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認識「非理性信念」】《關鍵心生命》2025-1-17(五)22:00首播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就跟著改變。」
心所裝載的就是我們的所有內在心理動力,包含了情緒、價值、需要、想法…等,而其中「想法」可統稱為信念,信念不但影響我們的情緒,也影響我們的態度,態度便決定了我們的回應人事物的模式。
信念可以分為健康的信念和不健康的信念,健康的心是符合客觀事實的,符合真理的。不健康的信念則是不符合客觀事實及自然的原理。它多半來自我們年幼時,經驗不不足或者尚不能做客觀判斷所總結的。在心理學稱為非理性信念,在合一療法中稱為偏離信念或錯誤認知。
非理性信念影響的層面很廣,包含了我們對自己的接納、與他人的互動模式、對環境及生命的態度等。常出現在我們內心的非理性信念,例如:「我不夠好」、「我只要考不上理想大學,我的人生就完了」、「我要表現夠好才能被喜歡」、「人是不可信的」、「我要順從別人,別人才會愛我」⋯,這些非理性信念不勝枚舉,他對我們有巨大的影響力,卻常常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不被們察覺。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誰操控了我的行為反應?】《關鍵心生命》2025-01-10(五)22:0 0首播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絕大多數的行為都是自動化反應。而所有的行為反應,也可歸類出其反應的模式。而這些行為反應背後的操控者到底是誰呢?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告訴我們,情緒是推動行為的推手。然而情緒又是來自哪裡呢?情緒的產生主要源於內心的信念。
信念觀念如何影響我們?例如:內在的信念是「我不會把事情做好」,當遇到挑戰來臨時總會選擇退縮。或又有一個信念是「人都是不可信的」,這個信念會讓我們跟人保持距離,與人相處總有所保留。信念影響行為的例子不勝枚舉。
信念對我們的影響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包含了個人對自己的接納、面對事情的態度、與人相處的方式、使用環境資源的策略及如何看待生命與活出生命。我們若能更多察覺自己內在的信念,我們就越理解自己所有行為反應背後的原因,因此就越能做自己的主人,掌控自己的行為了。歡迎收聽本集《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如何讓情感記憶成為祝福?】《關鍵心生命》2025-1-3(五)22:00首播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似乎在告訴我們,童年的不幸,若我們不去面對與處理,可能需要賠上一生才得到醫治。
生命中有一項禮物「情感記憶」,可以縮短童年不幸的影響年日。在我們成長之後,「情感記憶」會喚醒我們童年的創傷,使我們有機會去醫治它。當我們願意面對並接納生命的陰影,便有勇氣走進過去的傷痛,使童年創傷有機會得到療癒,生命也將得到蛻變與成長,我們就不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治癒。
而如何讓情感記憶成為生命中的祝福呢?首先需要看重情緒,並敏銳覺察我們的情緒,當生活中總重複出現來得快又高強度的情緒時,那就是情感記憶的記號了,我們可以跟隨瞬間爆發的情緒,接納與表達它,透徹表達之後就有可能浮現出潛意識中的情感記憶,只要情感記憶出現我們便有機會去處理創傷。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問題背後隱藏的情感記憶】《關鍵心生命》2024-12-27(五)22:0 0首播
許多人常說「過去就讓它過去吧!」或「不要老是想過去的事」或「不要常常為過去的事糾結!」。但在生命的奧秘中,現在與過去是無法分割的,所有的現在都是過去每個時刻經歷的點點滴滴所形塑的。所有我們被愛與不被愛的經驗產生的情緒,對我們的現在都有極關鍵性的影響。
尤其是曾經受傷的、負面的而又未被好好安頓的情緒,就會形成了情感記憶。長大後,潛藏在潛意識中的情感記憶,會在我們的生活細節中,默默的影響我們,卻讓我們毫無察覺。
例如:在團體中未被公平對待,便會異常的憤怒,有可能在情感記憶中有類似的經驗,引發了童年不被公平對待的憤怒。或在職場中,遇到較專制、威權的主管,上班期間,只要主管一出現便會焦慮、不安,這也可能引發了童年面對專制威權的父母所產生的恐懼不安的感受。在生活中,無論是朋友關係、家人關係、職場關係、親密關係出現的問題,都有可能隱藏情感記憶的影子。在本集節目中,將有更多與情感記憶有關的故事分享,歡迎收聽本集《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生命中的情緒記憶】《關鍵心生命》2024-12-20(五)22:00首播
