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創傷知情】《風箏不斷線》2021-11-16(二)首播
  聽到「創傷」這個詞您會想到什麼呢?或許直覺想到的是因著意外所帶來肉體的傷口與疼痛。然而「創傷」這件事並不單單只會發生在肉體上,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讓我們感到痛苦的事,有些情節重大,有些反覆發生,就可能產生心靈上的創傷。若未覺察與調適,就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行為模式、學習與社會適應產生長遠的影響。
藥物是肉體創傷最佳的治療,然而心靈的創傷卻是愛與了解才是最大的醫生。外界所帶來的傷害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事,但當下若有一個可以讓我們感到被愛、被支持,並可以依賴的「創傷知情」者,必能使我們能從心靈的創傷中迅速復原並重獲生命力。

閱讀全文:【祖孫情‧愛無限】《風箏不斷線》2021-11-09(二)首播

台灣正同時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變遷,加上科技產品的普及化,不同年齡世代的關係開始成為重要的社會議題,也因此政府近年來積極的倡導「祖孫週」、「祖父母日」、「代間教育」等,期待不同世代間可以有更多的連結、表達愛與關懷。

年長者所擁有的智慧和生活經驗是穩定家庭及社會重要的力量,藉著不同角色功能的扮演角色內涵,祖父母的愛可以真實傳遞給年輕的世代,並與孫兒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相互學習。

閱讀全文:【蜜糖或毒藥-談教養中的獎勵】《風箏不斷線》2021-11-02(二)首播
相信許多父母都曾用過獎勵來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或達到某樣成就。不可否認的,獎勵的效果大過責備及懲罰,它是對孩子表現的肯定,也會帶給孩子一股強大的動力與能量,若用得合宜,會使得孩子持續努力,並在行為上較為正向與樂觀,但若使用不當,也可能讓孩子變得現實、貪婪、利益動機重於關係,或學會使用不當手段來贏取獎勵。因此,父母如何在獎勵孩子的尺度上拿捏得以是門智慧,本集節目將與聽眾朋友來談談教養中如何運用鼓勵與獎勵,幫助孩子更有動力,同時保有親子間的真誠關係,使對孩子的獎勵是蜜糖而非毒藥。

閱讀全文:【雙失少年的希望與鍥機】《風箏不斷線》2021-10-26(二)首播
  在升學、就業都高度競爭的社會裡,當大家搶破頭想擠進優質學校或百大企業的台灣社會中,有一群孩子,因著成長過程缺乏適當的教養支持,學習挫敗,或因資源匱乏,在結束義務教育後既未升學也未就業,他們被稱之為「雙失少年」。
這群少年因為年齡限制,加上沒有學歷與職能或一技之長,在求職上處於劣勢狀態,大多數都多次經歷職場上的挫敗經驗,以致他們的工作態度常出現抗拒、衝突、退縮、逃避,甚至不願再次嘗試而成為尼特族,更糟的是有些為生計而冒險進入高薪、危險或不道德、觸法的工作裡。
本集節目將與大家分享及探討雙失少年在職涯上的希望與契機。藉著職涯探索及職業培訓不單讓少年能「知己知彼」並撇開「雙失」的負面標籤外,更能用愛與陪伴重建他們失落的生命。

閱讀全文:【愛遍滿地—愛心餐】《風箏不斷線》2021-10-05首播
  看似豐衣足食的台灣社會角落裡,仍有著不知下一餐在哪的群弱勢族群,近年來物價皆漲只有薪水不漲,更大大拉開國人貧富間的差距,對原本經濟就處於弱勢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COVID-19防疫下,也造成了多失業人口,其中許多原本就是月光族,如今更是只能以債養債。
源自於義大利拿坡里一間小小咖啡店的分享咖啡活動,漫延到了全球,處處開始響應愛心餐活動。在台灣許多愛心人士也加入了響應愛心待用餐的活動,透過支持一份餐點或飲料的價格,讓許多弱勢家庭中的兒少、獨居老人或有在經濟困境中難以溫飽的人,可以享用愛心餐點,使能繼續帶著希望活下去。

