職教養就像是助人工作一樣,他不單單是一個呼召,更是上天給予身為父母者的偉大使命,當我們渴望在教養上有所突破,親子關係有所改變時,我們似乎忘了孩子只是孩子,而父母不過是幫助、引導及塑造他們成長的助人工作者。
若先放掉專家中絢麗專業的教養技巧,重新回到教養的本質基礎,用體貼、愛與憐憫成為基石,將在混亂的教養關係中化干戈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