有許多人,以為事情過了情緒自然消失,或以為時間會治療一切,負面情緒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好。
殊不知,事情會被我們遺忘,但情緒若沒有妥善處置或安頓,會一直停留在我們的生命中,儲存在我們的杏仁核裡。而這些情緒的記憶,在合一療法中稱為「情感記憶」。
情感記憶在我們的生命中會有什麼作用呢?當我們成長後,遇到類似情感記憶中的事件,我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此情緒反應來得又快又急,且強度很大。從好的方面說,它可以保護我們,躲避類似的傷害,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當我們看到類似蛇的井繩,立刻浮現情感記憶中的害怕情緒會讓我們拔腿就跑。但從壞的方面說,我們若累積了太多情感記憶在杏仁核中,就很容易因遇見類似情感記憶的事件,就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換句話說,我們就會有好多的情緒按鈕,一被碰觸,就會立刻出現情緒爆發反應。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需要一定要被滿足才能獲得快樂嗎?】《關鍵心生命》2024-12-13(五)22:0 0首播
每個人都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個別需求,例如:成就、表現、親和、秩序、自主、社會認可….等。這些個別需求每個人都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質。
在前一集提到需求過高或過低對生命會有一些限制性的影響,如何與需求共處,讓需求變成一項資源,轉化成一種生命的動力,就需要去覺察並整理我們的需求。
面對需求的態度,東西方社會有所不同,西方文化較強調滿足需求,東方文化較傾向於壓抑需求,而過度強調滿足或過度壓抑都容易影響心理的健康。在合一療法中,強調要接納自己的需求,而不壓抑它,但也不主張一定要滿足它。更重要的是,要去探索需求背後更深的基本需要。
當覺察出需求背後更深層的基本需要,並去修復童年基本需要匱乏的創傷,需求的滿足與否就不這麼重要了。當需求被我們擁有,又能接受它不被滿足時,需求反而能成為正向的動力,轉變為工具價值,帶著我們活出理想的自己。歡迎收聽本集《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需求高低形成人格特質】《關鍵心生命》2024-12-06(五)22:0 0首播
俗語說「性格定一生」,性格的形成,雖然先天氣質佔有其基本的影響,但後天環境仍然佔有更大的影響因素。而在性格影響因素中,內心的價值觀及內在的需求都是不可忽略的元素。
而內在需求的高低,對於性格更有著重要的影響性。例如:從小學習不佳的孩子,,常被父母貶抑,他有可能就放棄努力,形成「低成就需求」的孩子,出現的人格特徵為「低自尊及消極的」。
相反的,若孩子從小只要考好成績,就得到許多稱讚,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形成「高成就需求」,人格特質為「努力、有雄心、有事業心、有抱負、喜歡競賽的」,雖然成就需求高可能展現積極的動力,但也可能產生汲汲營營、患得患失的生命態度,或因過度追求成就而忽略家人關係經營。因此如何藉由問題去探索並整理內在需求而獲得健康自我也是生命成長重要課題。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問題背後隱藏著需求】《關鍵心生命》2024-11-29(五)22:00首播
在我們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與衝突,無論發生的對象是在夫妻、親子、姻親、職場關係,一定會帶來某些負面情緒,讓我們感到不快樂。
當衝突產生時,我們可能會怪罪他人,覺得自己運氣不好,遇人不淑或碰到豬隊友,我們也可能責怪自己,覺得自己不會處人或處事,才會產生問題,但若是我們願意藉此衝突進入我們的內心世界去覺察自己,我們會發現,原來衝突產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我們內在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我們內在的需求有哪一些呢?例如成就、自主、照顧、求助、控制、求知、娛樂、放鬆等。需求如何形成的呢?多半是童年成長過程中過度被滿足或者是感到匱乏而形成的。
例如,童年時期凡事都得聽父母的,完全無法自我決定或為自己做選擇。便會形成高的自主需求,長大後便格外的想要自己做主,按自己期待的方式生活。若長大後仍然無法享有自主權,或在婚姻中仍然遭受另一半掌控,就會產生很大的抗拒,夫妻之間也會產生很大的張力。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我的價值可以內化而不固化】《關鍵心生命》2024-11-22(五)22:00首播
