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20210526想讓您聽見希望和感動的聲音

全球LIVE收聽 ↓

閱讀全文:【持續治療憂鬱的重要性】《白天不懂夜的黑》2022-06-09(四)21:00首播
目前台灣在治療憂鬱症的就醫方面有四大不足:就醫不足、診斷不足、治療不足、持續就醫不足,影響憂鬱症治療跟復原的歷程。
該如何讓憂鬱症的治療之路能夠少繞一些遠路?該如何跟醫師好好溝通討論治療的方式?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醫師,來談持續治療憂鬱症的重要性,以及討論台灣憂鬱症治療的現況。歡迎收聽。

閱讀全文:【情緒的切割】《愛你不孤單》2022-06-08(三)首播
交通的發達,科技的進步,其便捷性彷彿天涯若比鄰,但在情緒切割的關係中,卻是近在咫尺遠在天涯 。
人生有許多尚待解決的情緒,我們巧用時、空切割,否認真正的自己正在名存實亡毫無功能的關係中。
痛苦在關係切割的狀態,有飲鴆止渴之效,但付出代價極為高昂。
試問以前,我曾做了什麼?現在,我可以做什麼?未來,我應走的方向。
莫讓情緒的切割,成為終其一生關係的休止符。
當我們仰天眺望無垠之愛的宇宙之主,
他對背信毀約的我們,付出的是寬恕、給予、犧牲的愛。
這不就是未來的方向嗎?

閱讀全文:【兒童基本權利】《風箏不斷線》2022-06-07(二)首播
美國1776年在獨立宣言中提到「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造物主就賦予我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在大人的世界中,總認為這些是成人們享有的權利,然而即便是剛出生嬰孩,其實也在享有「生而平等」權利的行列中。
  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有其人權,對許多父母來說,孩子是隸屬家庭的資產,父母有完權的管教與支配權,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因著愛,也是為了孩子好。然而隨著《兒童權利公約》的訂立及推動,卻顛覆了許多家長養育孩子的觀念。然而兒童權利公約的施行真的與家長的教養有極大的衝突嗎?
  在今天的節目裡將與聽眾朋友探討《兒童權利公約》,從其核心原則及兒童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來看如何全方位建構保護孩子身心健康與發展的教養原則,歡迎收聽《風箏不斷線》

閱讀全文:【讓天賦發光】《薪火相傳 代代傳承》2022-06-07(二)晚上21:00首播
你相信嗎?一位教授竟然在凌晨兩三點還會在線回答學生得問題!
今天孫爸要介紹的人物,就是l中台科技大學的潘榮光教授以及彭炳儒助理教授。
這兩位教授都是在理工方面有所成就的人,讓我們來聽看看他們今天要帶來什麼樣學術交流呢!
自我介紹:
潘榕光長老
97年在美國拿到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即回中正理工學院任教到2003年,然後轉到中台一直任教到現在即將於2023年7月退休,從民國70年畢業後就在理工學院服務,一直到2003退伍,面對的都是軍事的高教體系,以及軍事教育,而在中台則著重在技職體系,以解決實務為主的教育方式,和高教體系有截然不同的設定。
彭炳儒
是潘長老博士班學生,之前都在803醫院擔任放射師,有豐富臨床診斷的經驗,今年2月應聘成為本系新任助理教授
2000年6月,於中台科技大學放射科學研究所畢業,且於隔年9月完成兵役即投入臨床工作,於國軍台中總醫院擔任醫事放射師。在職期間主要以電腦斷層技術為發展核心。2014年9月重回中台科技大學攻讀放射科學博士學程,在潘榕光教授的指導下,於2020年6月以論文題目:「運用田口方法與自製肝臟假體評量電腦斷層掃描肝臟血管的最小可分辨差異」順利畢業。2022年2月結束臨床工作,返回母校中台科技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閱讀全文:【資訊宣導視同移工服務】《愛在他鄉》 2022-06-06 (一)首播
疫情,為人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經歷,也改變了我們在熟悉與慣性領域中的關係、現象與模式。不只我們國人自己,移工因語言不通,以致在資訊取得、人際溝通上的阻隔,面臨著更多的衝擊和難題。在與病毒共存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外籍移工確診,產生了許多防疫實務上必須即時解決,卻難以處理的問題。移工防疫在這個時候,也特別顯得孤立無援;但移工如何在確診後獲得及時的診治醫療,理應屬於保障其權益的一環。
本集節目將就政府對於移工的資訊宣導予以探討,什麼是宣導重點?宣導內容是否周全?宣導目標是否與實務連結?例如:儘管政府主管機關修正了《雇主聘僱移工指引》,要求成立防疫專責小組及指定防疫長規範,但要落實各項規定,或移工本身也能查詢了解,仍需政府提供完整且一致的資訊為執行依據。因此,在官網中,除了注意事項、居隔規定及就醫說明等防疫事項外,是否能夠整合資源,建置單一窗口的專案服務網,涵括各地防疫車隊、防疫旅館及通報系統等相關作業的直接服務?

