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如何擺脫不安全的陰影?】《關鍵心生命》2025-02-21(五)22:00首播
「安全」是每一個人都共有的基本需要,缺乏它會讓一個人在生活中常常處於擔心、憂慮的狀態,例如擔心自己罹患不治之症;擔心發生危險;擔心天災突然造訪,在關係中也會患得患失,常會害怕自己不被喜歡,害怕愛自己的人無預警的離開⋯。
若內心缺失安全感,要如何擺脫「安全」缺乏的造成的陰影呢?安全感缺乏,大多源於早期生命經驗的創傷或匱乏。俗語說「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站起來」,所以要擺脫安全感的陰影,還是需要回到童年的創傷經驗中,釋放恐懼、害怕的情緒,以重拾安全的信心。
但安全感缺乏造成的原因,通常隱藏在潛意識當中,不容易被發現。

閱讀全文:【重「新」出發,從「心」啟航 】《愛你不孤單》2025-02-20(四)首播
人生有兩種的失去,催逼我們的心境必須「死而復生」。
一、「失去重要的親人」
目睹ICU的病床上,曾經那麼熟悉的人,如今卻如此的陌生,冷漠,逃避不是無情,是份無法自處的深情真愛。
摸者溫熱的身體,逐漸的變成冰涼。一秒鐘前是生者,一秒鐘後是死人。
未曾有過如此無助、無力又無能的當下。護士用職業性的語調,宣告死亡的日期。彷彿人生就是一個舞台,所有的愛、恨、情、仇在落幕之後灰飛煙滅。這份失落必需整頓情緒重新出發。
二、「失去自己的健康」
無論是罹癌或是中風,失去健康所造成的不便,真是超乎想像。除了飲食、運動之外,情緒的波動有著很大的關係。

閱讀全文:【為什麼我們害怕付出?】《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2025-02-20 (四) 14:00首播
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我們在給予時,內心總會猶豫?明明知道施比受更有福,卻還是擔心自己會因此失去什麼。是害怕物質變少?還是害怕情感被辜負?這一次,我們將一起探索「給予」背後的心理關卡。
在這一集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我們將從一個溫暖的小故事開始,思考「失去」與「給予」之間的微妙關係。給予真的會讓我們變少嗎?還是其實,它能帶來更深層次的滿足?我們將拆解「害怕失去」的不同心態,包括對匱乏的恐懼、對回報的期待,以及過往經驗如何影響我們的付出意願。

閱讀全文:【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社會菁英】《讓天賦發光》2025-2-20(四)22:00首播
今天節目中孫爸邀請到康橋國際中學秀岡校區副校長卓意翔副校長。卓副校長一生都在學校工作,在職場上願意接受承擔託付為一生的志業。
康橋內地五個校區,台灣三個校區
康橋學校倡導培育小孩有國際競爭力,要有語言能力、忍受力,要有體魄。孩子從成長過程中去探索自己的天賦,培養自己未來要走的路。康橋每年邀請專家干苦談,家長多鼓勵孩子去聽公益演講。
生涯徑路,該走哪條路
升學跟生活教育跟生命教育,人存在的價值也是屬於生命教育,3C產品、父母期待、發生意外,了解自己的價值,為何而生?將來往哪裡去?現在的教育很少談到這些。

