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管教孩子的重點】《風箏不斷線》2022-06-14(二)首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父母的夢想,但要怎樣的教養方式,才能使「美夢成真」?
  所謂「教養」包括了「養」和「教」,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身體及心理健康、學習發展有難以轉嫁他人的責任與影響,學校教育只是知識與人際能力的學習,驅動孩子學習的,是父母的教養態度與方式,許多父母在面對教養難題時,會尋求專家、書籍或長輩、朋友的意見以得幫助,有些父母則直接將教養的作為推給學校或長輩、機構。
  養容易,教困難。每一個家庭不一樣,每一個孩子性格也不盡相同,父母需要先得著孩子的心,才能看到教養的辛苦開花結果,在本集的節目裡將與聽眾朋友分享管教孩子的重點,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兒童基本權利】《風箏不斷線》2022-06-07(二)首播
美國1776年在獨立宣言中提到「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造物主就賦予我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在大人的世界中,總認為這些是成人們享有的權利,然而即便是剛出生嬰孩,其實也在享有「生而平等」權利的行列中。
  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有其人權,對許多父母來說,孩子是隸屬家庭的資產,父母有完權的管教與支配權,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因著愛,也是為了孩子好。然而隨著《兒童權利公約》的訂立及推動,卻顛覆了許多家長養育孩子的觀念。然而兒童權利公約的施行真的與家長的教養有極大的衝突嗎?
  在今天的節目裡將與聽眾朋友探討《兒童權利公約》,從其核心原則及兒童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來看如何全方位建構保護孩子身心健康與發展的教養原則,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網路陷阱】《風箏不斷線》2022-05-31(二)首播
  隨著智慧行動裝置成為生活的必須,孩子直接進入網路世界的年齡也愈來愈早,然而,危險的十字路口有紅綠燈,而網路世界卻沒有,面對「網路如虎口」,孩子在上網路前應有的「安全教育」往往是家長們不熟悉且忽略的。
  在現實社會中會有不法事件,在網路虛擬世界中,同樣存在著不法與犯罪行為,如同真實社會一樣,存在許多的危機與陷阱,舉凡暴力、色情、詐騙、誘拐。對於身心與人格尚未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與道德判斷力不足的兒少來說,常在不知不覺中也成了被害者或加害者的角色,嚴重可能觸法,或被人勒索、利用、控制與傷害,甚至喪失寶貴生命。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在現今各式各樣的網路陷阱中,身為父母的如何教導孩子提升網路使用的警覺心,不落在網路陷阱中。

閱讀全文:【結糾在網路社群的時代】《風箏不斷線》2022-05-24(二)首播
  網路科技貫穿了人與人在空間距離上的限制,也因網路的普及,多數人有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隨著Facebook、Line、IG…等社群媒體的熱絡,人們一部分的生活沈浸於其中,習慣三不五時查看手機的訊息及社群動態。除了收發工作、生活上的重要聯繫資訊外,也深怕別人的開心你錯過;別人的哀傷你缺席沒安慰到,不知不覺中已被離網的焦慮纏身,與現實的生活糾結在一起。
  原本就格外需要同儕認同的青少年,在社群媒體普及的時代中,更將它視為主要的社交方式與生活重心。對於自我接納及自我認同尚在萌茁發展之際,若是不當使用社群媒體,帶來負向的效應往往大於正向效應,倘若落入網路陷阱,影響不單是生活、學習、衍生憂鬱等心理問題,甚至可能造成實質的傷害,危及生命安全。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在i世代中當社群媒體成為主流的社交聯繫方式時,我們應如何去解開結糾在網路社群裡的枷鎖。

閱讀全文:【追劇《少年法庭》之後(下)】《風箏不斷線》2022-05-17(二)首播
  韓國影集《少年法庭》播出即榮登於收視排行榜前幾名,也開啟許多人針對司法少年相關議題的關心及討論。
  站在法庭上的少年看是加害者,然而受害者與加害者常常是一體的兩面。劇中的一段話說:「一個人的傷害是不會結束的,被害人一輩子都得與傷痛共處。」多數犯罪少年都曾經歷被害的經驗,而受害者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加害者。為了保護自己與平衡內在傷害,以致於從受害的經驗中擁有了加害的潛力與衝動,進而走入了觸法的路徑中。
  少年犯罪往往來自於家庭結構的不完整,以及家庭支持的薄弱,甚至是充滿暴力恐懼、傷害的家庭。面對觸法少年,他們需要一把能撑住他們的傘。除了家人外,學校及社會各方的支持都是讓司法少年改過自新重回正軌的重要因素,在本集的節目裡將於聽眾朋友分享如何成為司法少年三股合成的繩子使之不易折斷。