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我,而這理想的我所表現出來的樣子都蘊含著我們所看重的事物,也可稱為價值。
價值可以分為一、人性自然價值,例如健康、美貌、財富….,二、倫理價值,例如慷慨、誠實、勇敢…..等人性的美德,三、宗教價值,例如信仰、敬虔、祈禱….等等。
價值都是好的,把人們帶到理想境界,但若是在人們心中所看重的價值是固化的、沒有彈性的、非實踐不可的,一旦個人內在的價值產生矛盾,或自己的價值與他人的價值產生對立,就會產生人際衝突、引發心理問題。
所以,當生活中發生人際衝突或心理困擾時,也可從價值層面去探索原因,若是源於價值衝突產生的問題,可以藉由合一療法健康八步的前四步,從覺察到表達,將固化的價值轉化為有彈性的內化價值,人們便不會被心中的價值框住,反而可以自由地運用所看重的價值,成就人生的理想與目標。若想了解更多有關內容,歡迎收聽《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我看重甚麼】《關鍵心生命》2024-11-15(五)22:0 0首播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所看重的事務,而這些所看重的內涵,在合一療法的心理動力定義為「價值」,例如自律、職責、信任、平等、獨立、堅強、公平、理解、錢財、美貌、安定、肯定、和諧、創新、做我自己…..等,每一個人所看重的價值不同,但這些價值卻代表心中理想的我,更影響了他的行事風格。
這些價值的建立,多半是童年時期吸收了父母所看重的價值,或是在青少年時期為了尋求同儕認同而選擇的價值,當然也包括了在成長過程中透過經驗與判斷,自己所選擇的價值。
所有的價值都是好的,可以帶著我們活出理想的我,也幫助我們去實踐人生的意義與目標,但若是在我們的生命中,這些價值固化而沒有彈性,當自己的價值與他人的價值發生衝突了,就容易引發內心的焦慮或人際的張力。
若想知道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行事風格?或與人相處發生矛盾、衝突背後的癥結,不妨從價值這個層面來探索,理解自己內在看重的是什麼?是什麼價值被抵觸了?歡迎收集《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情緒是生命的禮物】《關鍵心生命》2024-11-01(五)22:00首播
許多人覺得情緒是一件麻煩事,尤其是負面情緒,不但讓自己不舒服,也會帶給別人困擾,因此總是想快速消滅情緒,或者是忽略情緒,甚至壓抑情緒。殊不知情緒卻是人生的一項禮物。
情緒就像一面鏡子,反映我們內心的狀態,可以帶著我們去探索我們內在的心靈世界,讓我們更認識自己。因此,若我們能用正向的態度接納情緒,甚至常常有意識的敏銳覺察自己的情緒,就可以讓情緒成為我們的資源,帶著我們走向成長。
如何運用情緒資源呢?合一療法提供了健康八步,應用前四步覺察、承認、接納、表達情緒,不但可以更多與自己的情緒連結,還可以藉由情緒探索內心更深的想法與需要。如何運用健康八步藉由情緒來自我成長呢?歡迎收聽《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選擇合理信念,展現愛的行動】《關鍵心生命》2024-10-25 (五)22:0 0首播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早晨從一睜眼就必須做出各種選擇以採取行動。然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三思而後行。在每一時刻面對的人事物,我們幾乎都是憑著直覺快速做出下意識的選擇與反應。這些直覺判斷的依據為何呢?就是我們內在情緒或內心深處的信念觀念。因此,我們內在的情緒多處於正向或負向?我們的信念多傾向於正面或負面,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選擇。
若我們的成長經驗累積了過多的未被安頓好的負向情緒,成長後遇到類似的情境,便會引發我們的杏仁核反應,做出防衛性的;不恰當的選擇與行動。又若我們內在隱藏著非理性或偏離的信念,也容易使我們用不健康的反應模式去回應周遭的人事物。
在前幾集中,提到合一療法的健康八步,在前四步中可以紓解成長中的創傷情緒,並調整非理性的信念。當我們的創傷被療癒,就有能力重新選擇正向的信念,進而可以脫離杏仁核掌控的直覺反應模式,並可以用理智腦做出適當的選擇,展現符合愛的行動。
若想要更多的學習如何運用健康八部帶來自我成長,歡迎收聽《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發現自己的不健康模式】《關鍵心生命》2024-10-18 (五)22:00首播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常會出現一些,不自知的制約行為,例如:遇到衝突我們就選擇妥協,或習慣性地負起家中或團體中的所有擔子,或容易控制他人按自己的方式來做事…等。這些慣性的行為,有些會帶來內心的束縛,也可能影響與人的關係,我們稱為不健康的模式。
