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職場閃亮 生命發光】 《高年級資優班》 2022-07-21(四)首播
依據內政部統計,截至110年1月底,我國老年人口為380.4萬人,占總人口的比率,已經升高到16.2%,而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我國將會在2025年邁入(老年人口85歲以上)超高齡社會。在少子化、高齡化這個難以逆轉的趨勢下,將直接衝擊勞動力市場的人力供給,以及勞動力越來越高齡化的現象。當中高齡者與高齡者的人力資源充沛,政府也擬定多項就業促進計畫與方案時,高年級生如何重返職場或參與有生產力的工作,以體現自我價值並創造價值,是值得關注與探討的議題。
本集節目來賓: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楊茹憶主任,不僅解析高齡化勞動力市場挑戰中的機會,也對企業人力資源運用的觀念改變與模式調整,提出了包括善用「職務再設計」,及相關雇用獎助措施的具體建議。同時,也分享其觀賞「高年級實習生」經典影片的見解,點出銀髮族處事圓融與內斂智慧的關鍵。此外,除了詳細介紹其職掌之一的銀髮族就業輔導與資源配置,更帶我們從“農忙特攻隊”實例中,看見銀髮族採菱角與玉荷包的身影裡,充滿著新的活力與無限可能。

閱讀全文:【從帆船理論談親子教養】《風箏不斷線》2022-07-19(二)首播
美國心理學家Maslow的金字塔需求階梯理論舉世聞名,不管是管理或教養,總是可以拿來套用與論述。但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就複雜性看,金字塔似乎不足以描述實際的教養多元議題與型態,並且Maslow模型真正的原貌,是艘帆船,人如在海洋般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航行、成長,需要一艘船身穩固,風帆定向正確的帆船,以能乘風破浪。
親子教養是支持孩子成長、發展的過程,當面臨各種的挑戰與困難,從帆船身的「安全」、「連結」與「自尊」到船帆的「探索」、「愛」與「目的」,讓成長的風吹動著風帆前進,不斷超越階段目標。
本集節目將從帆船理論的角度來與聽眾朋友談教養。

閱讀全文:【疫情後的健康知識】《讓天賦發光》2022-07-19(二)晚21:00首播
想知道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過動兒跟過敏兒嗎?現在疫苗真的可以達到免疫嗎?
今天孫爸要採訪的是林歆惠營養師以及張一彬老師,這兩位老師要來告訴我們更多關於現在人會遇到的病情以及疫情的風險。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疫情的消息就一定要聆聽這集的採訪!
林歆惠現任:
●新健康營養諮詢中心 營養師
●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 營養講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 營養系 碩士
經歷:
● 新營養食代專案經理暨營養師
● 社區、校園、企業講座、社區營養推廣中心 講師
● 雲端平台線上諮詢、駐站 營養師
● 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發展協會課程班導師
● 海峽兩岸營養培訓營 教師
● 台中榮民總醫院臨床經驗
● 中華民國營養學會專業會員
張一彬
現任:
● 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 理事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 俄羅斯語言學系
經歷:
● 中國時報 業務專員
● 中國力霸集團百貨企業部營業處長 / 集團內部講師
● 米尼末設計形象事務所 行銷企劃顧問
閱讀全文:【同理心的雇主之愛】 《愛在他鄉》 2022-07-18(一)首播
離鄉背井的來台移工,揹負著改善家庭經濟生活、創造家人未來幸福的重責大任,在勞動契約期限裡的每一天,都是辛苦的;既要忍受遙距的心中思念,也要扛起異鄉的工作壓力。太多的移工故事,總是在仲介費的高低,以及雇主、仲介的好壞之中,相互的交錯連結;偶有聽聞雇主與移工之間相處和諧,且彼此感謝的事例,都令人感到十分溫馨,不免期待有更多的台灣雇主,以同理心去愛惜移工朋友。然而,說得容易,做到,卻需要堅定的信念和持續的動力。
本集節目內容,出自於企業雇主所安排的一場交流座談會,與20多位移工面對面的談話及交換意見,甚至不迴避仲介費的收取問題。在有限的時間裡,即使無法面面俱到的暢所欲言,但足以讓移工更加明白,雇主對於他們的關心,乃無所不在、無微不至。無論是主動先借一筆錢,讓新入境移工一次清償國外仲介費,以免再付高額利息,或是在移工生病時,親自探視慰問…都讓人難以想像,身為老闆卻如此溫暖對待移工,而這份同理心,正是源於雇主年輕時,也曾在海外工作的一番經歷。