閱讀全文:【做自己喜歡的事(下)】 《高年級資優班》 2022-06-02 (四)首播
在食材已有履歷的今天,我們可曾真正關心,手裡所買的蔬菜,口裡所吃的米飯,都是從哪裡來的呢?當越來越多的人放棄高薪,或回老家接手、或下鄉務農時,事什麼樣的心情想法,使他們做了如此重大的決定?如果,耕作器具和技術越來越精良,科技化生產管理讓產能、產量提升,這些農作物產如何到達消費者的餐桌,而消費者的採購費用,是否能反映農產成本或高於成本?我們若重視飲食健康,就應該同時也珍惜土地、支持農夫。
本集節目的受訪來賓,是來自屏東「日作小農概念餐廳」的鄭榮華執行長,分享其為何投入「從產地到餐桌」、「從泥巴到嘴巴」的理念推廣,以及有機食材、健康飲食的直販供應,乃源自於對土地的情懷和對人的關懷。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泥巴到嘴巴的原味,關乎個人身體的健康,也是對農夫辛勤耕作的支持鼓勵。這個蘊藏於日常飲食中的深層意義,長期居住城市的外食族們,難以細思體會;但在一位中高齡者的身上,我們得以藉由他的連結與努力,能夠品嚐具有食物原味的香氣,讓土地的農作物,成為強健體質的營養。

閱讀全文:【讓天賦發光】《藍莓媽媽尋天賦的方法》2022.05.31(二)21:00首播
平常有看繪本嗜好嗎?喜歡日文的繪本嗎?
今天孫爸要來介紹一位藍莓媽媽,她透過繪本和童謠帶孩子進入日文故事的世界,挖掘孩子們的天賦。
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藍莓媽媽的故事吧!
藍莓媽媽
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課程修畢,御茶水女子大學倫理學碩士,淡江大學文學碩士。
日本口譯協會專業中日口譯資格。
繪本/兒童書筆譯作品不計其數。
2008年成立【藍莓媽咪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透過繪本和童謠,以童心韻文和溫馨手指謠的方式,帶領所有愛聽故事的孩子們進入日文繪本故事的殿堂,全省巡迴說故事近14年。

閱讀全文:【網路陷阱】《風箏不斷線》2022-05-31(二)首播
  隨著智慧行動裝置成為生活的必須,孩子直接進入網路世界的年齡也愈來愈早,然而,危險的十字路口有紅綠燈,而網路世界卻沒有,面對「網路如虎口」,孩子在上網路前應有的「安全教育」往往是家長們不熟悉且忽略的。
  在現實社會中會有不法事件,在網路虛擬世界中,同樣存在著不法與犯罪行為,如同真實社會一樣,存在許多的危機與陷阱,舉凡暴力、色情、詐騙、誘拐。對於身心與人格尚未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與道德判斷力不足的兒少來說,常在不知不覺中也成了被害者或加害者的角色,嚴重可能觸法,或被人勒索、利用、控制與傷害,甚至喪失寶貴生命。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在現今各式各樣的網路陷阱中,身為父母的如何教導孩子提升網路使用的警覺心,不落在網路陷阱中。