閱讀全文:【追劇《少年法庭》之後(上)】《風箏不斷線》2022-05-10(二)首播
  韓國影集《少年法庭》播出即榮登於收視排行榜前幾名,也開啟許多人針對司法少年相關議題的關心及討論。
  站在法庭上的少年看是加害者,然而受害者與加害者常常是一體的兩面。劇中的一段話說:「一個人的傷害是不會結束的,被害人一輩子都得與傷痛共處。」多數犯罪少年都曾經歷被害的經驗,而受害者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加害者。為了保護自己與平衡內在傷害,以致於從受害的經驗中擁有了加害的潛力與衝動,進而走入了觸法的路徑中。
  少年犯罪往往來自於家庭結構的不完整,以及家庭支持的薄弱,甚至是充滿暴力恐懼、傷害的家庭。面對觸法少年,他們需要一把能撑住他們的傘。除了家人外,學校及社會各方的支持都是讓司法少年改過自新重回正軌的重要因素,在本集的節目裡將於聽眾朋友分享如何成為司法少年三股合成的繩子使之不易折斷。

閱讀全文:【脫『癮』而出(下)】《風箏不斷線》2022-05-03(二)首播
不管是搭公車、捷運上或是走在路上,隨處可以看見低頭族滑著手機、專注地看影片或玩遊戲。或許是為打發時間,或許是為舒發壓力、放鬆心情,玩手機遊戲似乎也成了現代人主流的休閒方式之一。
特別在物質豐碩的時代中,很多孩子從小就擁有三C產品,成了最佳的掌上遊戲機,而在從小接觸手機電玩之下,漸漸沈迷於其中的不在少數,甚至導致嚴重的親子衝突,也令許多父母在手機的管理與教養議題上倍感絕望。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如何拉救孩子及陪伴他們在網路遊戲的癮中「脫『癮』而出」,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脫『癮』而出(上)】《風箏不斷線》2022-04-26(二)首播
  不管是搭公車、捷運上或是走在路上,隨處可以看見低頭族滑著手機、專注地看影片或玩遊戲。或許是為打發時間,或許是為舒發壓力、放鬆心情,玩手機遊戲似乎也成了現代人主流的休閒方式之一。
  特別在物質豐碩的時代中,很多孩子從小就擁有三C產品,成了最佳的掌上遊戲機,而在從小接觸手機電玩之下,漸漸沈迷於其中的不在少數,甚至導致嚴重的親子衝突,也令許多父母在手機的管理與教養議題上倍感絕望。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如何拉救孩子及陪伴他們在網路遊戲的癮中「脫『癮』而出」,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用聲音跟孩子說好話】《風箏不斷線》2022-04-19(二)首播
  說話是我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人類透過說話,可以大量地表達想法、傳遞資訊、累積知識。然而說話不僅僅是話語的內容,說話過程中的節奏、語氣、聲調都反應了我們在當下的情緒與感受。
  多數父母或多或少都曾有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經驗,之後又感到後悔與難過。事實上,吼叫往往帶來負面的教育效果,無法讓孩子明白事件的因果,從而學到適當的行爲,但有時面對制止孩子不當行為的急切,父母很難維持溫柔和善的氣質與話語,一旦動氣卻無效果,可能越來越容易上演抓狂咆哮的戲碼。
  本集節目邀請到家庭大學講師黃慰萱女士與我們分享:如何學會與自己的聲音當好朋友,可以用聲音跟孩子說好話,讓低聲教育成為搭建親子溝通橋樑,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永不斷線的黏網行為】《風箏不斷線》2022-04-12(二)首播
  若把網路成癮比喻為「數位毒品」是近年無限網路環境下的新興流行辭彙,特別網路使用失控成了許多家庭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戰爭時,更顯出「它」侵蝕的嚴重性。不單單只有孩子,就連在成人世界裡也有許多人深深陷在這數位毒品的癮害中。
  不管是吃飯、走路、坐車、開會……,生活中總會看到許多人隨處都在滑頻、觀看、使用手機,甚至許多人當手機沒帶在身上時就會呈現焦慮狀態,在醫學界已把這個現象歸為手機成癮症。由此可見這種「黏網行為」已是影響身心靈健康的課題。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及探討「黏網」的行為模式,並如何善用數位科技活出愛神、愛人、愛自己的生活。

閱讀全文:【從網路素養談看鍵盤的摧毀力】《風箏不斷線》2022-04-05(二)首播網際網路已成為現代人類生活的一部份,手機、平板使用的年齡層也逐漸降低。在網路發達的時代,多數人都有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尤其在新冠疫情的籠罩下,甚至成為工作與生活的重心,以及主要的社交方式。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化,與網路傳播的即時與快速,我們的孩子卻常常在缺乏各項完善的教導及保護、督促下就浸身網路世界,其中充斥著色情與暴力、負面與虛假,不知不覺使得孩子的身心靈深受到嚴重、破壞與傷害性的影響。