閱讀全文:【教育是良心事業,多方合作方能有效幫助孩子__專訪高雄市各級學校家長會長協會謝坤良榮譽理事長】《躍動之星》 2025-2-19(三)21:00首播
本身服務教育界18年的謝坤良榮譽理事長,協助過學校不在少數,常常在學校、家長、學生間忙進忙出,謝理事長從自身擔任會長接觸到老師體罰到現在教育環境轉變非常大對於霸凌等的重視。另外從服務的經驗,協助身心障礙學童的志工或助理員,熱忱服務且需要專業培訓,但是待遇不如長照人員時數亦不穩定,校園內事項如廁所打掃與家長會秘書是否有給職等。
家長在注重課業成績外宜關心孩子在學校是否交到好朋友,政府導護政策亦要討論後尋求配套措施,方能減少不幸事件。
教育是良心事業,多給孩子鼓勵定有莫大助益。本集節目特別邀請高雄市各級學校家長會長協會謝坤良榮譽理事長,以多年服務經驗跟我們分享,歡迎準時收聽!
閱讀全文:【傳遞平安祝福 一起好好過生活】《愛的復原力》2025-02-19 (三)15:00首播
近幾年的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對於花蓮這樣一個資源相對有限的地區更是如此。交通不便與資源短缺的情況,使得有些家庭陷入生活機能停滯或中斷的重重考驗。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得以見證復原力的展現。
這集「愛的復原力」節目,邀請到善牧花蓮瑞穗中心的曾淑惠督導和羅銀妹組長,分享他們在疫情期間推動「平安箱」服務計劃的經驗。從物資的蒐集、分裝到配送,充份展現部落族人與夥伴之間的「互助」精神。

閱讀全文:【在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之外】《風箏不斷線》2025-02-18
「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羣、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這是教育基本法裡其中的一個規條。然而在現實社會中,卻仍存在許多教育資源不均等的問題。
城市教育毋庸置疑有著豐沛的教育資源,甚至家長為使孩子更高人一等,也會為孩子安排課後補習等外部資源予以補強。而偏鄉教育的缺乏,在多年來被社會大眾看見之下,也成了政府、企業集團資源挹注的重點區域。然而介於偏鄉與城市之間「非山非市」的學校,卻如同孤兒般,成了教育資源分配下的漏網之魚。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V - 5種溝通型態 】《乒乓雙人舞》2025-02-18(二)15:00首播
著名家族治療學家薩提爾指出五歲的孩子,在家中就已經歷過六萬種上述的溝通互動,並將這些刻印腦中,引導著他未來的生活。她並將溝通型態分成五類:總是試圖取悅他人的討好型、將問題歸咎於別人的指責型、重視邏輯忽視情感的超理性型、面對壓力就轉移話題的打岔型、能真誠表達自己也尊重他人的一致型,後者是薩提爾認為最健康的溝通型態,下週我們會更詳細來討論如何培養一致型溝通能力。
非一致型溝通型態的伴侶互動不僅沒有效率而且常帶來傷害。

閱讀全文:【新生活運動的推動者—以斯拉與尼希米】《我是傳奇》2025-02-17(一)首播
以斯拉與尼希米都是對歸回之民極為關心的人,由於歸回之民在耶路撒冷過得並不好,因此他們一前一後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共同推動新生活運動,幫助歸回之民建立合上帝心意的新生活,不要再重蹈上一代的覆轍,惹上帝森七七,在他們的努力下,歸回之民學會了有別於亡國前的生活方式,也由此產生了後來猶太教的雛形。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安全感缺失對生命的影響?】《關鍵心生命》2025-2-14(五)22:00首播
今年冬季許多人因心肌梗塞或病毒感染驟然離世,女藝人大S的璀璨生命也在瞬間戛然而止,讓我們對生命的無常深有感觸,也造成了不少人內心的衝擊。甚至有些人內心引發了強烈的不安感,對於自己及身邊人生命的安危,陷入更多的憂慮。若是不安的情緒已經造成生活的影響,那就顯示了內在可能對生命有著許多不安全感。
內在的不安全感不容易被我們察覺,但在我們的生活或關係當中,卻有很大的影響力。除了對生命的不安全感,另有對人身的不安全感,在生活中會讓我們花很多的心力去注意自己或重要他人的健康,過度保護也可能限制了自己或家人的行動。過度擔心帶來的焦慮,也容易引發關係上的張力。