閱讀全文:【我要當老闆—青年創業】《風箏不斷線》2021-09-28首播
創業「自己當老闆」不僅是在職場中厭倦領死薪水或不甘聽命於老闆者的想法與計劃,更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
想創業當老闆的原因,除了不想再為人打拼,希望自己能真正享有努力的成果,還有更多屬於自己自由與權利,充分地運用、掌控資源,以實踐自己的理念與夢想、證明自己的能力。然而,創業卻是一場無止盡的接力賽,從你決定跨出舒適圈、一頭栽進創業之路開始,一連串超出想像的挑戰將等待著創業者一一去發覺、突破與邁越。

閱讀全文:【父母的不當管教】《風箏不斷線》2021-09-21(二)首播
華人在養育小孩過程裡總有著「不打不成器」的傳統思維,認為要家教嚴格孩子才會聽話。雖然說父母對未成人年的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與義務,只要在合理與必要範圍內可以懲罰孩子,但往往有些父母在管教處罰時,是出於自己本身的情緒需要,用非理性及不當的管教方式對待孩子,而造成孩子身心的傷害。
家庭中最常見的不當管教就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不單只有肢體責打,言語、情緒暴力的殺傷力之大更是不容忽視。不管是肢體的責打或言語上的辱罵,對孩子的身體或精神上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與痛苦。

閱讀全文:【疫情下安置機構的活動】《風箏不斷線》2021-09-07(二)首播

在新冠肺炎嚴峻之際,每個人都變成了「御宅族」,這個用詞不再是宅男宅女的代表,而是人們在防疫之際最安全的行為。

宅在家,時間久了讓人悶得慌;宅在家,有限空間下活動也受限。宅在家的無聊成為每日重要的課題,特別對小孩來說無法忍受無聊的吵鬧也會使家長崩潰。

許多兒少安置機構在面對防疫,致使辦理實體活動受限,無法如往常一樣帶著孩子利用暑期上山下海,必需發揮創意讓宅在機構內的孩子在漫長的暑期中過得充實又富含有意義,這著實考驗著機構內的社工及生活輔導老師。

閱讀全文:【生涯規劃裡的岔路】《風箏不斷線》2021-08-31(二)首播
升學大考結束,收到學測成績單後是每位青年學子最煩惱的時刻,因為面對未來的人生決擇,科系成了他們與家長最燒惱的事。有的人清楚知道自己的興趣與方向,心中已有屬意的科系。但也有些人腦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科系,將來要走什麼路。而往往父母所安排指定的那個方向卻是自己最不喜歡也沒有興趣的。
竣凱就是在父母決定下就讀了臺大法律系,因著不是出自於自己的選擇,且對自己的說話方式沒有信心,一開始就讀時對法律的學習並不熱衷。在對自己是誰、自己與其他人及環境等各系統是如何牽引互動反而更想探索了解之際,輔系選讀了社工系,更奠定了走上法律之路的明確性。

閱讀全文:【司法少年就業服務】《風箏不斷線》2021-08-24(二)首播
 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父母在能力許可下總是竭盡所能地栽培,期待幫助孩子有比他人更多、更突出的學習表現,使能在多變的社會中具備適應、發展與競爭的能力,能夠開創更好的職涯與幸福的人生。
然而觸法少年往往來自於缺乏良好教養支持的生長環境,很早就已放棄學習,過早不當社會化,當觸法並裁定處分後,更難回到校園或進入理想的職場就業,往往只能選擇「3D工作」(髒Dirty、險Danger、卑Degrade),難以穩定與營生,很容易再度觸法。因此,提供司法少年在安全、接納的環境下,接受職能與職業探索,提供適性的技能培訓,使其具備社會生存、適應的能力,是幫助司法少年良好社會賦歸、預防再犯的重要輔導、服務模式。