當我們耳提面命提醒孩子在外「馬路如虎口」時,卻忽略了在這個世代裡,乃是隨處「網路如虎口」。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如何重視並帶領孩子從事安全的數位使用行為,成為具備網路倫理素養的使用者,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你的愛!公平嗎?】《風箏不斷線》2022-03-29首播
  「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公平的父母……。」許多父母都會這樣想。手心手背都是肉,總認為自己對待兒女的愛是平衡的、是無差異化的。然而手心的肉永遠厚於手背,在舉手投足及態度與言語之間,常常有意無意的就表現出我們是偏心的父母。
  相信父母都愛著他們每一個孩子,但當家裡不止一個孩子時,多少時候也總會有人感到被愛的似乎少一點, 不管是第一個帶著期盼出生的孩子,或總是貼心撒矯的老么,甚或在華人世界普遍存在著重男輕女的問題,多少都凸顯了父母的偏心與偏愛現象。
  然而在教養上,父母的偏心常是不利手足間的關係發展,也影響家庭的幸福與和諧,甚至可能帶給孩子極大的傷害,導致行為脫序。父母的愛能不能平衡呢?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幫派與少年觸法】《風箏不斷線》2022-03-22(二)首播
  平頭、黑衣、墨鏡、嚼檳榔是一般人對黑道的印象,當成群結夥在一起時,更會被認為是「幫派」或「犯罪集團」。特別近來有青少年在應該去上課的時間,成群穿著黑衣,參加某中年民眾的公祭,引發社會的關注。
  黑幫往往是透過暴力賺取暴利的組織,進入校園吸收少年加入的風聲時有所聞,藉著暴力保護與利誘吸收青少年加入,特別是鎖定家庭關係不良、教養功能失調、沉溺物質誘惑或與同儕關係緊張的孩子。
  有些父母是在無預警下發現孩子入了幫派,走上歧途,才發現因著長期與孩子的關係疏離,錯過了發現風險、挽回孩子的機會,事實上,父母所營造的家庭關係是孩子成長不受黑暗世界奪去的關鍵保護因子,在本集節目裡將與聽眾朋友分享「幫派與少年觸法」,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少年觸法型態】《風箏不斷線》2022-03-15(二)首播
近年來,少年觸法事件隨著社會的急遽變遷、工商社會的突飛猛進、都市化及科技化的日趨發展,犯罪型態屢屢更新。
從早期物質缺乏年代中,少年的觸法案件多以「竊盜罪」居多,加上正值血氣方剛的年齡,「傷害罪」占其次。但隨著時代的邁進,加上國際往來便利與頻繁交流,毒品、藥物濫用的少年人數逐漸增加,違反「毒品危害防治條例」成了少年犯罪的主要類型。特別在短短十年間,少年犯罪類型的轉變之快速,除了竊盜、傷害及毒品,還增加了網路犯罪,特別是詐欺案件,許多詐騙集團利用少年擔任車手。
  少年也常常是受其他同儕影響從事非法行為,單獨為之的少之又少,集體或組織犯罪也是需要關注的社會問題。本集節目將與聽眾朋友分享及探討少年犯罪的項目與型態,以及父母、家庭、社會如何防治少年觸法,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不可忽視的傳媒與兒少之間】《風箏不斷線》2022-03-08(二)首播
隨著網路通訊與行動影音視屏科技的進步與普及,傳播媒體無所不在,人們接受訊息的主要媒介,已從早期的報章雜誌、廣播、電視,轉為隨身攜帶的智慧行動視屏,並且持有者的年齡,從過往的成人,到現今多數兒少可以人手一機,若沒有設限,孩子隨時可以上網接收各種訊息。
然而,傳播媒體對人類的認知與行為有著鉅大影響,特別對成長中的兒少來說,媒體建構他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與對自己認知,意味著當前大眾傳播媒介對於成長中的兒少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媒體為了吸引閱眾目光,窮極各種誇大的手法,對分辯虛實能力不足的孩子而言,無疑會帶來錯誤認知的風險。
有句話說:「媒體是孩子通往成人之路的重要管道之一」,本集節目將探討媒體日新月異發展,會對兒少的產生怎樣的作用力,而父母可以如何為孩子篩選與管理所接受的傳播資訊,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我家孩子會理財】《風箏不斷線》2022-03-01(二)首播
  在二十一世紀多數家庭不虞匱乏的時代,由於父母供給太多、孩子過度沉溺物質、缺乏生活目標,成所謂「童年富裕病」席捲全球,憂心「富不過三代」,以致「兒童理財教育」近年來受到教育專家及父母的重視。
  人終其一生幾乎都跟金錢脫離不了關係,而理財和每個人及家庭甚至職涯與社會、公民參與都密不可分,然而理財教育卻是在一生中的學習裡最常被忽略的,甚至沒有放在學校的基礎教育中。就中國文化來看,在教育層面上往往避談金錢,除了告訴孩子儲蓄是美德外,課堂紙本教育鮮少教導學生財務課題。當社會變遷、經濟環境改變、金融消費模式越來越多元之下,兒童理財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事。

