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孩子的朋友,我熟!】《風箏不斷線》2022-08-16(二)首播
身為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健康、學業之外,小孩的人際與交友狀況也常是父母掛心的項目之一。特別當孩子進入到青少年階段,當他們慢慢的離開父母的羽翼,逐漸發展自己的朋友圈時,父母所擔心的不僅僅是孩子交不到朋友或遭同學霸凌,更擔心的是他們交到了壞朋友。
特別是司法少年,當他們第一時間觸法時,父母往往不太相信自己眼中乖巧,心中純正的孩子怎麼會搞破壞做傻事,總認為一定是朋友帶壞的。特別在網路科技無所不在的時代中,孩子若藉著網路社群媒體廣泛交友,卻與父母的互動關係逐漸疏遠、逐漸減少時,孩子的交友狀況就可能存在極大的風險。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怕孩子教到壞朋友,除了偷瞄孩子的社群、Line,而引發親子間的戰火衝突外,家長還可以怎麼做?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疼惜自己,讓自己更有力量】《風箏不斷線》2022-08-09(二)首播
有份工作,沒有休假,沒薪水,內容包山包海,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工作,永遠無法辭職,這個職稱就是「父母」。
特別在現今雙薪為主流的時代,許多父母在職場上忙完一天的工作後,回到家接續另一個全責的戰場,擔起親職,用心照顧家庭、照顧孩子,常常卻忘了照顧疲憊不堪的自己。
尤其對於處於弱勢家庭的父母,有時因著身心俱疲,壓力超出負荷,不免在教養過程,感到更加疲憊與挫敗,也許需要給自己多一些空間,或是尋求支持及專業的協助。
本集節目邀請到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王菽锳社工組長來分享父母喘息活動,藉著父母支持團體及精心刻意安排的出遊休憩活動,讓身為父母者親身經歷愛惜與疼惜自己所帶來的力量,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暑假青少年犯罪的溫床】《風箏不斷線》2022-08-02(二)首播
炎炎夏日,學子們期待暑假的到來。卸下課業的壓力,每天睡到自然醒、遊戲打通宵,參加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活動或營會,也可以打零時短工,賺些零用。在這個季節,不同於學期間單調的生活,但也可能存在著風險。
  有經濟能力的家長,會利用暑期加強孩子的學習、技能或體驗,但對於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父母繼續忙於工作,任孩子自行安排暑期生活,成天「迷網」就很可能誤涉網路陷阱,遭到吸收或控制。有的想要打工賺錢,為求較好較快的收入,就很可能誤涉非法的工作內容,一旦觸法後便難以脫身。
  在快樂的暑假中,究竟還藏著哪些讓青少年容易步入歧途或犯罪陷阱呢?本集節目邀請到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王菽锳社工組長與們分享,在時下科技進步的同時,青少年暑期打工應該留意些什麼,父母應如何在正確的指引下讓孩子度過安全快樂的暑假以減少被害的機會。

閱讀全文:【教養是助人工作】《風箏不斷線》2022-07-26(二)首播
天下父母都是有了孩子才開始學習當父母的,即使有帶孩子的經驗,帶自己的孩子跟帶別人的孩子還是不一樣。或許害怕犯錯,又或許有所期待,擔心失控,以致在教養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會過度地掌控,按自己的想像或擔心「干預」孩子的發展,抑或乾脆順其自然。但每個孩子都是複雜的個體,常令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有力不從心的感受。
親職教養就像是助人工作一樣,他不單單是一個呼召,更是上天給予身為父母者的偉大使命,當我們渴望在教養上有所突破,親子關係有所改變時,我們似乎忘了孩子只是孩子,而父母不過是幫助、引導及塑造他們成長的助人工作者。
若先放掉專家中絢麗專業的教養技巧,重新回到教養的本質基礎,用體貼、愛與憐憫成為基石,將在混亂的教養關係中化干戈為玉帛。

閱讀全文:【從帆船理論談親子教養】《風箏不斷線》2022-07-19(二)首播
美國心理學家Maslow的金字塔需求階梯理論舉世聞名,不管是管理或教養,總是可以拿來套用與論述。但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就複雜性看,金字塔似乎不足以描述實際的教養多元議題與型態,並且Maslow模型真正的原貌,是艘帆船,人如在海洋般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航行、成長,需要一艘船身穩固,風帆定向正確的帆船,以能乘風破浪。
親子教養是支持孩子成長、發展的過程,當面臨各種的挑戰與困難,從帆船身的「安全」、「連結」與「自尊」到船帆的「探索」、「愛」與「目的」,讓成長的風吹動著風帆前進,不斷超越階段目標。
本集節目將從帆船理論的角度來與聽眾朋友談教養。

