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情緒教育III–衝突時的情緒狀態】《乒乓雙人舞》2025-04-01 (二) 15:00首播
我們的情緒就像一座樓梯,每往上一階情緒就更強烈,溝通就更困難。從輕度不適開始,逐漸升級到防禦反應、批評指責、蔑視,最終達到封閉退縮的階段。在衝突中,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沿著這個階梯快速攀升。當我們情緒激動時,大腦實際上被「綁架」了,理性思考能力被暫時關閉。這解釋了為什麼在爭吵中我們常常說出後悔的話—那時的我們確實「不是自己」。典型的情緒升級過程,會讓溝通從單一問題迅速擴大為全面衝突。
情緒預警信號包括:身體的信號、思維的信號、行為的信號。

閱讀全文:【情緒教育II–情緒和身體的關係 】《乒乓雙人舞》2025-03-25 (二) 15:00首播
情緒不只是感覺,更是受我們生理因素的影響。所謂「察言觀色」正意謂著我們的情緒是可以透過身體外在反應被覺察。非語言情緒線索包含面部表情、身體語言(如雙臂交叉)、聲調等,例如當伴侶說「沒關係」時,必須從整體線索才判斷真實情緒。
情緒不只存在於頭腦中,而是遍布全身的體驗。情緒與自主神經系統關係密切,自主神經系統又分成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當我們感到強烈情緒(如恐懼憤怒)時,」便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準備「戰或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反之當我們覺得愉悅時,副交感神經系統就幫助我們平靜。當伴侶感到安全、被理解時,副交感神經系統啟動,創造有利於親密連結和有效溝通的生理狀態。