如何發現自己的不健康模式呢?不健康模式形成的背後原因通常成形於我們童年的成長歷程,且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當中。而我們的潛意識中有著豐富的內在心理動力,包含「情緒、價值、需要、信念、情感記憶、基本需要與期待」等。這每一個層面的動力,可能都潛藏著我們成長中負面的情感記憶以及總結的一些偏離的信念,以致形成了不健康的模式。 
因此要發現自己可能有的不健康模式,就需要運用健康八步,透過前四部的感知層面的探索後,將負面的情緒梳理了,理性腦就有空間運用後四步「反省」出不健康的模式,內心自然浮現出隱藏於內心;默默影響我們的錯誤的信念,接著運用「辨別」步驟,分辨出信念中不符合客觀事實的部分,並做調整。
若想要更多的學習如何運用健康八部帶來自我成長,歡迎收聽《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接納真實的自己】《關鍵心生命》2024-10-11 (五)22:0 0首播
許多人活了大半輩子,仍然不了解自己。而人對自己的了解,也大都停留在意識層次,意識層次只佔全人的5%至10%。但往往我們的選擇或反應通常是由我們另外90%至95%的潛意識來決定的。因此,一個人若能更多的理解自己,則較能夠脫離不能自控的情緒化、退縮、逃避、甚至自我否定等不健康的行為模式。
如何更多的了解自己呢?則需要在潛意識中的心靈世界做更多的覺察。而微妙的是,許多人即便覺察了自己的負面情緒、需要,卻不願承認或接納,因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我們的負面情緒或需要常常也是不被大人接納的。當我們不接納內在負面的情緒或需要時,會習慣性地用壓抑的方式隱藏它們,當然也就不容易把情緒或需要說出來。
在合一療法中,提出了運用「覺察、承認、接納、表達、反省、辨別、選擇、行動」健康八步來探索生命中的問題或心理困擾的癥結,也運用健康八步來重新連結與自己的關係。上一週的節目中,我們談了第一步「覺察」,本週節目將對承認、接納、表達等三步驟做了更多的說明,「承認、接納」是指我們允許自己內在狀態的出現,也能與內在所有的心理動力共處,當一個人能夠承認與接納自己內在真實的狀態,已完成與自己和好的第一步。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問題就是答案】《關鍵心生命》2024-10-04 (五)22:00首播
許多人在生活中常會出現重複性的問題,例如:聽到負面的批評,便陷入極度沮喪。遇到權威型的老闆,會出現焦慮。對別人的請求,很難拒絕。遇到不公平的事,會義憤填膺。這些重複的問題不勝枚舉。然而人們會用改變環境,或是離開對方來解決。若無法改變環境,卻又習慣壓抑情緒的人,還可能產生情緒困擾,影響正常作息。這些問題往往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夢魘。
但有一個好消息,合一療法卻把這些問題看為資源,每一個問題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因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角,它的顯露,只是讓我們有機會去發現內在更深或更大的需要被關注的訴求。所以在「合一療法」有一句名言「問題就是答案,問題就是療癒的路」。而如何將問題變為資源呢?「合一療法」提供了健康八步的運用,這八步是「覺察」、「承認」、「接納」、「表達」、「反省」、「辨別」、「選擇」、「行動」。
如何「覺察」呢?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心、靈。用感知腦去體驗自己,不論是軀體的症狀、心理的感受,都是可以讓我們去關注的。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問題就是答案】《關鍵心生命》2024-9-27 (五)22:0 0首播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免不了遇到許多問題,而往往我們都把焦點放在表面的問題上,努力的想要改變他人或者環境,也因此困在問題的裡面走不出來。殊不知所有的問題,根源都在於個人自我海面下的冰山,即內在的心靈世界。所以在合一療法對解決問題的觀點是「問題就是答案,問題更是成長的路」。
如何善用問題成為資源,找到成長的路呢?合一療法提出了「健康八步」,人們遇到問題時,可以運用健康八步在人內心的八層心理動力逐步探索,找到問題的癥結,從根本原因去化解。
每一個人內在都有一個核心的需求,就是愛與被愛。人類許多問題的產生,都跟愛的需求有密切的關係。當人們在童年體驗到愛的匱乏,在一生的路上都在努力尋求滿足,甚至會用錯誤的方式取獲取愛,因此容易在親密關係中出現張力。若能理解這點,便需要重新回到童年經驗修復那愛的匱乏的經驗,或者去體驗生命中曾經出現但不被自己覺察的被愛感受,當然更根本的方法,是去體會原來自己就具有愛的能力,自己就可以好好愛自己,滋養自己。因為每一個人原本都是一個擁有愛;並值得被愛的人。