閱讀全文:【從經營者帶動的尊重】 《愛在他鄉》 2022-05-30(一)首播
來自海外、移居台灣的基層勞動力:藍領移工,常因我們的刻板印象,容易對他們產生不自覺的偏見;在沒有理解的情況下,移工的工作生活調適,自然會增加其心情上的焦慮與不安,而我們與移工之間的相處或共事,也會存在帶有距離的隔閡。何況語言及文化已是溝通上的最大阻礙,若連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都無法獲得,離鄉背井的在台移工,恐怕會更無以安心工作。
本籍節目邀請到聘有20名印尼籍產業移工的企業雇主,在節目中不僅分享該公司聘僱移工的背景因素、廠內本國勞工與移工互動、移工工作情況等相關實務;更難能可貴的是,受訪來賓「明鴻木器股份有限公司」吳坤茂董事長表示,移工進入工廠的第一天,即召集員工明示,要尊重移工,不允許有人欺負移工,否則將會受罰。他說:「老闆帶頭尊重移工,本國員工就不敢輕視移工。」這樣的平等對待、同理情懷,不斷在來賓的分享中自然流露,因而帶動了移工認真付出的友善循環。

閱讀全文:【做自己喜歡的事(上)】 《高年級資優班》 2022-05-26 (四)首播
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忙碌?這一生究竟想追求什麼?自己的人生有甚麼價值?但還是有人,從小就有夢想,知道自己日後的努力方向,並且逐步踏實的實踐。在人生的舞台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不同階段、不同場景,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面對工作轉換、角色改變時,若無法一本初心,及至年歲增長仍茫然而無所從,身心靈便無法達到和諧平衡,遑論健康與否。當我們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並以愛家人、愛他人為起點,生命就會質化出更多美好珍貴的價值。
本集節目的受訪來賓,是來自屏東「日作小農概念餐廳」的鄭榮華執行長,分享其一生的心中所愛,既不遠離家鄉,也更親近土地。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後,就直接選擇了創業,直至今日依然在創業的路上,不僅與家人一起開設餐廳,也著手打造小農與消費者連結互助的平台。在來賓的人生故事裡會發現,為什麼會選擇一條並非父母長輩期待,跟大多數人尋求穩定工作相異的創業之路?原來是來自於喜歡服務人,喜歡去探索問題背後的答案,而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學習與成長。
有一段話這麼說:圓規為什麼可以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所以,我們為什麼不能圓夢?因為心不定,腳不動。

閱讀全文:【淺談心理治療】《白天不懂夜的黑》2022-05-26(四)21:00首播
心理治療可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進行,有一些心事不知道該如何跟親友訴說,可以找專業有證照的專家聊聊、討論,協助自己疏通情緒、自我覺察。不同的心理專業人員服務的內容向度、教育訓練有所差異,可透過本集初步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況找尋適合自己的專業人員。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醫師,來淺談心理治療、心理諮商、諮商輔導的差異,心理治療可以協助的部分,多一份資源、多一個希望,讓治療有多一份選擇。

閱讀全文:【延續之痛的隱憂】《愛你不孤單》2022-05-25(三)首播
當我們心愛的人離世而去,哀傷盤旋在內心深處,日復日、年復年...走不出的哀傷,延續啃食著我們的身、心、靈
連續性的哀傷有八種警訊:
1、自我認同崩潰。
2、拒絕相信死亡。
3、避開亡者的消息。
4、情緒充滿了悲傷、憤怒 。
5、情緒處於麻木狀態。
6、無法回歸正常生活。
7、感覺人生無意義。
8、強烈的孤獨感。
針對上述的心境,聖經中有一句話『我的心不肯受安慰。』形容得真貼切。
2022 年3月,美國精神醫學會,把『喪親之痛』列入精神疾病。
以認知行為治療、諮商治療方式,區隔憂鬱症的診治真的勢在必行,在疫情造成死亡率的攀升之際,對於未來哀傷延續的隱憂更是刻不容緩。