閱讀全文:【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風箏不斷線》2021-08-17(二)首播
 許多父母會想讓小孩學習音樂,因為學音樂的孩子會給人有氣質、有深度的夢幻與想像。除此之外,學音樂也是藝術與美感養成最直接的媒介。
有句話說「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這朗朗上口的話也成了許多父母心中的對孩子學音樂抱持肯定的態度。在人類大腦發展及身心醫學的研究中,確實學習音樂的孩子情緒比較穩定、專注力較高、焦慮感較低,出現偏差行為的機率也相對較低,然而這並不是絕對的,仍有一些關鍵因素。其中,父母在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所給予的正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全文:【青少年犯罪與預防】《風箏不斷線》2021-08-10(二)首播
少年犯罪預防一直是各個國家的重點工作,畢竟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國家未來的棟樑。少年犯罪若不能有效降低,不單造成當前的治安問題,令人民不安,更傷及一國之根,後患無窮。
常言預防勝於治療,少年犯罪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年輕一代資訊能力的提升,涉及的層面更廣。除了社區的實體犯罪,更透過網路科技擴張。

閱讀全文:【帶出負向家庭的優勢】《風箏不斷線》2021-08-03(二)首播
  「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提醒了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模式將會對他們一生造成巨大的影響,不當的教養方式,更會破壞親子間的情感與信任,甚至造形成關係的對立與傷害。
幾乎所有「父母」都是當了父母,才開始學習擔任父親或母親這個角色,沒有預習、沒有NG,必須一路走下去,往往就會循自己從小所接收到的教養、文化、生活習慣、價值觀、處事態度……等,摸索出自己與孩子的互動與教養方式。
非不得已,沒有人想當反派,總想在為人父母上成為最佳男女主角,卻常感力不從心,潛意識中往往延襲、傳遞上一代的教養方式,若此經驗不佳,可能再一次將家庭推至負向。

閱讀全文:【疫情之下的祝福】《風箏不斷線》2021-07-27(二)首播
安親班、補習班是在亞洲社會裡獨特的兒少課業加強服務與照顧的產物。在台灣社會不單單只有安親班、補習班而己,其實各縣市政府為了支持經濟弱勢、雙職、單親、隔代教養等家庭的孩子,提供有助適性發展的課後學習與照顧環境,結合民間非營利組織在許多社區中設置課後照顧據點,幫助家庭減緩兒少照顧與教養的壓力,並提供各種輔導、服務與活動,支持孩子有正向的成長與發展。
當孩子下課後來到據點,有關心兒少的社工,供應營養衛生的餐食,餐後在課輔老師及志工的陪伴下完成習作與溫習功課,並安排各種課外的成長團體與探索、學習活動。除了讓孩子下課後有一個安心讀書、等待父母工作結束回家的地方外,更帶領孩子探索自己,助其適性發展,促進身心健康。
然而因著COVID-19疫情,臺灣進入三級防疫階段,以致兒少據點必須暫停開放,孩子全天在家教育與生活,帶來的是親子間更多的相處與磨合,但這卻是開啟進一步家庭工作的契機。

閱讀全文:【疫情下更生少年的服務】《風箏不斷線》2021-07-20(二)首播
防止與降低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全球每個國家所重視社會議題,因為青少年是國家發展的根本、未來的主人翁,青少年人口的素質,是影響一個國家未來興衰的關鍵。
  正當各國因著新冠肺炎疫情進入警戒時,由於政策及民族性的不同,疫情發生之時,有些國家青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在台灣,進入三級防疫後,少年犯罪案件似乎也跟著大幅下降,但不知是因多數民眾防疫在家,還是警力與社會關注過度聚焦疫情,這只有待防疫解封、社會恢復正常運作後,才能觀察出變化。然而在防疫期間,仍有一群收容在矯正機關的少年,持續有關懷與輔導的需要,並且此時正是輔導關係建立與觸發孩子產生遷善動機的關鍵時刻。