閱讀全文:【情緒教育I–情緒如何影響伴侶關係 】《乒乓雙人舞》2025-03-18 (二) 15:00首播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到很多情緒的變動,而不同的情緒狀態就像是伴侶關係的底色一般,牽動著兩個人互動走向。「喜怒哀樂」是我們最熟悉的情緒分類,然而心理學家經過考察研究後指出人類的基本情緒有六種:喜悅、憤怒、悲傷、恐懼、驚訝、厭惡。而且每種情緒背後都有不同的功能,特別是「恐懼」,雖然我們現在可能不喜歡,但它能啟動防禦和逃避機制,保護我們免受傷害。
情緒不僅僅是我們的感覺,還包括我們的身體反應、想法和行為傾向,伴侶間的互動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彼此情緒的影響。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VIII –如何發展安全型依附 】《乒乓雙人舞》2025-03-11 (二) 15:00首播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出生的家庭,父母如何對待我們以致於發展成不安全的依附型態(焦慮、逃避、混亂),但我們可以經由學習幫助自己從原生家庭創傷邁向安全型依附。
首先是覺察與認識,透過回顧童年經驗和情感記憶、辨識受傷的情境和模式、連結過去對現在的影響。例如:理解為何在親密關係中特別害怕被拋棄。再經過情緒梳理,允許自己感受憤怒、悲傷、接納各種複雜情緒、為情緒命名。例如:了解內在心中受傷小孩的需求和感受。
然後進入療癒階段,先練習自我安撫技巧、發展同理心對待自己、自我對話。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VII –依附理論的發展 】《乒乓雙人舞》2025-03-04(二)15:00首播
在原生家庭對我們影響中,除了生活習慣、信念價值觀外,目前最廣泛被認為影響深遠的是嬰幼兒期與主要照顧者(可能是父母、祖父母或褓姆)建立的依附型態。這些依附型態後來被證實可以應用在成人親密關係的發展。
依附型態有四類: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附、混亂型依附。這四類的差別主要決定於主要照顧者如何回應嬰幼兒的需求。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VI –發展一致型溝通型態 】《乒乓雙人舞》2025-02-25(二)15:00首播
著名家族治療學家薩提爾將溝通型態分成五類: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性型、打岔型、真誠表達自己也尊重他人的一致型。一致型是薩提爾認為最健康的溝通型態,我們如何能培養出一致型溝通型態?
首先是透過自我覺察來發現自己慣用的溝通模式,練習用"「我覺得…」取代「你總是…」來表達情緒,說出具體事件與感受,如「當你遲到時,我覺得擔心」,而且具體表達希望對方如何回應的需求。
其次對話中不打斷對方,練習同理心聆聽,確認對方感受,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V - 5種溝通型態 】《乒乓雙人舞》2025-02-18(二)15:00首播
著名家族治療學家薩提爾指出五歲的孩子,在家中就已經歷過六萬種上述的溝通互動,並將這些刻印腦中,引導著他未來的生活。她並將溝通型態分成五類:總是試圖取悅他人的討好型、將問題歸咎於別人的指責型、重視邏輯忽視情感的超理性型、面對壓力就轉移話題的打岔型、能真誠表達自己也尊重他人的一致型,後者是薩提爾認為最健康的溝通型態,下週我們會更詳細來討論如何培養一致型溝通能力。
非一致型溝通型態的伴侶互動不僅沒有效率而且常帶來傷害。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IV-自我價值與價值觀 】《乒乓雙人舞》2025-02-11(二)15:00首播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父母給予的評價與判斷多為正向與鼓勵,孩子的發展就較能充滿自信與探索的能量。反之,父母多負向批評的孩子,自尊心較低,有時孩子的名字就反應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例如「招弟」,父母關注的重點不在眼前這個孩子。在伴侶關係中,自尊心較低的一方常會要求對方給予更多的肯定及提供安全感。
我們的價值觀也成型於原生家庭,對於成長在鄉村從小經濟相對困乏的榮吉而言,兒時就要種花生、捉文蛤貼補家用,很自然養成儉樸的習慣,到了重視循環經濟的德國生活對於跳蚤市場的二手物品特別感興趣。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III-家庭角色】《乒乓雙人舞》2025-02-04(二)15:00首播
角色是指每個人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角色的扮演基本上必然是複數,一個人可以同時是父親、兒子和承擔家庭經濟者等。原生家庭的角色對於伴侶的影響可以分成三部分,自己在原生家庭扮演的角色、父母在原生家庭扮演的夫妻角色,父母在原生家庭扮演的親職角色。
自我在原生家庭扮演的角色深受家庭排行的影響,老大被要求獨立負責,在孩子多的家庭甚至扮演長兄如父長姐如母的角色。排行中間的人比較常被忽略,連帶容易出現自我形象不好的問題。老么則通常倍受寵愛,相對而言比較任性率真。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II-家庭規則】《乒乓雙人舞》2025-1-28(二)15:00首播
原生家庭中有一些可見的規則與隱形的規則,在夫妻相處中若沒有覺察常導致不必要的誤解進而產生衝突。明顯的規則如有些家庭出門一定要定時報平安,有些家庭則採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態度面對家人外出。隱形規則比起可見的規則更容易造成爭端,有一對夫妻結婚二十多年,每次遇到吃飯時間就很不愉快,因為太太煮飯一盤盤端出來先生就開始吃,等太太煮完飯上桌時先生已經吃飽準備離開,太太覺得先生根本不尊重他。當我們探討到原生家庭文化時,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麼多年的痛苦都是白受的,先生家是開雜貨店,每次吃飯都是兄弟姐妹輪流吃然後接手看店,所以一年除了年夜飯根本就不會全家坐在一起吃飯;而太太的父親是軍旅出身,生活十分規律,重視家人關係,一定是全家聚集後才開動用餐。原來吃飯無關乎尊重與否,而是家庭隱形規則不同。

閱讀全文:【原生家庭I-原生家庭知多少】《乒乓雙人舞》2025-01-21(二)15:00首播
原生家庭就是孕育我們從小長大的家庭,我們的父母關係、手足排行、親子互動、物質條件、情感表達價值觀等都不同程度形塑了我們的性格,影響我們的人際互動,特別是我們的親密關係。有道是「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可見原生家庭對我們影響之深遠,我們在原生家庭中的經驗常常被遺忘不易察覺,但這確會在思想行為中自然呈現出來。
良宜父親原是務農,後來因讀書考試進入中央政府單位任職,因此在教養孩子的過程特別重視教育,這樣的價值觀影響了良宜整個成長歷程。 
榮吉父親是孤身一人來台建立家庭,為求一家溫飽嘗試過各式職業,榮吉也承繼了這般刻苦堅韌勇於嘗試的心性。