閱讀全文:【什麼都問網路的世代(上)】《風箏不斷線》2022-06-28(二)首播
隨時科進技的進步,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中,當人們在生活上碰到任何難解或不明白的問題時,很多人的直接反應是先問問「Google大神」。
搜尋引擎確實是人們生活中的好幫手,當我們直接點開瀏覽器時,似乎任何問題皆可找到解答與方法,它成了人們求神問卜的對象,且立即的回應讓人省了許多時間。雖然搜尋引擎科技不斷進步滿足了我們的要求,但卻也失去了原本在尋求專業知識裡的享受及深度思考,並且相對少了人與人之間互動關係裡的情感與連結。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一起探討在這世代的「問網現象」中,如何在依賴google大師之下仍維繫應有的親子與人際關係。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如座山般的青春少年】《風箏不斷線》2022-06-21(二)首播
山總帶給人幾分神秘,尤其山上的氣候與景象瞬息萬變,對登山者而言,每次的攀登都充滿了不確定的挑戰,因此有人就用山來形容正值多變的青少年。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父母往往會發現孩子漸漸變得似乎不是過去所認識、所知道的這樣。特別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以及聽到外人的評論,發現孩子有在家一條蟲,在外一條龍的現象時,許多父母會突感到訝異,有時既有氣又有趣,也有時不禁會有些驕傲或擔心。
家是孩子最安全的場域,父母是孩子最親密信任的人。在孩子進入少年階段,會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有時出現叛逆行為,或自以爲是的行徑、甚至情緒起伏、想法或決定改變比翻書還快的現象,常令父母感到不知所措。
本集節目邀請到汐止少年福利服務中心的黃子萍督導及鄭雅蓮社工來聊聊:青春期孩子真實的樣貌到底是如何?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必然」的風暴過程,並善用身邊的資源。

閱讀全文:【管教孩子的重點】《風箏不斷線》2022-06-14(二)首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父母的夢想,但要怎樣的教養方式,才能使「美夢成真」?
  所謂「教養」包括了「養」和「教」,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身體及心理健康、學習發展有難以轉嫁他人的責任與影響,學校教育只是知識與人際能力的學習,驅動孩子學習的,是父母的教養態度與方式,許多父母在面對教養難題時,會尋求專家、書籍或長輩、朋友的意見以得幫助,有些父母則直接將教養的作為推給學校或長輩、機構。
  養容易,教困難。每一個家庭不一樣,每一個孩子性格也不盡相同,父母需要先得著孩子的心,才能看到教養的辛苦開花結果,在本集的節目裡將與聽眾朋友分享管教孩子的重點,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兒童基本權利】《風箏不斷線》2022-06-07(二)首播
美國1776年在獨立宣言中提到「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造物主就賦予我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在大人的世界中,總認為這些是成人們享有的權利,然而即便是剛出生嬰孩,其實也在享有「生而平等」權利的行列中。
  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有其人權,對許多父母來說,孩子是隸屬家庭的資產,父母有完權的管教與支配權,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因著愛,也是為了孩子好。然而隨著《兒童權利公約》的訂立及推動,卻顛覆了許多家長養育孩子的觀念。然而兒童權利公約的施行真的與家長的教養有極大的衝突嗎?
  在今天的節目裡將與聽眾朋友探討《兒童權利公約》,從其核心原則及兒童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來看如何全方位建構保護孩子身心健康與發展的教養原則,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網路陷阱】《風箏不斷線》2022-05-31(二)首播
  隨著智慧行動裝置成為生活的必須,孩子直接進入網路世界的年齡也愈來愈早,然而,危險的十字路口有紅綠燈,而網路世界卻沒有,面對「網路如虎口」,孩子在上網路前應有的「安全教育」往往是家長們不熟悉且忽略的。
  在現實社會中會有不法事件,在網路虛擬世界中,同樣存在著不法與犯罪行為,如同真實社會一樣,存在許多的危機與陷阱,舉凡暴力、色情、詐騙、誘拐。對於身心與人格尚未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與道德判斷力不足的兒少來說,常在不知不覺中也成了被害者或加害者的角色,嚴重可能觸法,或被人勒索、利用、控制與傷害,甚至喪失寶貴生命。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在現今各式各樣的網路陷阱中,身為父母的如何教導孩子提升網路使用的警覺心,不落在網路陷阱中。