閱讀全文:【中華民國第二十九屆十大傑出愛心媽媽「慈暉獎」耿立予 女士專訪】《星蹤有愛》2022-07-14、07-21(四)首播
狂賀!狂賀!超級無敵霹靂強,太強了!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2022年真情推薦耿立予女士參加第29屆十大傑出愛心媽媽榮獲「慈暉獎」肯定(鍾華瑄小姐的母親)
耿立予女士之女兒鍾華瑄是第55屆十大傑出青年、媽媽也是全國十大,因此號稱雙十愛心媽媽,實至名歸!
十大傑出愛心媽媽「慈暉獎」是表彰為使身心障礙孩子能夠順利的成長,除了社會資源的多方協助,更重要的是有一位在尋求希望的路上無悔犧牲、奉獻的母親,她會用盡她所有的愛來包容並保護孩子;耿立予女士一直只是想讓孩子能夠快樂成長,能夠獨立養活她自己,這是[初心],更是[目標]!

閱讀全文:【淺談睡眠與憂鬱】《白天不懂夜的黑》2022-07-14(四)21:00首播
現在的工作型態跟過往大大改變,輪夜班、跨國會議……等,不再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作息的改變,也讓忙碌現代人的睡眠習慣的改變。睡眠是身體恢復休息、儲存記憶很重要的時候,若睡眠品質與睡眠環境沒有調整好,可能有睡眠的問題,如失眠、淺眠、睡眠不足。長期的睡眠障礙通常是生理或心理的變化的警訊,需要我們尋求專業醫師了解!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醫師,來談睡眠的重要性,若遇到睡眠問題可以如何調整及就醫!

閱讀全文:【陶出自由形塑的人生】 《高年級資優班》 2022-07-14 (四)首播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數為3百98萬3,640人,已占總人口的17%,距離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的超高齡社會這天,已經越來越近。每個人隨著年齡增長,多多少少都會擔憂,當自己年老的時候,還能不能健康的、過著自己想要的日子?年輕時的興趣(諸如繪畫、書法、攝影、舞蹈、戲劇等等),還有沒有機會去學習且盡情享受?然而,許多新事物中的奧秘,從探索之心開始,就已經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啟動了依然可以從心所欲的第三人生。
本集節目邀請的來賓,為知名石化公司前高階主管退休,現為玩陶數十年的自由創作者:鄞弘政先生。來賓在節目中的分享,不只是個人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的解決之道,還有其對人生處於順境與逆境時的體悟:「得意沒有落魄久」的惕勵,以及「再黑暗的夜,也會迎來天亮」的堅持。同時,在沉浸於做陶、玩陶的過程中,更設定每五、六年要辦一次個展且都實踐的目標,從容的從化工專業,跳轉至藝術領域而樂在陶中。鄞老的故事見證了…退休生涯其實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樂趣。

閱讀全文:【讓天賦發光】《讀書在荷蘭》2022-07-12(二)晚21:00首播
想知道國外的學習方式跟台灣有什麼不同嗎?
怎麼樣的念書方法才是適合自己的呢?
上一集孫爸要介紹的劉茵綺同學,她是如何在大三決定要出國唸書,在大四就完成這個目標的呢?在國外的教育方式又啟發了她什麼樣的感覺呢?讓我們再次來起來聽她的故事吧!
劉茵綺中央大學財金系大四生,在年初疫情趨緩之下順利申請至國外交換一學期。目前正在荷蘭格羅寧根的漢斯應用科技大學International Business進行交換。交換期間,在當地體驗到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教學風格與生活習慣,放假之時也與同伴到歐洲各國遊覽、體會到不同國家的人文風情。
1) 為甚麼會想到荷蘭交換?
2) 為交換做了哪些準備?
3) 荷蘭的教授方式與台灣有何不同?
4) 交換期間學習到了什麼?
5) 交換期間有沒有遇到過甚麼困難?