閱讀全文:【男女差異(四)】《乒乓雙人舞》2025-01-14(二)15:00首播
男女面對壓力的處理方式不同,男性需要獨處思考,女性需要訴說陪伴,此時兩性互動的重點在於適時直接明確地傳達個人所需,避免暗示或影射,並給予伴侶拒絕的權利與空間。請求而非要求,藉由開口求助讓對方有付出的機會,協助自己更好得因應壓力。沒有人喜歡強迫式的要求。了解彼此對壓力的不同反應,非但使我們懂得如何負起個人的責任,如何促請他人協助我們治癒自己,更使我們進一步了解該如何正確有效地支持對方。在真愛中,極力協助對方、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也滿足了自我內在的需求。

閱讀全文:【男女差異(三)】《乒乓雙人舞》2025-01-07(二)15:00首播
婚前男女雙方性格特質的互補性,常帶來彼此欣賞而引人進入婚姻,然而婚後面對這些差異需要的是願意成長與改變的胸襟,否則不知覺間差異就被視為缺點,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與強求。男人需要成就感,女人更傾向需要情感的支持,缺乏這樣的了解,會用自己的方式愛對方也期待對方用同樣方式愛自己,結果就是愛得很努力卻不是對方需要的,自己也感到委曲。
為雙方關係惡化這件事主動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當衝突時我們容易覺得自己沒有錯,即或有錯但是對方錯得更多,期待對方先低頭認錯,這樣的態度常造成關係始終維持在緊張的狀態,因為對方會更努力尋求理由來合理化。衝突突顯雙方看法的差異,若能接納差異有效共處,則化危機為轉機,令彼此有更深的認識進而提升親密關係。
閱讀全文:【男女差異(二)】《乒乓雙人舞》2024-12-31(二)15:00首播
在情緒處理上,男性傾向內歛不表達女性則外顯易抒發。這與男女在社會化的過程習習相關,從離開幼兒階段,男孩比較不被鼓勵表達情緒,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因此他們的情緒語彙相對而言也容易缺乏;而女孩易被疼惜情緒表達是可接受的,這也有助於成長過程中對情緒的感知與陳述。
在溝通上女性敏銳於非語言訊息,例如眼神、姿勢、語調等,男性則更專注於語言表達本身。因此男性在職場上「就事論事」的溝通方式在家庭常無法正常運作,女性會從非語言訊息感受到是否被接納,進而引發情緒的波動,覺得男性沒有接收到她要傳遞的訊息,而開闢另一個話題,因而容易後來成為雞同鴨講的局面。

閱讀全文:【男女差異(一)】《乒乓雙人舞》2024-12-24(二)23:00首播
討論男女差異不是要強化性別刻板印象,事實上個體差異可能大於性別差異,但在帶領夫妻成長營的經驗中,我們觀察到許多夫妻在溝通表達、問題處理等存在差異,未能覺察這些差異傾向的確造成關係不必要的緊張。有了理解才容易生發出包容的態度。
男女在荷爾蒙系統存在差異,男性睪固酮主導,因此更具備競爭意識與風險承擔傾向;女性則以雌激素與黃體素為主,由於其具週期性變化特性,容易影響情緒與生理狀態。生理期帶來的影響因體質而異,有些女性可能非常疼痛,現在大學裡女同學都有生理假的額度。因此在交往或婚姻中,男性須額外體諒女性情緒波動與身體不適。

閱讀全文:【分手的藝術III】《乒乓雙人舞》2024-12-17(二)15:00首播
分手後通常是個自我重建的過程,可以透過關係損益表來分析這段感情中的得與失,反思雙方的情緒及衝突行為模式,了解自己的情感地雷區,更知道未來希望發展的關係樣貌。
如何走過分手的情緒傷痛期:驚嚇、悲傷、責怪。首先突如其來的分手容易令人出現被棄絕、不安、恐懼的感受,失去安全感,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當這些負向情緒出現,必須學習情緒調節來恢復,不管是專業人士諮詢、相關課程進修或書籍自學都會很有幫助。
悲傷階段則要設立停損點因為許多人常封閉在此階段裹足不前,「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設法重拾獨立生活動力,興趣,找回自我存在的價值。