閱讀全文:【結糾在網路社群的時代】《風箏不斷線》2022-05-24(二)首播
  網路科技貫穿了人與人在空間距離上的限制,也因網路的普及,多數人有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隨著Facebook、Line、IG…等社群媒體的熱絡,人們一部分的生活沈浸於其中,習慣三不五時查看手機的訊息及社群動態。除了收發工作、生活上的重要聯繫資訊外,也深怕別人的開心你錯過;別人的哀傷你缺席沒安慰到,不知不覺中已被離網的焦慮纏身,與現實的生活糾結在一起。
  原本就格外需要同儕認同的青少年,在社群媒體普及的時代中,更將它視為主要的社交方式與生活重心。對於自我接納及自我認同尚在萌茁發展之際,若是不當使用社群媒體,帶來負向的效應往往大於正向效應,倘若落入網路陷阱,影響不單是生活、學習、衍生憂鬱等心理問題,甚至可能造成實質的傷害,危及生命安全。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在i世代中當社群媒體成為主流的社交聯繫方式時,我們應如何去解開結糾在網路社群裡的枷鎖。

閱讀全文:【追劇《少年法庭》之後(下)】《風箏不斷線》2022-05-17(二)首播
  韓國影集《少年法庭》播出即榮登於收視排行榜前幾名,也開啟許多人針對司法少年相關議題的關心及討論。
  站在法庭上的少年看是加害者,然而受害者與加害者常常是一體的兩面。劇中的一段話說:「一個人的傷害是不會結束的,被害人一輩子都得與傷痛共處。」多數犯罪少年都曾經歷被害的經驗,而受害者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加害者。為了保護自己與平衡內在傷害,以致於從受害的經驗中擁有了加害的潛力與衝動,進而走入了觸法的路徑中。
  少年犯罪往往來自於家庭結構的不完整,以及家庭支持的薄弱,甚至是充滿暴力恐懼、傷害的家庭。面對觸法少年,他們需要一把能撑住他們的傘。除了家人外,學校及社會各方的支持都是讓司法少年改過自新重回正軌的重要因素,在本集的節目裡將於聽眾朋友分享如何成為司法少年三股合成的繩子使之不易折斷。

閱讀全文:【追劇《少年法庭》之後(上)】《風箏不斷線》2022-05-10(二)首播
  韓國影集《少年法庭》播出即榮登於收視排行榜前幾名,也開啟許多人針對司法少年相關議題的關心及討論。
  站在法庭上的少年看是加害者,然而受害者與加害者常常是一體的兩面。劇中的一段話說:「一個人的傷害是不會結束的,被害人一輩子都得與傷痛共處。」多數犯罪少年都曾經歷被害的經驗,而受害者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加害者。為了保護自己與平衡內在傷害,以致於從受害的經驗中擁有了加害的潛力與衝動,進而走入了觸法的路徑中。
  少年犯罪往往來自於家庭結構的不完整,以及家庭支持的薄弱,甚至是充滿暴力恐懼、傷害的家庭。面對觸法少年,他們需要一把能撑住他們的傘。除了家人外,學校及社會各方的支持都是讓司法少年改過自新重回正軌的重要因素,在本集的節目裡將於聽眾朋友分享如何成為司法少年三股合成的繩子使之不易折斷。