閱讀全文:【讓天賦發光】《墨染下的佟京樺老師》2022-05-24(二)首播
在聽完上一集佟老師的藝術人生之後想必對老師的水墨作品有更多的興趣吧!
今天孫爸為你們帶來更多關於佟老師繪製國畫的故事。老師經歷了戰亂、顛沛流離的生活,閱歷了這麼多人生百態,如今成為大名鼎鼎的水墨藝術家!就讓佟老師來訴說一幅幅暈染下的畫作吧!
來賓介紹
佟京樺,生於1949 年,
廣西防城人,1954移居越南南方西貢(胡志明市)成長,1972年抵達台灣,畢業於淡江大學,廣西藝術學院碩士研究所。

閱讀全文:【結糾在網路社群的時代】《風箏不斷線》2022-05-24(二)首播
  網路科技貫穿了人與人在空間距離上的限制,也因網路的普及,多數人有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隨著Facebook、Line、IG…等社群媒體的熱絡,人們一部分的生活沈浸於其中,習慣三不五時查看手機的訊息及社群動態。除了收發工作、生活上的重要聯繫資訊外,也深怕別人的開心你錯過;別人的哀傷你缺席沒安慰到,不知不覺中已被離網的焦慮纏身,與現實的生活糾結在一起。
  原本就格外需要同儕認同的青少年,在社群媒體普及的時代中,更將它視為主要的社交方式與生活重心。對於自我接納及自我認同尚在萌茁發展之際,若是不當使用社群媒體,帶來負向的效應往往大於正向效應,倘若落入網路陷阱,影響不單是生活、學習、衍生憂鬱等心理問題,甚至可能造成實質的傷害,危及生命安全。
  本集節目邀請到資訊安全顧問專家張志銘先生與我們分享,在i世代中當社群媒體成為主流的社交聯繫方式時,我們應如何去解開結糾在網路社群裡的枷鎖。

閱讀全文:【談猶太父母的理財教育(做法篇)】《其實你不懂我的心》2022-05-16、05-23 (一)22:00首播
您認為有錢人的頭腦是天生的嗎?猶太人只佔了1%的人口,卻掌管了很多財富,即使不是很有錢,但財務自由的比例卻是很高的。
猶太父母認為有錢人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出來的。
他們又是如何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來幫助孩子建立理財能力呢?如何引導孩子去明瞭自己未來想做的事,而可以來預先為孩子做「鋪路」的工作呢?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到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的潘榮吉教授及柯良宜教授來跟我們分享猶太父母對於孩子理財教育的實際做法,精彩內容,歡迎收聽《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閱讀全文:【以家人之心相待】 《愛在他鄉》 2022-05-23(一)首播
以勞動部截至今年3月底的移工人數統計,在台社福移工人數有22萬893人,其中99%都是看護移工。這些看護移工或在家庭、或在養護機構裡照顧病人、老人,事長照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助力,更是許多家庭所倚賴的幫手。在看護移工與雇主建立勞雇關係的過程中,或許雙方都期待能有好的運氣,遇見可以彼此友善相待、和氣共處的好人。然而,我們只能靠運氣嗎?對於飄洋過海來台的移工,台灣雇主是否願意先伸出友誼的雙手,以真誠來接納移工?
本集節目將藉由聘僱家庭看護工的台灣雇主,在節目中現身說法,分享其聘僱移工的各種經驗,包括:如何找到合適人選、聘僱初期的磨合適應、家人和看護移工的互動,以及如何循序教導移工工作方法,特別是與長輩的相處之道。來賓自其本身的實務體驗中,得到一個與移工建立信任關係的關鍵,就是給予移工尊重;同時也要明白告知,雇主對於看護工作要求的標準所在,才不致使移工越線而不自知。來賓也同時提到一個重點:無論讓移工做什麼工作,必須是合法使用移工。

子分類