閱讀全文:【分手的藝術(之二)】《乒乓雙人舞》2024-12-10(二)15:00首播
當關係面臨分手時,誠實表達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猜疑和傷害,也是一種尊重對方的行
為,坦誠表達同時有助於雙方後續良好關係的維持。
主動分手與被動分手者面臨不同的情緒波動階段,主動分手者通常經過較長思考,情緒已經有所調整,重要的是選擇合適提出的時間地點以確保安全,坦誠說明分手原因,同時給對方時間接受現實。至於被分手者情緒易產生大波動,要保持冷靜避免衝突行為,尊重對方的選擇,必要時尋求親友情感支持。
分手初期會經歷強烈情緒波動,繼而感受生活中的因為缺少對方出現巨大空缺,最後容易長期處於低落的情緒狀態。接納情緒並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改變的動力,從經歷中學習,更多認識自己是分手帶給我們的益處。
閱讀全文:【分手的藝術I】《乒乓雙人舞》2024-12-03(二)15:00首播
健康的約會幫助雙方在互動中共同成長,包容接納彼此缺點。然而尋求發展親密關係的過程中,我們也可能發現彼此並不是最適的伴侶,此時分手就成為不得不然的經歷。
分手有三個階段:覺察關係無法繼續、面對情緒強烈波動、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兩個人性格差異過大、第三者出現都可能是關係亮紅燈的跡象。不願面對分手的現實、對伴侶過多的情感依附及執著於已不存在的承諾,常成為分手的障礙。憤怒、悲傷、自責的情緒則是分手常出現的情緒,接納而非逃避情緒可以幫助我們早一點走出分手的痛苦,重新開始規劃新的生活。
分手經驗處理不當,日後可能成為再進入愛情的妨礙,更甚至形成自我否定,唯有正向面對,隨著時間以及適切的抒發方式,才有治癒的可能。
歡迎收聽《乒乓雙人舞》。

閱讀全文:【約會的界線】《乒乓雙人舞》2024-11-26(二)15:00首播
約好來相會,約會是一個認識自己與異性的好機會,鼓勵年輕人勇於嘗試約會但也要學會在約會中保護自己。「界線」就是你想要保有而不被人所左右的事物,包括愛、情緒、價值觀、行為與態度,要先理解自己所願意給出的以及不願給出的為何,方能設下。不勉強自己與對方,互相尊重,循序漸進地發展感情是約會很重要的功能。
在約會中人很容易被氛圍所牽動,忘卻自我的樣子與堅持,衝動過後方才後悔覺得受傷,產生許多負面思維影響後續人格發展。界線的存在就是為了讓彼此能互相尊重對方的世界與情緒,理解對方的界線更是深入探索對方的方式。約會初期雙方都傾向將最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但要學習用長遠的眼光真誠地表現自己,刻意隱藏缺點在短期或許有效,但終究紙包不住火,不利於關係發展。在約會中學習在愛裡肯定自己與對方,並接納彼此的不足。
閱讀全文:【親密關係中的迷戀與依附】《乒乓雙人舞》2024-11-19(二)15:00首播
迷戀常見於關係成形的初期,常出現的狀態有:無法停止思念、常將對方行動解釋為「對我有意思」、合理化對方缺點且無法持久。通常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一、「目光交會」對於彼此的身體特質會有某種程度的「愛慕」。二、「產生迷戀」:在迷戀狀態的人會感覺心情飛揚。三、「迷戀具體成形」:心思被迷戀對象佔據、常常回憶與迷戀對象的互動。四、「發生阻礙,但投入程度增加」:害怕被對方拒絕、發現迷戀對象的缺點也無法逃離迷戀。五、「不論是在喜悅或沮喪狀態下都精神恍惚」:大部分迷戀者都沈浸在幻想中,對一切失去對其他事物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