閱讀全文:【歲末暖愛即食送-獨老送餐】《風箏不斷線》2022-02-22(二)首播
每逢年節,父母頸盼的是在外地求學、工作的孩子回巢,子女們等候的也是年節可以返鄉闔家團圓。農曆除夕的年夜飯是華人家庭習以為常的事,但現實社會卻有很多獨居、清寒的阿公阿嬤,在農曆過年時沒有家人陪伴,或沒有錢買年菜。 
  當家家戶戶準備過年慶團圓之時,正是獨居老人最倍感孤獨之際。新北市少年培力園近幾年總會在春節前夕帶領青少年參與關懷社區獨居老人,提供送餐與共餐的社會服務,藉由給獨居的年長者一份關心,親自擬定菜單、挑選食材、烹調年菜,一起圍爐享受溫飽。
  本集節目邀請到「新北市少年培力園」的社工員楊家芷與蘇玟樺,同來分享她們如何帶領一群青少年,用溫暖的陪伴與傾心交流,透過獨老送餐圍爐的服務,在代間融合的相處中進行生命教育與學習成長。

閱讀全文:【為無家者送暖】《風箏不斷線》2022-02-15(二)首播
當我們在寒冬中有溫暖的家可以棲身避寒時,轉眼街頭,卻有一群衣衫襤褸的「無家者」瑟縮在車站或公園的角落,以瓦愣紙當床,塑膠袋當行李箱,公廁為盥洗間,垃圾桶成了便利店…過著有一餐沒有餐的生活困境。
  街友、遊民、無家者,這是社會對這群在街頭遊蕩住宿街頭者的稱呼,一般民眾總是用異樣的眼光、恐懼的心態、誤解的偏見去對待他們。然而他們為什麼會成為無家者,雖然各人各有自己的故事,但不可否認的是「無家」他們現階段的狀態,我們需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面對他們。
  人活在不同的小圈子,很難理解圈外的問題。本集節目邀請到「新北市少年培力園」連續五年選在寒冬時節,帶領著青少年到臺北車站,進行街友寒冬送暖活動的社工-楊家芷及蘇玟樺來分享,他們如何帶領青年們了解無家者的快樂與悲傷,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敞開的愛-談寄養安置】《風箏不斷線》2022-01-25(二)首播
  每個孩子都需要「家」,特別是有「愛」的家庭,可以提供孩子人格健全發展的養分。事實上,很難想像在台灣有將近三千名的「失依兒少」,因著家庭失功能,必須短暫或長期由政府進行安置,可能進入育幼機構或寄養家庭。一般而言,寄養可提供家庭情境式的照顧,相較機構式的安置,可能更適合兒少的適應與成長。然而國內寄養家庭逐年減少,可安置數不到總安置需求的四分之一。
  雖然育幼院或保護安置中心,聘有各類專業人員,提供生活照顧與專業服務,然而家庭式的寄養照顧仍是安置的首選。畢竟「家庭」是最有利於兒童人格充分、和諧發展的重要社會團體。在寄養家庭不足下,近年來新北市政府發展出一套新的安置模式—「類家庭」。他介於寄養家庭和安置機構之間,兼具寄養家庭的照顧情境,又略具機構型安置的專業密集。

閱讀全文:【快樂學習!?】《風箏不斷線》2022-01-18(二)首播
我們都知道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透過學習以獲得各種知識與能力也是如此。當教育改革運動提出要「快樂學習」時,我們卻發現這可能只是一個口號,特別是當學習要面對考試分數與升學目標的壓力時,快樂學習似乎就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唯有在分數超前獲達標、升上理想的學校才能享受箇中的快樂,且往往是少數人能夠做到。
到底有沒有快樂學習呢?
若能打破聚焦成績、升學取向,相信孩子真的可以享有快樂的學習過程,但其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是為關鍵。在講求多元時代中,唯有父母脫離「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藉著不同的嘗試、鼓勵與探索,讓孩子真正享受快樂學習,不僅獲得知識,更養成健全的人格、自主學習的態度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