閱讀全文:【愛-讓生命有力量 有盼望-陳渝淇】《喜樂處方箋》2025-02-14(五)、02-21(五)20:00首播
陳渝淇來自一個不富裕的家庭。父母在很年輕的時候生下她,因此未能做好經濟和心理上的準備。家庭中的衝突就像日常的一部分,每當爭吵發生,渝淇總是站在中間,想成為父母的緩衝。母親經常對渝淇說:「要不是懷了妳,我跟妳爸爸就不會結婚。」這句話深深刻在她的心裡。父母吵架後的隔天早晨,面對滿地的碎玻璃和全家人裝作無事,渝淇卻經常夜裡驚醒,害怕每個突然的大聲響。那時的她,對家的渴望不過是安靜與和平。
在學校,渝淇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名列前茅。因為她深信教育是改變生命的可能性,便用盡全力讀書。然而在畢業那年,她卻選擇了婚姻,成為一位母親。

閱讀全文:【活成一道光,點亮生命的可能-下集】《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2025-02-13 (四) 14:00首播
「沒有一種行業,比改變人們的生命更有意義。」
在上一集,我們聽見了張兆遠教練如何透過 馬匹輔助教育,陪伴身心障礙孩子找到自信,也感受到小芳老師在教育現場與家庭中的溫柔力量。然而,他們的影響力不僅止於此—— 在工作中陪伴特殊孩子,在婚姻中彼此扶持,在教會中陪伴青年生命,他們選擇讓愛無所不在。
這一集,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在教會中,他們如何用生命影響生命,陪伴年輕人翻轉未來?
走過挑戰與低谷,夫妻之間如何成為彼此最重要的支持?

閱讀全文:【吃補之前先補知識】《讓天賦發光》2025-2-13(四)22:00首播
今天孫爸邀請到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營養講師蕭全恩老師。
蕭全恩老師與孫爸相識十幾年,孫爸小女兒小時候異味性皮膚炎,當時親戚就介紹營養醫學的蕭全恩老師服務。
蕭全恩老師的小孩一個是北一女一個是建中,第一個小孩是女生,提到營養素配方,小孩考試贏過別人不是考量第一,而是考試前情緒穩定、精神專心力,考試是綜合實力的展現,除了心理因素之外,營養補給也需要重視。如考試前拉肚子,益生菌飯前三湯匙,腸胃道相關,飯後吃B群,能穩定。鈣片是晚上吃,吃了除補骨骼,睡覺也能更安穩,要吃營養品之前還是建議要先問營養師。

閱讀全文:【都是海妹騙我們來的啦!】《愛的復原力》2025-2-12 (三)15:00首播
在阿美族部落中,受人敬重的婦女被尊稱為“Ina”。她們承載著世代相傳的珍貴智慧,精通野菜的運用、部落文化與生活技能。在婦女培力的道路上,Ina們成為了最寶貴的指引者。每當問起這些Ina們為何投身於文化傳承,她們總是笑著說:「都是海妹騙我們來的啦!」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了大家口中的「海姐」,善牧花蓮光復中心鄭惠美督導,與我們分享她在當地婦女培力的點滴。

閱讀全文:【教育永續,發展永續__專訪中華民國學前教育聯合總會簡佑修總會長】《躍動之星》2025-02-12(三)21:00首播
本身擁有多個孩子的簡佑修總會長,有豐富的協助學校與教養經驗,簡總會長認為政府的資源不少,但有沒有花在刀口值得省思,如同他曾遇過的案例,家有殘破漏水住宅的學生家庭,因有房產無法得到任何補助。學前有伴讀員可以陪伴特殊孩子,但其薪資待遇不如長照致使在經濟考量下無法持續服務,中央有許多教育議題,一般家長並不知道,政府執行政策,少了家長團體監督的力量,非常可惜。
政府資訊宜廣為宣傳讓民眾知道,非只補助費用,其實民眾是用其他犧牲換來,有良好溝通,在未來推展施政上,定有莫大助益。本集節目特別邀請中華民國學前教育聯合總會簡佑修總會長,以多年服務經驗跟我們分享,歡迎準時收聽!