閱讀全文:【虛擬教室裡的挑戰與應對】《風箏不斷線》2021-07-13(二)首播
當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下,有很多國家都開始實施線上遠距教學,台灣教育當局因應三級防疫期間,採「停課不停學」,除了運用超前部屬的雲端自主學習系統,學校也透過網路進行即時線上教學,但由於來得太快,第一時間師生與家長都感到措手不及,尤其對於習慣實體授課並與學生現場互動的老師們,更是一大挑戰。

閱讀全文:【少年送愛挺醫護】《風箏不斷線》2021-07-06(二)首播
當全台籠罩在新冠肺炎三級防疫情下,經濟當其衝擊的,就是有賴門市營收的產業,特別是餐飲服務業,在防疫禁令下,銷售大幅縮減,卻仍要負擔設店的固定成本,許多店家難以支撐下,從「暫停營業」轉換成「結束營業」。同樣讓原本經營就頗艱辛的弱勢庇護職場及社會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近幾年來不斷擴張服務層面,透過中繼職場的設立,陸續成立了未來咖啡、貓培你飛手作坊,也與弘爺漢堡合作經營公益早餐店,藉著培訓更生及弱勢、家庭失功能少年有一技之長,並藉機讓他們脫離過往複雜的生活模式,可在中繼職場就業與學習。但在疫情之下,中繼職場除了營收大幅減少外,更重要的是,少年若降低時間與實作內容,閒暇之際,多金的冒險生活會再次向這群孩子招手。
在陳永泰慈善公益信託的協助相挺之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的三個中繼培訓站開始一起投入「送愛挺醫護」的行動,每日製作愛心餐點送到到防疫的最前線,用行動鼓勵與支持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及警消人員。此活動不僅喚起孩子對公益行動的價值,也點燃他們在行動中的喜樂,知道施比受原來更為有福。

閱讀全文:【疫情孩子在家學習的挑戰】《風箏不斷線》2021-06-29(二)首播
2021年5月中旬,新冠病毒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在臺灣擴散,全國進入三級防疫階段,各級學校為了在防疫期間可以「停課不停學」,紛紛改採線上教學。全面停課後的臺灣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遠端教學模式。
當孩子的停課不停學遇到了家長的居家辦公之際,父母除了需要忙自己的工作外,還得照料全家人的三餐,甚至得當起老師的小助教,甚至校長兼撞鐘的盯緊孩子每堂課的上課時間與課表,新的挑戰與壓力常使父母理智斷線,而掉入頻繁的親子衝突困境中。

閱讀全文:【揭開安置的潘朵拉盒子】《風箏不斷線》2021-06-15(二)首播
在現今看似富足與平靜的社會中,其實也隱藏著許多悲傷的故事,其中作爲主角的兒少,因著家暴、兒虐與不當教養,必須離家進入隱身在社區中的安置保護機構。
他們沒有選擇,必須帶著離家的難過、失落與不解的困惑,非自願性的進到機構生活,儘管機構想盡力給予足夠的保護與照顧,然而先要面對孩子失家後,失控、爆發的強烈不安全情緒與行為,人們在不理解下,常用異樣的眼光與思維評價與衡量機構內所發生的問題。特別當不良事件、負向新聞躍上媒體版面時,人們對安置機構的檢視與責備總過多於了解與同理。

閱讀全文:【生養孩子最重要的事】《風箏不斷線》2021-06-08(二)首播
按華人的傳統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認為生養孩子是件最重要的事,因為生養孩子可以延續香火、傳宗接代,甚至是養兒防老,亦或策略聯姻、壯大宗族。但隨著社會變遷、人們生活型態與認知的改變,生養子女已不再是以傳統的思想、觀念為主要目標,更重視的是子女其人生的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