在本集將會對八層心理動力及健康八步的運用做進一步的介紹。歡迎收聽《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追求圓滿】《關鍵心生命》2024-09-20 (五)22:00首播
每個人都渴望活出圓滿的生命,而人們誤以為沒有缺失才能獲得圓滿,因此大部分的人都追求完美,以為達到完美就能獲得圓滿,以至於人們大都不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總是努力隱藏或盡力彌補自己的缺失,因此活得很辛苦。
其實要獲得圓滿,真正的需要是接納完整的自己。要如何接納完整的自己呢?就是要接納自己的強項,也接納自己的弱項,接納自己的外表及內在所有的特質(每個個體內在都有陽剛及陰柔的特質),接納自己所有的正面與負面的生命經驗及經驗中所產生的負面情緒。
一個人越能接納自己就越能自在的活出自己。除了接納自己的身心,人們還渴望活出超越的自我,即靈性的我。如何活出圓滿,在本集將有更多的內容介紹。歡迎收聽《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成為自己】《關鍵心生命》2024-09-13 (五)22:00首播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即便同一棵樹上的葉子也都長得不同。人更是如此,世上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一個人若能按著自己的特性來活,便能活得快樂與精采。
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為了討父母的歡心,我們自幼會按著父母的期待而活。若我們與生俱來的氣質、能力、喜好不能夠符合父母的期待,我們便會嫌棄自己,不接納自己,因此感到痛苦。又或者在成長過程,我們的父母好意的替我們做選擇與決定,我們的自主性被剝奪不能自由的做自己,我們也會不快樂。
一個生命若能夠按著他的特性來培育,他就可以活出他自己原本應該有的樣子,例如蘋果樹就一定結出蘋果。每一種動物按他的本能去養育,牠必能將他的本能發揮極致。一個人若按著他與生俱來的氣質、能力、興趣去成長與發展,他就更可以活出精彩的生命。本集將會分享精采的生命故事,歡迎收聽《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合一療法~愛與被愛】《關鍵心生命》2024-9-06 (五)22:0 0首播
馬斯洛的基本需要理論,裡面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需要「愛與歸屬」,合一療法也提到每一個人都需要無條件的愛也都有愛的本能。絕大部分的偶像劇都在圍繞著「愛」的話題。每個家庭也都在上演著手足、夫妻的爭寵,這都顯示了「愛」與「被愛」的需要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在合一療法中,更清楚的指出生命最核心的驅動力就是愛與被愛的需要。在嬰兒時期若主要照顧者不能及時滿足其生理需求、缺法擁抱或撫摸或眼神交流的對話,或主要照顧者更換、消失等,都會型塑不安全的依附關係,18個月的依附型態,就決定了18歲的依附型態。許多童年形成的不安全依附關係,長大後深深地影響婚姻關係。
在童年時期,孩子會用盡各種方法討父母的歡心,以為只要滿足父母的期待就可以獲得愛,長大後也會無意識的運用同樣的模式來獲取愛。但往往就會形成生命的限制,無法用健康的方式獲取愛或給予愛。
在本集將會對於每個生命愛的需求,有更多詳盡的分享,歡迎收聽《關鍵心生命》!

閱讀全文:【從覺察到療癒~~運用合一療法及心理羅盤達到自我成長】《關鍵心生命》2024-08-30 (五)22:00首播
宇宙的生命本就充滿奧秘,人類的生命更是奇妙。在人的生命中有著巨大的驅動力,推動著生命活出應有的美好與精彩。
那巨大的驅動力是人類的三個渴望,一、每個人都需要愛與被愛,人類中所有的家庭故事,都圍繞著爭寵奪愛上演著,而人們也渴望藉著付出愛去體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二、每個人都渴望成為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人類的生命,就需按著自己獨特的天性來活,才能感到快樂,也才能活出獨特的自己。三、每個人都渴望活出圓滿,很多人誤以為追求完美才能獲得圓滿,殊不知其實人類內在的渴望是追求完整,也就是接納擁有完整的自己,唯有完全自我接納與自己完全合一,才能活出生命該有的圓滿。
這三個渴望如何成為生命動力影響人類的追求,在本集將有詳細的介紹與分享,歡迎收聽《關鍵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