閱讀全文:【我以為我是社工,原來我是工頭(下)】《風箏不斷線》2025-02-11(二)首播
面對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影響,以及在升學掛帥之下,勞動環境的舒適與否,成為時下年輕人在求學與求職中的首要考量,相對影響了台灣多數基層產業呈現缺工狀態,甚至更出現人才斷層狀況。
在一股針對青少年的餐飲職業探索與培力風潮之下,新北市少年培力園轉個彎,針對未就學、未就業的青少年,開辦了工班職業培訓班,從家事清潔、水電維修到油漆粉刷,藉由老師傅手把手的教,讓這群青少年學得一技之長,藉此也為這些缺工的產業補上人才。
本集節目邀請到新北市少年培力園王庠茗社工分享,他們如何幫助逆境少年在工班的職培下復歸社會,順歡迎收聽《風爭不斷線》。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IV-自我價值與價值觀 】《乒乓雙人舞》2025-02-11(二)15:00首播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父母給予的評價與判斷多為正向與鼓勵,孩子的發展就較能充滿自信與探索的能量。反之,父母多負向批評的孩子,自尊心較低,有時孩子的名字就反應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例如「招弟」,父母關注的重點不在眼前這個孩子。在伴侶關係中,自尊心較低的一方常會要求對方給予更多的肯定及提供安全感。
我們的價值觀也成型於原生家庭,對於成長在鄉村從小經濟相對困乏的榮吉而言,兒時就要種花生、捉文蛤貼補家用,很自然養成儉樸的習慣,到了重視循環經濟的德國生活對於跳蚤市場的二手物品特別感興趣。

閱讀全文:【第二聖殿的幕後推手—哈該與撒迦利亞】《我是傳奇》2025-02-10(一)首播
哈該與撒迦利亞在同一年蒙召傳道,一起向那些從巴比倫歸回耶路撒冷的百姓發出呼籲,提醒他們不要只顧著建造自己的家園,照料自己的生活,更要顧及上帝的家,也就是聖殿的重建,這兩位先知用不同的方式說話,但均帶給當時百姓極大的鼓勵,使聖殿得以重建完成。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安全感來自甚麼?】《關鍵心生命》2025-02-07(五)22:0 0首播
在人的基本需要中,「安全感」也是一個非常底層且不可或缺的需要。若缺乏安全感,內心便失去安穩與踏實,在心理上很容易產生憂慮、不安、擔心、害怕甚至引起焦慮、恐慌的情緒。
安全感,包括了人身的安全感、財務的安全感、健康的安全感、關係的安全感。缺乏人身的安全感,常會擔心出入的安危,在財務上缺乏安全感,容易以賺錢為人生目標,並有掌控財務的慾望。缺乏健康的安全感,常常憂慮身體的健康,甚至可能罹患慮病症。在關係上缺乏安全感,可能採取疏離或掌控或討好或暴力的人際互動模式。
這些安全感的狀態皆源於童年時期的成長經歷,關係上的安全感,在心理學中稱為依附關係的型態,是在生命更早期的六個月至十八個月之間,主要照顧者與嬰兒互動的狀態而決定。

閱讀全文:【活成一道光,點亮生命的可能-上集】《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2025-02-06 (四) 14:00首播
有一種影響力,不來自言語,而來自行動;有一種力量,不來自權勢,而來自無私的愛與堅持。
本集《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我們邀請到 「希望馬場」總教練張兆遠 與他的太太,華小芳老師。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帶領我們看見 「愛的實踐」如何改變生命,點亮希望之光。
張兆遠教練,二十多年來透過「馬匹輔助教育」,陪伴身心障礙者找到自信,突破身心的限制。他深信:「幫助別人成功,比自己成功更重要。」然而,在這條路上,他也經歷過無數低谷與挑戰,他如何堅持下來?又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