閱讀全文:【微觀移工直聘制度】 《愛在他鄉》 2022-07-11(一)首播
談到外籍移工的相關業務或服務時,“仲介費”總是會被視為問題的癥結,而成為討論移工權益保障時的關注焦點。這也催生了勞動部成立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目的在減輕雇主及外籍移工的仲介費負擔,以符合我國重視國際人權及社會公益之期待。當外籍移工的聘僱程序與文件作業,可以透過直聘中心協助,以網路就能完成線上申請時,雇主是否因此而感到簡易方便,移工是否因此而受益,雇主與移工之間的所需服務是更好或消失,都關係著直聘制度的推行成效。
本集節目從政策背景因素,及相關調查報告與統計數據,至實務操作上所衍生的問題等各面向,解析直聘制度所呈現的效益為何不彰,探討該制度所凸顯的政策矛盾之處。藉此更進一步省思,若“促進社會公益、(移工與雇主)勞雇和諧或安定社會秩序”是政府重視的課題,那麼,直聘制度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才會有加分的效果?另外,徒有立意甚佳的制度,卻無法提供使用制度者的服務需求,而勞動部仍積極宣導的原因為何?這些議題,都將在節目中一一細說分明。

閱讀全文:【談中年憂鬱】《白天不懂夜的黑》2022-07-07(四)21:00首播
有一項研究指出年齡與幸褔感之間的關聯性,發現隨著年紀增加、幸福感會逐年降低,到40-50歲年齡層幸福感是最低的。
中壯年族群背負著養育孩子、照顧雙親的壓力,需要兼顧家庭與工作,身體狀況也不如年輕時候,生活壓力的變動也考驗著身心的調適能力。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醫師,來談中壯年齡層的心理健康與憂鬱,早一步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早求助與治療!

閱讀全文:【展現不受高齡框限的價值】 《高年級資優班》2022-07-07 (四)首播
愛因斯坦曾說:「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起多大作用。」在過去的傳統觀念裡,自己用年齡畫了很清楚的界限,幾歲該退休了,幾歲就不能再雇用了,退休就是要含飴弄孫或遊山玩水,讓自己的夢想也好、價值也好,就被框在年齡的界限內,既不能被看見,也無法實現。是不是很可惜呢?因此,對於高年級生而言,也許需要認真思考:自己擁有什麼樣的價值?若能將這些價值,經由付出、產生利他效益而發揮至極致,終將回饋於利己。
本集節目要跟聽眾朋友一起來探討,年紀大的老年人,是否還有值得探索並得以閃亮發光的價值?或者,還有沒有突破自我的可能?節目中將藉由實例故事,無論是在跑步中,找尋自己最開心時光的82歲法國阿嬤;還是83歲仍持續練習與教學的巴西瑜珈大師;或者,在航空業服務滿65年、仍未退休的美國元老級空姐;以及在80歲時,開發出大受歡迎遊戲軟體的日本設計師…一起來反思借鏡,這些生理上已屬年老的高齡者,為什麼能活出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在服務他人中,彰顯出自己價值的關鍵所在。

閱讀全文:【多元化施教】《讓天賦發光》2022-07-05(二)21:00首播
你知道你的學習能力敏感度在哪裡嗎?
你知道你是屬於聽覺型、視覺型還是觸覺型呢?
什麼是因材施教呢?現在的校園裡面有這樣的教學嗎?
透過多元智能就可以更深入了解自己是什麼類型的人才!
讓我們一起來跟孫老師還有水晶老師一起來聽聽看今天這一集吧!
水晶老師 周莉涵
學歷:
東吳大學 法律系畢業
經歷:
2003年,在新北永和創立未來種子美語補習班,使用自編教材,班內學生全民英檢初級通過率達100% 2019年,擔任社團法人適性發展促進會台中北區北屯區聯絡處負責人創辦沐喜學堂,致力於推廣適性教育、開辦高效 英語、「玩出專注力X啟發大能力」親子共學、專注力師資培育等課程,是提供優良師資與多元 課程及講座的教育平台2021年,接任社團法人適性發展促進會台中總聯 絡處負責人,繼續推廣適性教育,並開展大台中 地區區域連絡處與專注力中心之加盟業務
多元測評:測評有包誇多元智能、音樂、人際等等。
1.什麼樣的小孩屬於內醒,內醒又會造就什麼樣的個性?
2.淺意識裡面的九大氣質
3.敏感度的強弱跟什麼相關呢?
4.敏感度又是如何分別的呢?