閱讀全文:【脫『癮』而出(下)】《風箏不斷線》2022-05-03(二)首播
不管是搭公車、捷運上或是走在路上,隨處可以看見低頭族滑著手機、專注地看影片或玩遊戲。或許是為打發時間,或許是為舒發壓力、放鬆心情,玩手機遊戲似乎也成了現代人主流的休閒方式之一。
特別在物質豐碩的時代中,很多孩子從小就擁有三C產品,成了最佳的掌上遊戲機,而在從小接觸手機電玩之下,漸漸沈迷於其中的不在少數,甚至導致嚴重的親子衝突,也令許多父母在手機的管理與教養議題上倍感絕望。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如何拉救孩子及陪伴他們在網路遊戲的癮中「脫『癮』而出」,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脫『癮』而出(上)】《風箏不斷線》2022-04-26(二)首播
  不管是搭公車、捷運上或是走在路上,隨處可以看見低頭族滑著手機、專注地看影片或玩遊戲。或許是為打發時間,或許是為舒發壓力、放鬆心情,玩手機遊戲似乎也成了現代人主流的休閒方式之一。
  特別在物質豐碩的時代中,很多孩子從小就擁有三C產品,成了最佳的掌上遊戲機,而在從小接觸手機電玩之下,漸漸沈迷於其中的不在少數,甚至導致嚴重的親子衝突,也令許多父母在手機的管理與教養議題上倍感絕望。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如何拉救孩子及陪伴他們在網路遊戲的癮中「脫『癮』而出」,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用聲音跟孩子說好話】《風箏不斷線》2022-04-19(二)首播
  說話是我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人類透過說話,可以大量地表達想法、傳遞資訊、累積知識。然而說話不僅僅是話語的內容,說話過程中的節奏、語氣、聲調都反應了我們在當下的情緒與感受。
  多數父母或多或少都曾有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經驗,之後又感到後悔與難過。事實上,吼叫往往帶來負面的教育效果,無法讓孩子明白事件的因果,從而學到適當的行爲,但有時面對制止孩子不當行為的急切,父母很難維持溫柔和善的氣質與話語,一旦動氣卻無效果,可能越來越容易上演抓狂咆哮的戲碼。
  本集節目邀請到家庭大學講師黃慰萱女士與我們分享:如何學會與自己的聲音當好朋友,可以用聲音跟孩子說好話,讓低聲教育成為搭建親子溝通橋樑,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永不斷線的黏網行為】《風箏不斷線》2022-04-12(二)首播
  若把網路成癮比喻為「數位毒品」是近年無限網路環境下的新興流行辭彙,特別網路使用失控成了許多家庭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戰爭時,更顯出「它」侵蝕的嚴重性。不單單只有孩子,就連在成人世界裡也有許多人深深陷在這數位毒品的癮害中。
  不管是吃飯、走路、坐車、開會……,生活中總會看到許多人隨處都在滑頻、觀看、使用手機,甚至許多人當手機沒帶在身上時就會呈現焦慮狀態,在醫學界已把這個現象歸為手機成癮症。由此可見這種「黏網行為」已是影響身心靈健康的課題。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及探討「黏網」的行為模式,並如何善用數位科技活出愛神、愛人、愛自己的生活。

閱讀全文:【從網路素養談看鍵盤的摧毀力】《風箏不斷線》2022-04-05(二)首播網際網路已成為現代人類生活的一部份,手機、平板使用的年齡層也逐漸降低。在網路發達的時代,多數人都有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尤其在新冠疫情的籠罩下,甚至成為工作與生活的重心,以及主要的社交方式。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化,與網路傳播的即時與快速,我們的孩子卻常常在缺乏各項完善的教導及保護、督促下就浸身網路世界,其中充斥著色情與暴力、負面與虛假,不知不覺使得孩子的身心靈深受到嚴重、破壞與傷害性的影響。

當我們耳提面命提醒孩子在外「馬路如虎口」時,卻忽略了在這個世代裡,乃是隨處「網路如虎口」。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如何重視並帶領孩子從事安全的數位使用行為,成為具備網路倫理素養的使用者,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你的愛!公平嗎?】《風箏不斷線》2022-03-29首播
  「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公平的父母……。」許多父母都會這樣想。手心手背都是肉,總認為自己對待兒女的愛是平衡的、是無差異化的。然而手心的肉永遠厚於手背,在舉手投足及態度與言語之間,常常有意無意的就表現出我們是偏心的父母。
  相信父母都愛著他們每一個孩子,但當家裡不止一個孩子時,多少時候也總會有人感到被愛的似乎少一點, 不管是第一個帶著期盼出生的孩子,或總是貼心撒矯的老么,甚或在華人世界普遍存在著重男輕女的問題,多少都凸顯了父母的偏心與偏愛現象。
  然而在教養上,父母的偏心常是不利手足間的關係發展,也影響家庭的幸福與和諧,甚至可能帶給孩子極大的傷害,導致行為脫序。父母的愛能不能平衡呢?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幫派與少年觸法】《風箏不斷線》2022-03-22(二)首播
  平頭、黑衣、墨鏡、嚼檳榔是一般人對黑道的印象,當成群結夥在一起時,更會被認為是「幫派」或「犯罪集團」。特別近來有青少年在應該去上課的時間,成群穿著黑衣,參加某中年民眾的公祭,引發社會的關注。
  黑幫往往是透過暴力賺取暴利的組織,進入校園吸收少年加入的風聲時有所聞,藉著暴力保護與利誘吸收青少年加入,特別是鎖定家庭關係不良、教養功能失調、沉溺物質誘惑或與同儕關係緊張的孩子。
  有些父母是在無預警下發現孩子入了幫派,走上歧途,才發現因著長期與孩子的關係疏離,錯過了發現風險、挽回孩子的機會,事實上,父母所營造的家庭關係是孩子成長不受黑暗世界奪去的關鍵保護因子,在本集節目裡將與聽眾朋友分享「幫派與少年觸法」,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