閱讀全文:【織一張安心捕魚的權益網】(下) 《愛在他鄉》 2022-07-04 (一)首播
成立工會,是勞工的結社權利,也是為了關心的議題而發揮群體力量。但籌備組織一個工會,必須經過一連串的制式化流程,包括徵求會員、擬定章程和召開會議,以及書面文件的申請、登記等等,並非短時間內可以完成。即使本國勞工欲進行籌組,都可能卻步,何況是與我們語言、文字、文化大不同的在台移工,若要在台灣加入工會或成立工會,相對而言難度更高。但在會員均為移工的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成立之後,已引起後續效應和迴響,激勵其他職類移工亦效法籌組工會。
本集節目受訪來賓,為2013年於南方澳成立的「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李麗華秘書長,也是會員們口中、如家人般的姐姐。從外籍漁工受虐、受傷或死亡的血淚事件開始,繼而因著工會法修正所賦予外籍移工籌組工會的權利,遂使維護自己權益的觀念開始萌芽。來賓在節目中帶我們一起了解,投入NGO團體多年的她,是如何隻身為移工成立工會奔波,為什麼要在國際上頻頻發聲的任務目標,以及在移工權益與制度、利益團體的衝撞中,為何仍毫無畏懼,充滿對移工工會的發展期許。

閱讀全文:【銀光閃耀的職涯之路】 《高年級資優班》 2022-06-30(四)首播
當年齡增長時,仍在職場上的資深上班族,常會思考何時“退休”的選項;對於離開職場的年長一族,反而是面臨是否重返職場。退休或繼續工作,不應是來自於生理及年齡上的變老,而是從…自我價值感消失、覺得自己沒有用了的那一天,我們才真正的開始變老。工作,其實如同人的一生,是可以經由規劃而長久發展的。當工作,不再只是朝九晚五,不再侷限於上班場所,反倒是獲得成就感與體現價值的來源所在,職業生涯便能讓我們從不的工作方式中,伴隨年齡、一直延續發展。
本集節目邀請的來賓陳靜雅老師,不僅具有曾任知名百貨零售業23年管理職的經驗,也長期擔任104人力銀行Be A Giver的職涯顧問,如今也是自由講師,以助人為樂的心,在諮詢與授課中,讓更多人發現他們自己有多美好,找到合適自己發展的職涯目標。來賓除了分享其個人經歷與實務中的體驗,也從知識理論中帶我們了解,人生已不再是循著既定生活次序的線型路徑,高年級生也能在C型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都有新的起點和新的機會,職業生涯自然充滿著無限可能。

閱讀全文:【什麼都問網路的世代(上)】《風箏不斷線》2022-06-28(二)首播
隨時科進技的進步,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中,當人們在生活上碰到任何難解或不明白的問題時,很多人的直接反應是先問問「Google大神」。
搜尋引擎確實是人們生活中的好幫手,當我們直接點開瀏覽器時,似乎任何問題皆可找到解答與方法,它成了人們求神問卜的對象,且立即的回應讓人省了許多時間。雖然搜尋引擎科技不斷進步滿足了我們的要求,但卻也失去了原本在尋求專業知識裡的享受及深度思考,並且相對少了人與人之間互動關係裡的情感與連結。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一起探討在這世代的「問網現象」中,如何在依賴google大師之下仍維繫應有的親子與人際關係。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讓天賦發光】《撥動島語》2022-06-28(二)21:00首播
喜歡琴弦彈奏嗎?
什麼樂器結合沖繩傳統民瑤與台灣潮流文化,竟然能彈奏動容的樂曲呢?
今天孫爸有幸邀請到了沖繩三線琴創作歌手曾健裕老師,自從上次帶來了豐富的內容之後,老師這次又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民族風情呢?
喜歡琴弦樂曲的你一定不能錯過今天這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音符與旋律交織的島語吧!
曾 健裕 Kenyu
-沖沖繩三線琴創作歌手
Kenyu來自中台灣,1998年到日本留學,留學期間因沖繩創作組合Begin的 《淚光閃閃》、宮澤和史的《島唄》等歌曲開始認識沖繩音樂,從沖繩風流行樂入門,進而被沖繩傳統民謠、古調深深吸引。在日本留學期間多次前往沖繩島拜師學習。
Kenyu演奏技藝精湛,榮獲沖繩民謠協會認定為「傳承歌者(唄者一之大 加)」。目前持續結合沖繩傳統民瑤與台灣潮流文化,進行音樂創作與全台獨特的沖繩三線琴製作之外,更積極在台灣推廣沖繩三線文化,並將源自沖繩美麗純樸的海島音樂,融入本地文化語言,並將兩地美麗的島嶼音樂互相結合。

閱讀全文:【織一張安心捕魚的權益網】(上) 《愛在他鄉》 2022-06-27(一)首播
在台外籍移工的職類中,勞動條件及生活環境最為惡劣、被國際媒體以『奴工』、來形容的外籍漁工,在現行政策法規之下,有許多身為勞工的基本權益,仍未獲得充分保障。長久以來存在的苛扣工資、超時工作或伙食醫療的不足,漁業移工的處境如何被更多人看到、理解並支持改善?好在,有一個人,因著孩童時期的一段經歷,體悟到“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就看不見自己的問題”,而許下助人的心志且付諸於行動,已然成為協助外籍漁工自由結社、自主發聲的一股助力。
本集節目所邀請的來賓,正是全台灣第一個外籍移工工會的幕後推手,現今「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的李麗華秘書長,將在節目中分享與外籍漁工的因緣,及投身於成立移工工會的心路歷程,不遺餘力的陪伴外籍漁工,在艱困阻礙的道路上,勇敢發聲、持續前進;甚至在2017年,獲得美國國務院頒獎表揚的《打擊人口販運、終止現代奴役英雄獎》。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將可一窺如此非同凡人的信念與行動,是如何使移工工會從無到有,成為維護在台移工權益最鏗鏘有力的聲音。

閱讀全文:【從“心”開始新人生】 《高年級資優班》 2022-06-23(四)首播
人的一生中,不會一直順風順水,也不可能永遠得勝;但過程中所經歷的高峰低谷,都是形成人生風得以景豐富多彩的元素。在坊間經常流傳一則「哈佛大學推薦的20個快樂習慣」中,就有兩個習慣跟感恩有關,一個是“學會感恩”、另一個是“經常表達感謝”。感恩,是受惠於人的感謝之情,幫助我們看到自己所有,將所有回應給其他人的所需。換言之,當我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無法實現計劃中的理想時,這些看似失去的挫折,其實是彩虹之前的風雨。
本集節目正是充滿感恩的分享。為什麼一向成績優異、相信人定勝天的驕傲學子,曾經對人挑錯責過的習慣,如今卻成為激勵學生、欣賞他人,並樂意提供舞台、讓人展現才華的服務者和老師?受訪來賓張榮農副教授,不僅任教於「銘傳大學國際學院國際事務研究所」,同時也身兼校友服務中心暨時尚與創新管理學位學程主任,將在節目中分享其從公務部門到教育體系的因緣,以及因心肌梗塞而反轉其人生態度的感恩之路,學會活在當下,享受著更多來自於成就他人的快樂。

閱讀全文:【談照顧者的需求】《白天不懂夜的黑》2022-06-23(四)21:00首播
憂鬱症的嚴重程度與治療時間因人而異,除了憂友努力積極治療外,在他身邊照顧的親友也是功不可沒。在照顧與陪伴憂友的當下,的確需要多花心力與時間,進行有品質的陪伴。對於照顧憂友的家人、朋友的需求與喘息空間是需要注意的,如何維持自己的生活,又能適度幫助憂友,從中平衡生活品質、疾病的來襲、經濟壓力…等等,對憂友和他們的親友來說都是一件需要時間磨合的事情。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醫師,來談照顧者的需求,我們在照顧他人時,也別忘了照顧自己唷!

閱讀全文:【如座山般的青春少年】《風箏不斷線》2022-06-21(二)首播
山總帶給人幾分神秘,尤其山上的氣候與景象瞬息萬變,對登山者而言,每次的攀登都充滿了不確定的挑戰,因此有人就用山來形容正值多變的青少年。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父母往往會發現孩子漸漸變得似乎不是過去所認識、所知道的這樣。特別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以及聽到外人的評論,發現孩子有在家一條蟲,在外一條龍的現象時,許多父母會突感到訝異,有時既有氣又有趣,也有時不禁會有些驕傲或擔心。
家是孩子最安全的場域,父母是孩子最親密信任的人。在孩子進入少年階段,會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有時出現叛逆行為,或自以爲是的行徑、甚至情緒起伏、想法或決定改變比翻書還快的現象,常令父母感到不知所措。
本集節目邀請到汐止少年福利服務中心的黃子萍督導及鄭雅蓮社工來聊聊:青春期孩子真實的樣貌到底是如何?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必然」的風暴過程,並善用身邊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